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青藏高原考古(全十册)

書城自編碼: 33049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537956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6-01


書度/開本: 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2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解密:梦的诞生
《 解密:梦的诞生 》

售價:NT$ 874.0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售價:NT$ 208.0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售價:NT$ 359.0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NT$ 374.0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NT$ 874.0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編輯推薦:
《青藏高原考古》是中国首套集中展示青藏高原历史文化全貌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学术文集:囊括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的学术成果,100多位专家精心撰写,600万字,近4000幅插图。
《青藏高原考古》由国内藏地考古*权威的研究机构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主持编写,携手中国社科院、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四川、云南考古所等专业机构,聚集了以霍巍、李永宪、王仁湘等为首的全国藏地考古研究的*专家,代表了中国青藏高原考古的*水平。
《青藏高原考古》首次完整再现了青藏高原地区中华文明起源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交流融合的过程,对研究西部民族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项目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考古》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历史人类活动,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科技史料,从田野考古、考古研究、科技考古、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方面收录整理了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成果,填补了海内外学术界关于青藏高原历史文化、民族考古研究的空白,深层次揭示了青藏高原文化特色与内涵以及生态演变。
關於作者:
主编:霍巍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川大博物馆馆长,川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吐蕃时代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西南考古与中华文明》等多部学术专著。
副主编:李永宪、王仁湘等
李永宪: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大学考古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在中外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昂仁县文物志》《西藏考古与艺术》等多部著作。
王仁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著有《拉萨曲贡》《中国史前文化》《人之初华夏远古文化寻踪》等;其主编的大型考古学丛书《华夏文明探秘》曾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目錄
第一编 田野考古
第一册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发现的旧石器 0007
西藏贡嘎县昌果沟新石器时代遗存调查报告 0012
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察及考古发掘 0041
西藏山南隆子县石棺墓的调查与清理 0045
青海龙羊峡达玉台遗址的打制石器 0055
黄河上游拉乙亥中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0062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0074
青海乐都县脑庄发现马家窑类型墓 0078
青海民和县胡李家遗址的发掘 0082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祭坛和干栏式建筑 0105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 0109
青海省民和县古文化遗存调查 0114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文化遗址的调查 0134
1980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考古调查 0157
青海循化苏呼撒墓地 0164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总寨马厂、齐家、辛店文化墓葬 0199
青海湖环湖考古调查 0216
甘肃永昌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地 0224
临夏范家村马家窑文化遗址试掘 0254
甘肃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0256
甘肃省积石山县新庄坪齐家文化遗址调查 0270
甘肃岷县杏林齐家文化遗址调查 0279
四川马尔康县哈休遗址2006年的试掘 0284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 0355
第二册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0379
西藏昌都芒康县新发现吐蕃时期大日如来石刻像 0402
西藏朗县列山墓地的调查和试掘 0404
中印边境考古调查记以西藏佛教后弘期大译师仁钦桑布为中心 0416
西藏阿里札达县象泉河流域白东波村早期佛教遗存的考古调查 0423
西藏阿里札达县帕尔宗遗址坛城窟的初步调查 0437
西藏山南拉加里宫殿勘察报告 0451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盐田调查报告 0466
新疆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 0491
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地的新发掘 0503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佛寺遗址发掘报告 0509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的辛店文化墓葬 0559
青海大通县黄家寨墓地发掘报告 0566
青海化隆县上半主洼卡约文化墓地第二次发掘 0580
青海贵德山坪台卡约文化墓地 0604
青海湟源县境内的卡约文化遗迹 0623
青海湟中下西河潘家梁卡约文化墓地 0631
青海都兰县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调查与试掘 0669
青海平安县古城青铜时代和汉代墓葬 0706
青海民和县胡李家发现汉墓 0718
青海民和县东垣村发现东汉墓葬 0722
西藏阿里东嘎、皮央石窟考古调查简报 0726
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遗址古墓群试掘简报 0746
Excavations
at Dindun, A Pre-Buddhist Village Site in Far Western Tibet 0773
第三册
青海互助县高寨魏晋墓的清理 0797
青海西宁市发现一座北朝墓 0810
茶卡出土的彩绘木棺盖板 0814
青海吐蕃墓葬发现木板彩绘 0818
青海化隆旦斗岩窟壁画初步调查 0821
青海省哈龙沟、巴哈毛力沟的岩画 0831
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发现记 0835
连珠纹与哈日赛沟吐谷浑古墓发掘 0841
甘肃临夏莲花台辛店文化墓葬发掘报告 0845
甘肃临夏盐场遗址发现的辛店文化陶器 0862
甘肃临夏金代砖雕墓 0880
四川甘孜县吉里龙古墓葬 0888
四川汶川县昭店村发现的石棺葬 0902
四川巴塘、雅江的石板墓 0905
四川茂汶营盘山的石棺葬 0914
四川理县佳山石棺葬发掘清理报告 0932
老龙头墓葬和盐源青铜器 0960
石渠县洛须照阿拉姆摩崖石刻 0980
雅砻江源的奇观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 0991
茂汶羌族自治县元、明时期的石棺葬 0998
康定鱼通新发现的清怀远将军墓考 1003
对甘孜地区历史文化的考古调查 1008
云南中甸县的石棺墓 1023
云南德钦县纳古石棺墓 1037
云南德钦永芝发现的古墓葬 1045
云南德钦县石底古墓 1054
西藏拉萨市曲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 1059
西藏拉萨市曲贡村石室墓发掘简报 1075
西藏小恩达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 1083
青海平安、互助县考古调查简报 1102
青海化隆、循化两县考古调查简报 1115
青海民和阳洼坡遗址试掘简报 1126
青海民和县阳山墓地发掘简报 1135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 1145
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 1169
青海大通县文物普查简报 1191
第四册
甘肃岷县山那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1211
甘肃临洮、临夏两县考古调查简报 1215
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 1226
甘肃卓尼县寺下川遗址发掘简报 1252
甘肃卓尼县纳浪乡考古调查简报 1255
四川泸定县坪上遗址先秦时期遗存发掘简报 1271
四川乡城县卡心坝遗址调查简报 1281
四川理县汶川县考古调查简报 1285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2012年发掘报告 1294
西藏工布江达县色沃岩画调查简报 1325
西藏工布江达县洛哇傍卡摩崖造像考古调查简报 1331
西藏林芝县多布石棺墓清理简报 1340
西藏察雅县丹玛札摩崖造像考古调查简报 1343
西藏洛扎县吉堆墓地与吐蕃摩崖刻石考古调查简报 1356
西藏拉孜、定日二县古墓群调查清理简报 1370
西藏仁布县让君村古墓群试掘简报 1386
西藏扎囊县结色沟墓群调查简报 1393
西藏加查县达拉岗布寺曲康萨玛大殿遗址发掘简报 1398



...............
附录
标题笔画索引 4212
关键词索引 4226
中英文标题对照表 4240
內容試閱




早在1987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教授童恩正先生就撰文指出,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北,有几道山脉连续向东延伸,一直抵达东北辽宁、吉林境内的大兴安岭一带;而在高原的西南部,则有几道山脉向南延伸,这就是由四川西部延向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这一北一南的两列山脉及其邻近的高地,如同两条有力的臂膀,将祖国的腹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肥沃的平原与盆地环抱;在文化上,这一地带则自有其渊源,有着显著的特色,构成了古代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尽管这一高地绵延万里,从东北至西南成一半月形环绕着中原大地,但是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直至铜器时代,活动于这一区域之内的为数众多的民族却留下了若干共同的文化因素。他由此提出一个重要的论断:通过考古学文化因素的比较分析,历史上可能存在过一个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一假说一经提出,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界跨地域、大视野,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进行文化因素(Culture Element)比较研究的先河,迄今为止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虽然童恩正先生在这一论述中着重观察的是从东北到西南这一古代华夏边缘地带,但实际上所引发的讨论与思考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地带。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在童恩正先生提出的这一学说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实际上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向东,沿着著名的横断山脉进入四川西北、云贵高原,也存在着另一条相似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两条文化传播带形成一个犹如Y形的网络,将东北边地、西北边地和西南边地相互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这个Y形所伸出的三个触角的先端分别还延伸到北方草原地带、东南亚山地等更为遥远的空间地域,所讨论的例子包括东南亚青铜冶铸的出现,石棺葬在中国边疆地区广泛分布的现象,石寨山和云南、四川其他遗址中出现的动物意匠和北方类型兵器等因素。
这种在远距离、大范围内出现的相似甚至相同的文化因素,其背后的原因极为复杂,中外
学术界尽管用了众多理论进行解释,提出了不同的传播模式或者假说,例如贸易、进贡、赏赐、移民、战争等原因,试图为这一宏大叙事搭建起广阔时空范围间的桥梁,只是这种努力所获得的收效目前还是有限的。早年童恩正先生主要是从生态环境及其由此形成的游牧与农业民族关系的角度提出这种传播可能产生的原因,但他同时也慎重地指出: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既有民族的直接迁徙、融合和交往,也有间接的观念的传播,甚至不排除某些因素有两地独立发明的可能性。但是不论直接传播也好间接传播也好,都必须具备某些客观条件。只有当传播的一方和接受的一方存在共同的需要和共同的物质环境时,这种传播才会产生。童恩正先生的这些论述,直到今天也是十分敏锐和富有远见的。如同国外学者安可(Anke Hein)指出的那样:论及中国西南及其邻近地区,我们遇到的是一种极其多样的自然环境,不同生态区在这里以一种特殊方式互相交融。高耸山脉之间的深谷及主要是自北向南流动的密集河网上连接了各个方向的多条道路。鉴于交换路径的多样性,不仅仅需要考虑被广为引用的草原联系,还要关注和中国西藏、印度、东南亚及其他或远或近的诸地区之间的联系如同中国西藏大部和西南的很多地区、西南亚和印度的材料还有待发表甚至发掘。到现在为止,任何关于这一方面的观点只能是暂时的。但是,现在已经清楚的是,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西南和西南亚的各区块已被纳入多样的联系网络之中。这些联系的重要性不等,联系的强度和交流的形式在时间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正是基于上述学术史的回顾,在当今青藏高原考古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时候,我们认
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适时地对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既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加以认真的梳理和总结,才有可能在这个宏大叙事的时空范围内找准方向而不至于迷茫,这是我们编辑出版本书最为重要的宗旨所在。因为人类对青藏高原的适应和定居、迁徙与交流、生存与发展,从来就不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孤岛上进行的,从一开始就与高原周边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不同的族群和文化中吸收多方面的养分,经过选择与改造使其成为具有高原自身特色的文化基因,并将这种基因一直传承和发扬下去。
经编委会反复讨论、研究,我们决定将本书资料的收录范围集中在新疆、西藏、青海、甘
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内容划分为四编。第一编为田野考古。主要收录上述各省区从旧石器时代迄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田野考古报告(简报),以期反映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田野考古的现状。第二编为考古研究。是对上述各省区一批重要考古综合研究成果的选编,以期反映学术界对这一区域内一些重大考古与历史问题的认识。第三编为科技考古。主要收录与上述省区相关的环境变迁、科技考古等方面的代表性论文,以期反映近年来新的考古方法、技术的运用及在这一区域所取得的成果。第四编为文化与遗产保护。主要收录了上述省区在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民族工艺传承、壁画修复等方面的部分成果,以期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边疆地区考古从过去单一的田野考古朝着全方位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总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这四编收录资料在内容上的界定、划分并不十分精确,只能粗略地体现我们的收录和编辑方针。
总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所收录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和深化对于青藏高原各民族古代文化
产生和形成的概略的历史线条,并在以下几个重要的考古学领域进行较大范围内的时空与文化因素的比较:其一,是对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在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活动状态通过考古遗址和遗物有所认知,从而为探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远古文化诞生、发展的基本线索提供科学资料;其二,是对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这一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青铜文化(例如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石棺葬文化等)进行观察,从中寻找西北、西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对于青藏高原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各自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性有所认识;其三,是对唐代吐蕃文明与中原唐文化的关系、吐蕃文化在这一区域内的影响及其与周边各族文化的交流互动等问题加以观察,尤其是对这一时期如何通过上述区域与传统丝绸之路的交往从而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地之间更为密切的联系有新的认识;其四,是对这一区域内佛教文明的传播、佛教艺术的源流和呈现方式等通过田野考古所获资料加以考察,对汉藏佛教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有正确的理解。当然,由于我们的水平、能力和眼界等各方面的限制,能否达成上述学术目标还有待学术界的评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是一部资料汇编式的文献综录,其中的学术观点自然会有不同甚至
抵牾之处,而且有些观点随着不同时期新材料的不断发现也不断有所修正,但我们也恰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在较长时段、较大空间内不同材料的相互比较,从中看到对于若干学术问题认知的过程和途径,从而总结过去,面向未来,让我们的步履更加坚实、目标日益清晰。
最后,要感谢收入本书论著的各原创学术机构和作者个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他们的理解和认可,要完成本书的编纂是不可能的。书中收录的每一篇田野调查、发掘简报和研究论文,都浸润着他们长年奋斗在田野考古第一线的心血和智慧。他们同意将自己的成果纳入本书,是基于对学术的热爱,也是一种对学术的奉献。此外,我要感谢天地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范勇先生,他的学术背景也是考古学,并且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是我大学期间的同窗好友;也要感谢责任编辑漆秋香、谭清洁,对学术事业的热心扶持;对这样一部只有学者们才有可能关注的纯学术资料性的书,在当前出版业的现实状况之下,没有高远的人文眼光和高雅的学术品位,是很难下决心投入资金和人力来进行这项也许是得不偿失的出版工作的。因此,我要向上述单位和个人再次表达我的衷心感谢!
2017年5月30日端午节于四川大学江安花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