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凯特穆雷的原创剧本《家庭教师》,本胡佛的《变相国度》,史蒂芬佛格里亚的《外滩群岛》,艾利克斯的《在漫山青草下》,戈登佩恩的《走进军营》,马克斯蒙迪的《许是明日》等6部剧作。
|
關於作者: |
陆军,上海戏剧学院剧本创作中心主任,编剧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剧协、民协、作协理事。长期从事戏剧创作、教学与理论研究。出版《编剧理论与技法》《陆军文集8卷》等专著10种,主编《中国现当代剧作学史料长编》等书稿20余种。曾获国家级、省市级文艺奖50余次,并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目錄:
|
指导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剧本写作的历程与省思(代序)陆军......001
家庭教师凯特穆雷......001
变相国度本胡佛......033
外滩群岛史蒂芬佛格力亚......085
在漫山青草下艾利克斯......169
许是明日马克斯蒙迪......217
走进军营戈登佩恩......279
|
內容試閱:
|
指导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剧本写作的历程与省思
(代序)
作为一所国内一流的高等戏剧艺术院校,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的地位、属性与发展需求决定了它必须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以此来了解把握世界同类的学校、学科与专业的发展动态;学习借鉴国外院校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吸纳利用国外一流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套用一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上戏通过设立冬季学院、开办导演大师班、主办表演教学国际论坛、接受国际剧协总部(ITI)落户等多种形式来努力接收世界上同类学校学科前沿的学术信息;通过委派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赴国外作短期访学,邀请国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建立外国专家工作室与研究中心,等等,由此来获得鲜活、丰沛的异域他乡的学术营养,这些举措已直接作用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办学与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路径与机制尚未真正拥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戏剧系主任阿诺德阿伦森教授和上戏学术委员会主任叶长海教授商谈成的一个交流合作教学项目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项目内容为:上戏与哥大双方互派两名优秀的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到对方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至一学年的学习。哥大由著名戏剧家、编剧系主任黄哲伦教授选派学生来上戏,他同时负责指导上戏选派的学生在哥大的学业。上戏同样也由相关教授负责选派学生去哥大,同时负责指导哥大选派的学生在上戏的学业。虽然这样的方式还称不上真正的合作办学,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分互换,更没有学位授予,但作为以对等的条件与常春藤大学共同培养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这在国内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上可谓开了先河,也为将来进一步开展以学位授予为标志的合作培养研究生打下了基础。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合作,也证明了上戏七十年延续的编剧教学传统得到了世界顶级大学的认可与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叶长海教授所具有的前瞻性的学科发展战略思维是很值得称道的。
本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至今,上戏与哥大已先后各派出了六名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在叶长海教授的指导与同仁们的支持下,合作培养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人有幸受叶长海教授的委托,成为本项目的负责人。作为哥大研究生在上戏的专业导师,我承担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经多年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感悟,愿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于此,以就教于同道。
一、 教学准备:背景与对象的研判
按照孔子的观点,教育活动中施教者必须对受教者有全面的了解。孔子的教育对象观当然不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但他要求把握受教者的需求、条件、志趣等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的观点无疑是永具指导意义。因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教与学之间观念、信息、技能的交流与传递。如果两者之间思想、观念、知识、信息、技能处于对等甚至倒挂位置,那么教与学的必要性也就荡然无存。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正式接受与哥大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以后,我所作的教学准备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对我所关注的哥大以及哥大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进行调研。在获得众多信息的基础上,我作出的初步判断是,哥大研究生教学与上戏相比较,至少有五个不同:
1. 招生选拔方法不同
美国研究生招考分离、多样化选拔标准、严格淘汰制等招生机制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我国许多高校所认同并不同程度地借鉴与效仿,而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又另有一功。笔者曾在十多年前考察耶鲁大学戏剧系的招生情况。该系每年仅招两三位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年初发表告示,申报者通过网上申报获得初选资格。校方在所有报名者中挑选出二十人左右的考生邀请他们来学校。考试的方法是,每天晚上由导师带领考生去各个剧场观摩各种戏剧演出,第二天座谈讨论,要求人人发言。这样的活动一般要持续二十多天,在此基础上导师遴选出自己喜爱、同时也为其他考生所公认的尖子生。这些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大多能成为普利策奖或托尼奖得主。非常令人感慨的是,上述来自美国各个地方的考生的来回机票、二十多天食宿、包括观摩考察的所有费用都由学校统一报销。那些虽然没有获得入学资格的报考者也受教于招考活动全过程,因此而在戏剧创作上获得成功的也不在少数。哥大是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盟院校之一,其戏剧系隶属于艺术学院,在全美及世界都赫赫有名,既有黄哲伦这样的在西方世界极有知名度的编剧、导演,也有诸如阿诺德阿伦森这样的先锋戏剧、舞台美术研究的权威理论家。其招生办法虽然与耶鲁大学不尽相同,但基本的原则、理念与生源质量要求完全一致。如黄哲伦教授可不通过手续繁琐的考试,直接指定他认为具有编剧潜能、与哥大研究生声誉相匹配的学生入学。相对于我们设定的编剧专业艺术硕士考试方法选拔出来的学生,毫无疑问,哥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高出我们一筹,作为中方导师,对此必须心中有数。
2. 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同
中外编剧教学内容的不同自不必说,这里主要说方法。据了解,哥大艺术硕士以创作实践为目的,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以课程学习和写作实践为主,最后一年为毕业大戏,戏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创作、排演、制作、呈现,一出戏的时长在1小时30分钟以上。与上戏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有三点:
第一,写作量大。如果一个学生每个学期选两门编剧类课程,那么包括日常训练中要求写作的10页左右的短剧在内,一个学生差不多要写近四十个习作,其中有不少是当堂写作。这样的写作量至少比我们多一倍以上。
第二,阅读与观摩量大。有导师将整个编剧课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花在让学生阅读剧本上,阅读范围包括古典剧本、当代剧作与学生习作,其中量最大的是当代最新创作的优秀美国剧作。而把学生赶到剧院观摩新戏、组织讨论更是主要的专业课程。我们的阅读与观摩仅是导师对学生的口头要求,既没有规定的课程也没有学分(我本人虽然经常组织学生观摩与讨论,但也不计学分)。
第三,综合实践量大。哥大重视编剧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戏剧系有导演、表演、制作、戏剧顾问、舞美设计等专业,有一门称作共同协作的课程,上课时间全系统一,是全系学生必须完成的团队实践课程。完成的方式是学生习作的排练,第一、二学年主要是30分钟左右的独幕剧,到第三学年则要完成出一部大戏。而我们的研究生限于教学管理机制与条件,大多只在毕业时才有可能争取到排演或剧本朗读的机会,有的只能靠剧本发表才完成获得学位的规定要求。
第四,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量大。包括邀请大量艺术家到课堂上演讲;安排学生走出去接触艺术家;带领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如去法庭聆听审判,去街头观看马戏杂耍表演,去相关部门参与社会热点的追踪调研,等等。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主要取决于导师的教学理念、热情与兴趣,没有机制上的预设。我每年坚持几次组织学生去邻近省市的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却还会受到类似以带学生采风为名出去游山玩水等的非议。
3. 校园文化环境不同
不同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学生。哥大重视文明、自由、创造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连管理部门也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举一个例子:哥大负责给学生发放票务信息的老师每次给学生的邮件最后都会写着:请站起来,举起你的右手承诺:1.做一个善良谦恭且专业的观众;2.无论发生任何事都坚持看完全剧;3.不在剧院中宣扬我的票是免费赠送;4.在剧院中,不诋毁诽谤慷慨赠票与我们的制作方。这是对于创作者和观看者共同的尊重,也是对于戏剧艺术应有的敬畏。这样的意识与举措正是我们长期缺失的。
4. 学习成绩评价不同
哥大对于编剧专业艺术硕士学生的评分只有ABC三档。以写作课程为例,每个学生只要出勤率到了都是A,学期最后也没有必交的论文或者作品,因为平时课堂是小班授课,每班十多个学生基本在课堂上能够分角色阅读自己上一周完成的作品,每人阅读过后会有五到十分钟的交流,老师和同学会提问题或者一些修改建议。一位曾参与他们的课程学习的上戏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小练习作品都非常棒。她问任课导师,学生是原本就基础很好还是入学之后慢慢提高的?导师非常自信地回答,每个学生入学时就非常棒,而且对于创作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无法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因为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认真用功,学习效率非常高。他们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这可能也与生源的质量有关。
5. 学生专业能力不同
在正式与外籍研究生面对面交流之前,我只能在学生预交的独立创作的剧本中去揣摩他们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性格脾气等有关情况。如前所述,常春藤大学的研究生果不其然,两位学生的剧作所展示出来的专业素质、想象力与文学底蕴都令人刮目相看。穆雷凯特的《家庭教师》,写一个年轻亮丽的常春藤学校法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去做家庭教师,辅导一位高中男生的学习,与男生及男生父母发生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剧作构思完整,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戏剧新作。本胡佛的《佛罗里达计划》以华特迪士尼创作米老鼠和翠迪鸟的故事为背景,虽然结构有些松散,线索有些混乱,但叙事手法独特,想象力丰富,场面辽阔,意象丰富。总之,两位学生的作品令我窃喜,因为我知道,接下来除了要指导学生修改剧本,还可以用这两个生动案例启发引导我们的研究生去学习、交流与思考,从外籍同龄人中获得学习的动力与努力的方向。这,正是我接受哥大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二、 教学实施:内容与方法的设计
在大致掌握了我即将面对的外籍研究生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学情况与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后,接下来就由我落实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团队构成与教学方法选择。
1.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个板块。
课堂教学内容有:
(1) 中国文化系列讲座
(2) 编剧学系列讲座
(3) 中国戏剧简史
(4) 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
(5) 中国戏曲表导演常识
社会实践内容有:
(1) 中国名城名镇考察与城乡社会调查
(2) 中国戏剧观摩与讨论
(3) 学生剧作修改、排练与演出
2. 教学团队构成
(1) 师资力量配备
如何配备师资力量?我的要求是,每门课程都要选择最合适的老师。经反复思考,确定的具体人选与课目分别是:
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由叶长海、王邦雄、孙祖平、姚扣根、宫宝荣、王云、刘庆、李伟、徐煜、张伟品等教授讲授。
中国戏剧简史,由丁罗男、张福海教授讲授。
中国戏曲表导演常识,由宋捷、费三金、童强教授讲授。
编剧学系列讲座,由著名剧作家、戏剧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讲授。
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由陆军教授、黄溪副教授讲授。
(2) 教学教务助理配备
A. 上戏学生伴读制
除了翻译,还专门设置了伴读团队。共有二十余位编剧学博、硕士生全程参与。伴读的目的,一是本身设计的课程质量都较高,适合本校研究生选修;二是中美学生的相互交流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B. 学习生活值日制
为了让哥大学生在上戏学习与生活顺利愉快,我还专门安排了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以保证哥大学生在中国的每一天24小时内碰到任何问题,都有上戏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帮助解决。
3. 教学方法选择
这里主要是指专业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毫无疑问,哥大研究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告诉我,他们到中国来,决不是或至少决不会仅仅是满足于对异国他乡风土人情的猎奇心理,而一定是希望在剧本创作方面能获得与本国导师给予的不一样的指导。同样毫无疑问,作为中方导师的我,实在不具备他们自己的导师黄哲伦教授那样的学养与能力。我所要思考的,如果仅仅给外籍学生以旅游意义上的精妙安排与亲切关怀,本项目的教育意义、学术意义将丧失殆尽。我当然不愿这样来亏待这个项目。换句话说,给外籍学生安排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讲座,风土人情考察,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唯独在剧本创作上,如果没有一些新颖的、既具有导师个人色彩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干货,哥大的学生显然是不会满意的。
那么我该如何对哥大学生进行有效性的专业教学呢?
客观地说,国内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进行了十多年,但成熟的培养模式并没有形成。我个人虽然长期在从事这方面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一直在摸索之中。事实上,我们的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已成熟的编剧专业本科高年级时段的教学模式。因为第一,国内艺术硕士的生源大都来自应届毕业生,且有较多数量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就读的专业与编剧甚至与艺术无关,所以,国内研究生编剧教学与本科教学的界线不是十分清晰。第二,编剧教学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层面上是否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而本科训练中有些方法应该同样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的训练。
不妨乘此机会介绍一下国内最有代表性的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三所专业戏剧院校的编剧教学模式,简称上戏模式、中戏模式与国戏模式。
一是上戏模式。
上戏戏剧写作课程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戏剧元素训练(故事,动作,场面,情境,悬念,发现与突转,语言,戏剧元素综合训练);第二单元:独幕剧写作;第三单元:戏曲写作;第四单元:戏剧改编与大戏结构;第五单元:电视剧写作;第六单元:毕业创作。
二是中戏模式。
中戏戏剧写作课程分为八个单元,第一、二单元:散文创作;第三单元:简单事件小品创作;第四单元:复杂事件小品写作;第五单元:短剧(独幕剧)写作;第六单元:多幕剧写作;第七、八单元:毕业创作。
三是国戏模式。
国戏戏剧写作课程分为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叙事散文写作;第二单元:小说写作;第三单元:话剧小品写作;第四单元:戏曲小品写作;第五单元:戏曲影视写作;第六单元:唱词与念白;第七单元:中型戏曲剧本写作;第八单元:戏曲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第九单元:毕业创作。
应该说,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三所专业院校分别以此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编剧人才。但是,认真研判以后发现,将这三种教学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搬到哥大研究生专业教学上来都不太合适。因为,第一,三种模式的区别或各自特色主要是在学习编剧的起步阶段,而哥大学生早已过了这一阶段;第二,三种模式学程四年,本项目学程在一学期之内;第三,对哥大学生而言,最有特点的当然是戏曲剧本创作思维训练,而且我本人也熟悉,但让外籍人士在短期内接受戏曲创作训练,缺乏可行性。剩下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将本科高年级毕业创作时段师带徒的方式引用到哥大研究生教学上来。但我又担心,这一方法能让哥大学生满意吗?综合考量下来,我决定将自己在长期的戏剧创作、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编剧教学方法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运用于哥大研究生的剧本写作教学。
所谓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简单说来就是,我把剧本比作一棵果树,编剧是种树人。要种出一棵好的果树,必须落实三个环节:一是精选果核(即戏核),它决定树(一部戏)的属性与品质是否上乘;二是细育花朵(即戏眼),它决定树(一部戏)是否有观赏性;三是精塑树形(即戏骼),它决定树(一部戏)的造型即结构是否完美。戏核对应百字剧训练,戏眼对应千字剧训练,戏骼对应万字剧训练(详见《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释义》,载拙著《编剧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它既适用于初习戏剧者的编剧技术训练,同时也适用于较成熟的编剧能力提升的创作历练。在哥大研究生剧本创作教学中,本训练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效果:专业与人文的收获
评价教学效果,一般都会参考这样几个指标:一是课程内容的准确性与先进性;二是学生有无学习上的满足感;三是能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四是对以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的研究生来说能否做到自始至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等等。但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应该体现在教师身上。学生与教师的双重成长才是教学有效性的理想境界。想到不久前看过的一部话剧,由美国著名剧作家罗姆鲁斯扎卡里亚林尼根据欧内斯库盖恩斯小说改编的《我的灵魂永不下跪》(范益松译),就是一个生动的教与学有效性的案例。格兰特维金斯受托去监狱探望蒙冤的学生杰弗逊,启发他要在白人面前勇敢地站起来,有尊严地去面对死亡。剧作生动展示了死刑前的一课既使杰弗逊告别了噩噩耗耗、愚昧麻木的过去,也让作为老师的格兰特维金斯体悟到了教育的意义,决定放弃逃避现实的念头,继续留下来为让更多的黑人孩子堂堂正正地站起来而继续执鞭讲台。当然,这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案例,与我们的戏剧教学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教与学共同成长的道理却具有生动、深刻的借鉴意义。
考察指导哥大研究生剧本写作这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生方面的收获主要表现为:
第一,创作上的成就感。已完成学程的六位学生,分别在上戏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六部剧作:穆雷凯特的《家庭教师》,本胡佛的《佛罗里达计划》,史蒂夫福利亚的《外滩群岛》,艾利克斯的《在漫山青草下》,戈登佩恩的《走进军营》,麦克斯蒙迪的《许是明日》。除了前面介绍的《家庭教师》与《佛罗里达计划》,《外滩群岛》用诗一般的语言和想象力展现了双胞胎姐妹中一方在海边溺亡之后,另一个幸存的女孩锲而不舍地寻找妹妹的灵魂,最终走向大海的故事,其中在海边用鱼竿垂钓灵魂的场面充满灵动。《在漫山青草下》以作者自己的记忆为线索,写了女孩从哥伦比亚到柏林再到中国一路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作者对战火中的故乡的怀念、羁绊、逃离与爱,也畅想了和平的未来。《走进军营》展现了残酷、真实的美国军营,揭露了人性的最黑暗面。作者是哥大编剧专业三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曾在军队服役,亲手埋葬过他的战友,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也给了他的作品以极大的张力。《许是明日》在封闭的环境中展现了无法离开马桶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的畸形的家庭情感生活,具有很深的哲学思考。
所幸的是,这六部剧作全部被搬上了上海的舞台,并全部正式出版。其中话剧《在漫山青草下》在上戏展示时,编剧艾利克斯的父母与姐姐专程从哥伦比亚国赶到上戏来观看演出,场面温馨感人,至今令人难忘。《家庭教师》入选2016先行青年创意戏剧节,在话剧中心上演时,哥大校方破例批准为编剧解决往返机票,让穆雷凯特专程来上海观看演出。剧本在《上海戏剧》杂志发表后,还获得了兴全杯第三届全国校园戏剧征稿比赛特别奖。《走进军营》《许是明日》在上戏新空间演出后,《解放日报》首席记者以《上海戏剧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名师互换硕士带教、创排剧本两部美剧短时间内成功换位排演》为题予以报道,专家评价为:戏编得好,抓住现代人疾病和美国兵营特征,用夸张手法表达现实。这样的跨国合作创排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演出水平。
客观地说,在有限的三个月的学程中,要指导学生完成剧本修改,还要将剧作搬到舞台上正式演出,即使在学生创作演出机制十分完善的哥大,也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难事。我们能如愿以偿,主要得益于学校演艺中心等管理部门及师生们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而哥大学生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剧作与中国观众见面,他们在学习上的获得感与专业上的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也充分说明上戏尚有丰沛的创作与演出的资源潜力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去利用。
第二,文化上的认同感。
在教学活动中,哥大研究生对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的各类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中国戏曲表导演常识的讲座,因为主持人宋捷教授边讲授边作唱念做打的示范表演,尤其让学生们感到生动形象,十分受益。除此之外,去名城名镇考察、去松江家庭农场调研、去城乡居民家作客等活动,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对哥大学生来说,与始终陪伴着他们一起学习的热情、诚恳、好客的上戏学生的感情交流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至于老师方面的收获,我相信参与教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以我为例,至少有两点:第一,收获了专业教学的不同经历。我设计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教学法的动因之一就源于本教学活动。而在行课期间,有关戏核戏眼的原理、效用、方法等能获得哥大研究生的认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编剧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与价值。第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改变了过去有时候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比较粗暴地要求学生一定要按自己的要求修改剧本的习惯。出于对外籍学生的尊重,我对剧本的修改意见既保持一贯坚持的观点犀利清晰的表达特点,又强调尊重学生在剧本修改时的自主选择。而实际效果是,即使学生不一定全盘照搬导师的具体修改方案,但学生会以自己的方式领会并贯彻导师的意图,有时候会有更好的创造性发挥,这样的教学效果尤其令人满意。
还有一个重要收获也许不该忽略。在上戏第一次派出两名优秀学生去哥大学习时,哥大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必须用英文撰写一份自我介绍以及到哥大来学习研究的内容与目标,二是要通过英文面试。而哥大学生来上戏,我们对学生的专业与语言能力则没有任何测试要求。为此,在完成一期学生的合作培养后,我向阿伦森教授提出了以同等条件接受双方学生入学的要求,获得阿伦森教授的支持。从第二期起,我们的学生就不需要再通过哥大方原来设定的专业与语言的测试了。这说明,上戏派往哥大的学生专业优秀,品行端正;哥大学生在上戏也是不虚此行,学有所获。从而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哥大对上戏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表示认可。
至于参与伴读的上戏学生的收获,主要体现在课程本身的信息量,英语交流的实践过程,以及哥大同学认真学习的态度与习惯的影响,我想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