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內容簡介: |
作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去、降、补在内的一系列工作构成十三五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牌局。经过一年实践,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对经济的创造性破坏力逐步显现。本课题研究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国际经验、历史经验和近期实践,寻找其中的一般规律和内外经验;根据相关政策的落实推进情况,及时分析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热点问题;通过政策模拟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三去政策在分部门经济系统中的跨时期、跨部门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风险缓释对冲效果;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角度,研究防范化解三去伴生金融风险、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总体来看,目前三去政策造成的金融体系潜在风险正向着J曲线超调方向演进,距离回调后的稳态很远。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所引发的风险时间窗口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才正式打开。其中*重要的风险可能是三去政策失当,对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股市、汇市、房市等带来的冲击,*需要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过程中的债务大规模违约和房地产泡沫化问题。
|
關於作者: |
李世刚,男,1978年出生,2010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经济系访问学者。2010年7月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开放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政策、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等。在《经济研究》、《中国改革》、《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等刊物和媒体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2年10月)、《宏观税负论》(中国市场出版社,2013年)等数部专著。共同主持课题我国宏观税负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与国内外学术界联系密切,兼任《经济研究》匿名评审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特聘专家。
|
目錄:
|
理论探索
去杠杆一定不利于经济增长吗?多种杠杆去化策略下的情景分析
高杠杆率一定会引发金融危机吗?
来自全球股、债、贷、汇、房市危机史的统计经验
我国企业杠杆率的行业及区域特征
正确看待债券违约事件的内在本质和信号意义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及防范化解建议
历次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导致金融崩盘的发展中国家共性特征及规律分析
政策实践
市场化债转股与经济转型
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夯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建立制度化庭外重组机制,提高债务处置效率
完善优先股政策,助推市场化债转股
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助力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取得关键成果
以恢复资产负债表健康为核心推进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
热点焦点
股市风波记
谨防紧货币严监管误伤实体经济
需要科学看待中国债务水平及趋势
6月美联储如期加息,但我国无需亦步亦趋
美联储缩表前景展望及对我国的影响
穆迪调级后续影响需关注
市场应该对中国解决债务问题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抱有信心
警惕流动性紧张从银行体系向企业部门传导
需要关注CDR发行与交易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近期A股调整更多源于外部冲击而非基本面变化
破除地方自缚紧箍咒、稳住经济运行基本盘
对湖南省2018年1~5月经济形势及趋势性苗头性风险的调研
警惕防范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美股连续暴跌的原因、趋势、影响及对策
警惕新一轮债券违约暗涌成潮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去杠杆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本书收录了两位作者在过去三年(2015~2018年)关于去杠杆、防风险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既有关于去杠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有关于债转股、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相关的政策研究,还有关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中国债务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的金融影响等热点评论文章。对于高杠杆问题的研究具有十足的难度,作者驾驭如此命题,颇感困难。我们对很多问题的了解,可能还仅限于一般水平;面对纷繁芜杂的金融活动,只能间接了解其运行机制;面对理论与现实政策的冲突,可能仍缺乏真知洞见。但所幸之处,在过去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和关心帮助,在此,对各位专家帮助和指导表示谢意。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