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生物防治害虫的先驱—曾省先生文集

書城自編碼: 329876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生物科學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634856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0-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1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售價:NT$ 302.0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售價:NT$ 406.0
英国小史
《 英国小史 》

售價:NT$ 426.0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NT$ 354.0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售價:NT$ 4155.0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售價:NT$ 155.0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售價:NT$ 260.0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售價:NT$ 359.0

內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曾省老先生一生中有代表性的科学著作,是纪念他为中国生物防治害虫而努力奋斗的一生。曾省一生立志献身祖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并取得显著成绩。在教学上,他提倡农学院办学要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注重培养全面人才。在科研中,他致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1952年湖北省宜都等县发生了严重的柑桔吹绵蚧为害,他从浙江永嘉县引入大红瓢虫,建立人工自然种群获得成功,为中国天敌异地引种开创了典范。50年代,小麦吸浆虫严重威胁中国冬麦区的生产。他在明确小麦吸浆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其预测预报方法,并提出了选育抗虫品种、拉网捕捉成虫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60年代初辽宁柞蚕筛腹寄蝇成了柞丝生产的主要威胁,通过研究他将家畜寄生虫的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蚕寄生蝇的防治上获得成功。
關於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创建于1957年8月,是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和农药系为基础,首批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五个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要任务是以农业有害生物和农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展国际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据2016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7个研究室,共有在职职工238人,在籍博士生79人,硕士生217人;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重点二级学科的硕、博士学位授权点。
目錄
代序一(1)
代序二(1)
生物防治
白僵病菌与昆虫(3)
我对于防治害虫的看法(节选)(9)
一种寄生昆虫的穗状菌(Spicaria sp)研究初报(13)
柞蚕寄生蝇赤紫穗状菌Spicaria rubidopurpurea Aoki的初步观察(16)
应用赤色穗状菌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初步研究(18)
虫生微生物及其利用(25)
一种虫生真菌赤色穗状菌Spicaria fumosoroseaWizeVassilijevsky的研究(32)
有关赤眼蜂种鉴别的商榷(43)
蚕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乐山蚕桑害虫调查记(53)
辽宁省柞蚕寄生蝇调查及其防治措施的研讨(57)
柞蚕寄生蝇(61)
小麦吸浆虫及其防治
小麦抗吸浆虫品种的选择(73)
吸浆虫蛹期的鉴别(79)
小麦吸浆虫的生态地理、特性及其根治途径的讨论(82)
小麦吸浆虫(89)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
1936年成都附近水稻螟害之观察(173)
水稻粒黑穗病调查报告(185)
华中地区水稻螟虫专业会议总结(194)
湖南省郴县专区稻飞虱大面积防治工作考察报告(203)
华中地区稻虫专业会议总结报告(210)
蚜虫分类及其防治
棉蚜(219)
Observations on CottonAphids,Aphis Gossypii Glover,In the Vicinity of Tsinan(济南地区棉蚜的观察)(266)
A List of the Aphididae of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中国蚜虫名录附四新品种)(288)
New and Unrecorded Aphids of China(335)
园艺害虫与烟草青虫及其防治
梨果挂袋试验报告(369)
梨蟋蟀(俗名金钟)之研究(377)
Some Insects Injurious to PearTrees(395)
柑橘天牛(老拇虫)(404)
柑橘红蜡介壳虫之研究(409)
柑橘红蜡介壳虫之研究(续完)(421)
柑橘红蜡介壳虫研究之二(432)
四川园艺害虫问题(433)
烟草青虫研究之初步报告(437)
仓储病虫害及其防治
仓库害虫及其防治(节选)(453)
防治公粮霉烂生虫(461)
昆虫事业及昆虫学研究
川康白蜡改进刍议(477)
白环介壳虫变态的观察(482)
白环介壳虫Takahashia wuchangensis Tseng的数种细胞(485)
An Ecological Study of Mosquitos in Wuhan Area(493)
各级农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本校植物病虫害系之回顾与前瞻(505)
川大成立十二周年纪念感言(507)
乡村教育与农学院(509)
农民教育实施的初步(512)
其他
生物学与人生(521)
第一次动物采集报告(527)
胶州湾之海产生物(535)
一年来四川农业之进步(545)
战时四川的农业(550)
除虫菊开花之观察及制药试验之初步报告(554)
附录
曾省先生科研教学工作年表(561)
曾省先生主要著作目录(571)
后记(577)
內容試閱
代序一
曾省,农业昆虫学家。他在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他开始从异地引入大红瓢虫,建立人工自然种群获得成功,为我国国内天敌异地引种开创了典范。他分离出杀螟杆菌,并应用于水稻生产,为害虫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他还将家畜寄生虫的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蚕寄生蝇的防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对小麦吸浆虫等防治的研究也有较深造诣。
曾省,又名曾省之。1899年9月生于浙江省瑞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二岁丧父,家境中衰,靠卖田、典物、借债度日。曾省兄弟三人最后不得不随母迁寓外祖父家,靠其周济生活。曾省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业生产落后状况,目睹农民生活的困苦,因此,自幼便萌发了改变农业技术落后状态的愿望。1916年他从瑞安县立中学毕业后,远离故乡和亲人,投考了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科。在校期间,受到学校严格实用技术训练和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事业和工作作风有很大影响。1920年农业专科毕业,留校任助教。次年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曾省转入该校生物系任教,同时补习必修课程,完成本科规定的学分,于1924年获学士学位。在此期间,曾省亲受秉志教授指导,学业大有进步,对动物组织切片技术颇有研究,并开设组织切片方法的课程。
1927年年初,曾省因受国内土地革命影响,各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他离开了东南大学,到南京市郊农民协会任干事,从事农民福利工作。后遭国民党政府干预,并强行改组了农民协会,1928年曾省被迫离职,回中央大学原东南大学继续任教。回校后,他埋头学业和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不久就升为生物系讲师。
1928年,曾省经秉志等著名生物学家的推荐,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前往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攻读昆虫学、寄生虫学和真菌学,1930年获里昂大学理学博士。随后前往瑞士暖狭登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为了更多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日后好报效祖国,他除在柏林短期学习德语外,还花了很多时间利用巴黎博物馆条件,从事昆虫分类的研究。
1932年,曾省途经莫斯科回国,受聘于青岛大学生物系主任兼教授,并开展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由于他从小立志献身于祖国的农业事业,1934年经学校同意,前往济南筹建农学院,并任院长。在此期间,他提倡农学院办学要教育、科研、生产结合,培养全面人才。因此,他主张农学院招收研究生和举办冬季农民训练班等,组织教师下乡调查农业生产情况,普及新农业知识,传授农业新技术,搜集研究材料和制作实物标本,工作颇有成绩。后因校舍问题与山东省教育厅当局发生争执而辞职。1935年秋,他接受四川大学任叔永校长之邀入川,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1946年曾省离川东下入鄂,先在汉口商品检验局任技正,兼湖北省农学院教授和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后转入华中大学生物系任教授,到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前往北京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951年参与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后来的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并任副所长,兼植物保护系主任、研究员。1959年因工作需要,奉调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昆虫标本室工作,并主持《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1~2集编审工作。
曾省曾任湖北省民主同盟委员、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以及《昆虫学报》编委。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于1968年6月10日含冤辞世。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在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上的贡献
曾省早年在果树、粮食的害虫天敌的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52年湖北省宜都等县发生了严重的柑橘吹绵蚧为害。宜都县20万株柑橘仅产5 000多千克,严重影响了产量。曾省利用天敌防治虫害的原理,派出助手前往浙江永嘉县采集大红瓢虫300余头,通过人工饲养、繁殖、驯化,采用多点释放和保护越冬等措施,使大红瓢虫适应了当地环境条件,建立了自然种群。经过三年努力,基本控制了宜都柑橘吹绵蚧的为害。为我国国内天敌异地引种开创了成功的典范。此项成果,后来被引用到四川泸州柑橘产地也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1962年,曾省在辽宁凤城县调查柞蚕饰腹寄蝇为害时,从柞蚕饰腹寄蝇蛹体上分离到一种虫生真菌,经鉴定定名为赤色穗状菌,对柞蚕饰腹寄蝇和家蝇的蛹都有寄生和杀死作用。
1964年,以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义,由我国著名昆虫家刘崇乐和曾省共同主持,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对如何加强我国生物防治研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并在曾省的创议和主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正式设立了由他主持的生物防治研究课题,开展了赤眼蜂繁殖和应用的研究;对苏云金杆菌防治莱青虫以及京郊主要农作物害虫天敌种类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965年11月,曾省和助手从长沙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内采集到三化螟幼虫尸体,从中分离出一种芽孢杆菌,定名为杀螟杆菌。在湖南省微生物工厂协作下,使该菌顺利地通过了深层发酵工艺,进行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杀螟杆菌剂,经田间试验,表明对稻苞虫、水稻三化螟、茶毛虫、莱青虫等均有良好防治效果。这是我国首次采集分离并进行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细菌杀虫剂。
此外,曾省对赤眼蜂分类也有较深的研究。他利用赤眼蜂雄蜂外生殖器和翅上毛列作为分类依据,对辽宁和北京郊区采集到的三种赤眼蜂进行了鉴定。他是我国最早应用雄蜂外生殖器形态和翅上毛列排序作为赤眼蜂分类依据的学者之一。
在柞蚕饰腹寄蝇防治工作上的贡献
柞蚕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外贸物资。由于柞蚕饰腹寄蝇的为害,20世纪60年代初仅辽宁生产区产量损失达65%左右,灾情严重地区损失高达100%。因此,柞蚕饰腹寄蝇成了柞丝生产的主要威胁。柞蚕饰腹寄蝇属于内寄生蝇类,当柞蚕吐丝结茧前,寄蝇老熟幼虫从蚕体内破皮脱蛆,使柞蚕不能结茧而死亡。同时由于柞蚕系野外放养,给柞蚕饰腹寄蝇防治带来困难。1962年曾省接受辽宁柞蚕研究所的邀请,参加了柞蚕饰腹寄蝇防治协作组。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助手多次奔赴蚕区调查虫情,研究寄生蝇生活史和习性,并根据寄蝇的产卵行为和在蚕体内发育过程,提出了防治对策。他运用丰富的寄生虫学知识,成功地将有关家畜寄生虫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蚕饰腹寄蝇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提出用灭蚕蝇喷洒过的柞树叶喂养柞蚕,杀死蚕体内的寄蝇蛆,使受害柞蚕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吐丝结茧,经过试验效果十分理想。后来将此法在江南桑蚕区用来防治家蚕寄生蝇也取得了同样效果。随着协作组参加单位增多,研究领域更加扩大和深入从而使研究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经济效益和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并于1981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在小麦吸浆虫防治研究工作上的贡献
曾省在小麦吸浆虫防治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20世纪50年代,小麦吸浆虫严重威胁我国冬麦区的生产。曾省亲自率领科技人员奔赴河南南阳等吸浆虫危害严重地区,深入生产实际,蹲点农村,观察研究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提出了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的方法;并采取选育抗虫品种、拉网捕捉成虫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获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当地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并撰写出《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和《小麦吸浆虫》专著和数篇论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曾省在我国高等教育岗位上整整耕耘了30个春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上,他主张必须联系农业生产。不论选题、研究方法,都应围绕着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去考虑,并且深入农村,建立基点,开展调查和分析,才能收到实效。
叶正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前副所长
注:原文中年份有误者,经核实,已更正。编者
代序二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60周年所庆之际,在父亲曾省辞世近50年后,决定出版《生物防治害虫的先驱曾省先生文集》,以缅怀他的毕生功绩。作为子女,我们真是百感交集,激动不已。我们更加坚信:凡是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们衷心感谢植保所领导,也更深切体会到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重,党的伟大,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正义。
父亲一生,热爱祖国,关爱人民,为农业服务鞠躬尽瘁。他在我国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棉蚜虫、园艺害虫、仓库害虫、水稻害虫、小麦吸浆虫、柞蚕寄生蝇等防治方面都建立了卓著的业绩,尤其在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领域,成为我国生物防治害虫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奉献的一生,是不断探索、钻研、实践、创新的一生,为我国农业科技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他的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大多凝聚在本文集中,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
父亲幼年丧父,家道中落,谈起儿时最早的记忆就是债主逼债时的凶狠和恐吓,以及祖母无奈的哭泣和哀求。小小年纪便经历了苦难生活的折磨,从小深知我国农村的极度贫困和落后的状况。为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他青少年时代即矢志发愤图强,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1928年在中央大学任讲师时,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前往法国里昂大学攻读昆虫学、寄生虫学和真菌学。193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献身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工作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创新原则,每治虫害必从观察害虫生活史及习性入手,找出害虫生命中最脆弱时段及最有利的灭杀时机,采用最合理经济有效的方法,歼灭害虫。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刚采用生物防治时,他就以生物学家的敏感,考虑到化学药剂对人畜及环境的危害,在我国率先研究用生物防治法来防治害虫。在他30余年治虫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及专著。在搜集、阅读父亲著作中,我深受教益,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教学生产结合,提高普及兼顾
1934年,父亲任山东大学农学院院长时,就提倡农学院办学要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全面人才。主张除招收大学生外,还应招收研究生;利用冬季农闲时举办农民训练班。一方面组织教师下乡调查农业生产情况,搜集研究材料和制作实物标本;另一方面办农校,强调文化教育与生产教育并重,文化教育使农民能读书看报、记账写信,免受人欺;生产教育则是以增加农业生产为目标,传授农业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934年冬第一期农民学校办得非常成功,深受农民欢迎。
1935年他在主持四川大学农学院时,根据抗战时期四川经济发展和人才紧缺的状况,先后创建了4个系和5个研究室(不久条件成熟后都升级为系),基本包含四川农林主要领域的学科专业。他坚持每个系及研究室都要建实习农场或实验基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耕、读兼施,既有知识、又会干农活、又会动手搞科研,为今后服务农业打好基础。除大学教育外,还坚持创办有针对性的短期农民学校和讲习班,自任校长,亲自授课,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他教育农学院的学生一定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研究课题要直接为巩固大后方经济实力服务,支援抗战。病虫害系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都是针对防治当时四川严重的虫害,如烟草害虫、仓库害虫、水稻害虫、柑橘害虫等。他带学生李隆术所做的研究,就是为防治抗战时为害严重的仓库害虫,以挽救仓库储粮损失达10%~20%的严重状况为课题。师生二人在敌机轮番轰炸下,在昏暗的油灯下,艰辛开展了3年的研究,出版了《仓库害虫及其防治》一书,促进了粮食仓储的改进,减少了粮食损失,支持了抗战,培育了新人。李隆术后来成为我国知名的仓储害虫防治专家,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学科带头人。
曾省在高等学校执教30个春秋,他以先进的农业教育理念,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农业科技人员、专家。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建设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在这方面,他不愧为有远见卓识和使命感的现代农业教育家。
爱国敬业,拥护党的领导
从1928年父亲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华肝吸虫的研究》,及父亲做研究所用的54件寄生虫标本,全是由他自己从国内带去和托他的老同学从国内寄往法国的事实,表明他是刻意要为研究袭扰我国江南一带农民的顽疾的肝吸虫病而去法国专攻寄生虫学的。爱国爱民之深情感人肺腑!
1930年博士毕业后,父亲去瑞士暖狭登大学任研究员。但他念念不忘要改变祖国农村贫穷落后的志向,在抓紧时机充实自己、作好准备后,于1932年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服务。
1935年,父亲应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叔永)之邀入川,主持四川大学农学院工作。他在《一年来四川农业的进步》中建言:东北四省沦陷,暴邻压境,华北及沿海各省,日处于蹂躏骚扰状态之中,一旦战争爆发复兴民族根据地,首推四川,考四川全省之基础,大部建于农业之上。故目前川省政府之建设计划及川大教育方针,亦以振兴农业、复兴农村为急务。他怀着一颗赤诚爱国之心,为建立一个巩固的抗日大后方出谋划策。他提出了许多改进农业的途径:如加强农业调查、研究与试验,改良品种、改进生产方法、防治病虫害、提升农民经济及生活、培养各层次农业人才、创办农民补习学校。他还建议在农作物主产区分别成立甘蔗、棉作、烟草、稻麦、芸薹等7个农业试验场,以作研究增产示范基地。由四川大学农学院备咨询与教育之责,各专业师生均参与协助各试验场工作。他选的科研课题,都是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质量,减少病虫害,以增强大后方经济实力为宗旨的。
1942年他在四川大学校刊上著文写道:此研究之进行当在敌机袭扰威胁之下从未稍落,敌机仅能破坏我物质,不能破坏我精神。爱国激情溢于文稿。
抗战期间父亲主持正义,见义勇为,保护四川大学中共地下党干部李相符同志(森林系教授,住我家隔壁),国民党要逮捕他,情况危急。父亲与许多教授挺身而出,签名保护他,才使李伯伯安然无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相符教授曾任中国林垦部副部长、北京林学院首任院长、第一任党委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1950年11月,他从《长江日报》上获悉湘赣鄂桂等省入库粮食霉烂生虫达1004亿斤的消息,心急如焚,连续奋战数日夜,写出《防治公粮霉烂生虫》一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交武汉通俗图书出版社应急出版,充分体现了他关心国家利益的赤子之心。
全国进行土地改革,他热烈拥护,感到农民得到解放,今后发展农业大有作为。父亲在《我对于防治害虫的看法》一文中写道:尤其土改以后,农民生产情绪增高,对生产技术改进要求大增,认为害虫防治是最需要的技术。所以每个昆虫学家和防治害虫的人们必须按新方针、新路线去防治害虫,帮助农民提高生产。 立场鲜明,责任感强烈。
自1951年起,他连续八年奔赴小麦吸浆虫重灾区河南,参与研究防治小麦吸浆虫站工作。每年从小麦抽穗、灌浆到成熟季节,他都在南阳、洛阳的田间地头,和农民一道查看虫情,探索有效的抗虫办法。终于和众多科技人员与农民一起,解决了虫情预测预报、用药、灭虫以及培育抗虫品种等问题,基本消除了虫害,使数千万亩小麦获得丰收,受到河南省政府嘉奖。他在《小麦吸浆虫》一书中描述他对党领导大面积防治吸浆虫的经验的深切体会, 这些经验证明了由党领导科学研究,接触生产实践,走群众路线和集体创造,很快解决问题,而且通过大面积防治,显示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严谨研究,勇于创新
父亲善于细心观察研究,孜孜不倦;勤于亲自动手实干,锲而不舍;乐于虚心学习探索,推陈出新。他的发明、发现颇多,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引领作用。
1932年任瑞士暖狭登大学研究员时,撰写论文《中国鸟禽类绦虫的研究》一)、(二,其创新点有:一是发现鸟禽类绦虫7个新物种;二是发现中华鸟禽类绦虫与欧洲、澳洲、埃及和乌拉尔的鸟类绦虫或多或少有亲缘关系。
1936年他在成都作水稻螟虫观察时就有三个重要发现:
(1)凡是灌溉便利水源充足之地,螟害就轻,反之螟害就重,证明水利灌溉可抑制虫害。
(2)他指导农场种了25种水稻以观察螟害,发现受螟害重者(20%以上),其成熟期都在9月底和10月初,这就证明变更种植期,栽种早熟稻,可减少虫害。
(3)25种水稻中,有一种叫铁梗青的,其成熟期在10月半,其螟害仅为1%,证明它是一种抗螟品种,可以大量育种,种植。
1937年他建议都江堰提前放水,以破坏水稻螟虫生长环境,抑制螟虫的生长。
1940年研究防治柑橘红蜡介壳虫时,发现每年67月正是幼虫刚孵出之生命最脆弱期,此时用松脂合剂杀虫效果最佳。又发明了川大毒胶,杀灭柑橘天牛及苹果天牛效果甚好,对防治园艺害虫颇有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为防治小麦吸浆虫为害,他带领科技人员在河南重灾区农村,观察研究害虫生活史和习性,掌握了幼虫和蛹的地下活动规侓,并用淘土法计量地下虫口密度。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并提出了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方法。
1961年辽宁凤城柞蚕基地发生严重的寄生蝇为害,柞蚕大量死亡,蚕丝减产近60%~100%。1962年父亲受农业部指派和辽宁省柞蚕研究所之邀前往抗灾,他虽已年过花甲,但心系蚕农,不顾天寒地冻、食物短缺,不辞辛劳奔赴灾区。经对柞蚕和寄生蝇的生活习性作细致观察研究,在与北京农业大学、辽宁柞蚕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协同努力下,终于按他提出的用药方案和施药方法,有效地杀灭了寄生蝇,挽救了辽宁柞蚕业的重大损失。该药方即 灭蚕蝇一号药,1981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集体奖)。
1962年曾省在国内首次先后发现了寄生于棉铃虫蛹的粉样穗状菌和寄生于柞蚕寄生蝇的赤色穗状菌,能使多种害虫罹病,可用作生物防治。父亲与同事一道通过试验,成功掌握了它们的分离、培养、繁殖和制菌粉技术,这两种穗状菌都成功地用于田间有效杀灭害虫,属创新性成果。
1965年他对害虫天敌赤眼蜂分类,提出科学的鉴定标准,即用赤眼蜂雄蜂外生殖器和翅上毛列作为分类依据。比此前日本学者提出的分类依据更为完善、准确。
我国生物防治害虫的先驱
1933年父亲在《生物学与人生》一文中,述及国外已有驱除害虫不用药液,而提倡生物防治方法,采用益虫来治害虫。
父亲以生物学家兼农学家所具有的农学、寄生虫、昆虫、微生物等学科专业的优势,对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十分赞赏,并潜心钻研,试验,有计划地探索用生物防治法来防治害虫。
1934年,父亲观察到棉蚜有14种天敌,指出其中5种瓢虫之捕食(棉蚜)能力强,繁殖速,一年发生数代,且出现期早、饲育容易,宜讲究保护繁殖之道,使其为我人任天然(生物)防治之责。
1941年,他用了半年观察烟草青虫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天敌。拟用幼虫天敌之腐烂病菌来作生物防治烟草青虫的试验。
1945年,他在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白僵菌与昆虫课题研究实验后,弄清了桑蚕被白僵菌寄生所引起的生理及病理反应;明确了白僵菌可由皮孔、消化道进入蚕体使之感染;并解剖了罹病末期的蚕体,观察到白僵菌在蚕体内的繁殖现象。得出结论:此菌能在蚕体及其它昆虫体上寄生,并使它们罹病而死。近欧西学者利用之以治农作物害虫。本实验为以后用食虫菌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技术基础。
在1945年年底写给四川大学校方的一份报告中,他提到:省最近介绍(接种)蚕之白僵病菌孢子于臭虫身上,确能寄生,如空气湿度较高臭虫必致病斃。他还表示:今后打算学习并从事生物防治的研究。他描述了生物防治概念:利用寄生菌 、寄生虫与肉食昆虫以之防治其它害虫,称(为)生物防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