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一段跨越时空的战争记忆!一座永恒屹立的历史丰碑!张恨水经典抗战小说系列之二!千年古城,300000万死难,控诉日寇血腥暴行。张恨水通俗版抗战国难史!
抗日战争期间,军人孙志坚上前线前托好友江洪护送其妻薛冰如去武汉。后南京陷落,志坚生死不明,冰如逐渐对江洪产生感情,欲与他结婚。江洪义重如山,婉言谢绝。志坚亲历南京大屠杀后侥幸生还,但冰如已对他毫无感情,两人离婚,冰如继续追求江洪。民族大义与儿女情长,面对着滚滚东去的江水,两位好友作出了抉择
南京大屠杀后,张恨水曾呈文政府,请求自费上山打游击,但请缨无路,他把浓烈的爱国热忱和一腔孤愤书于纸上。《大江东去张恨水作品典藏》细致描绘了保卫光华门战斗及日军屠杀南京军民的血腥暴行,给侵略者嗜血成性的罪恶作了活生生的记录。
|
內容簡介: |
《大江东去张恨水作品典藏》讲述了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南京保卫战打响后,我守城将士保卫中华门、浴血奋战的事迹以及日军屠杀南京平民的血腥暴行,是早期反映南京屠城暴行的文艺作品。全书激情澎湃、满腔悲愤,还原了这段永不能忘却的民族之殇。
|
關於作者: |
张恨水,现代著名报人及作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一生致力于通俗文学写作,成就卓著,创作了《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纸醉金迷》《夜深沉》《巴山夜雨》等中长篇小说一百多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多产作家,而且是畅销书作家,有章回小说大师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等美誉。
|
目錄:
|
总序 精进不已与现实主义/谢家顺
序
第一回 付托樽前殷勤双握手 分离灯下慷慨一回头
第二回 匆促回舟多情寻故剑 仓皇避弹冒死救惊鸿
第三回 铁鸟逐孤舟危机再蹈 芦滩眠冷月长夜哀思
第四回 风雨绕荒村泪垂病榻 江湖惊恶梦血溅沙场
第五回 离妇襟怀飘零逢旧雨 艺人风度潇洒结新知
第六回 择友进微词娥眉见妒 同行仗大义铁面无私
第七回 送客依依倚门如有忆 恩人脉脉窥影更舍愁
第八回 噩耗陷神京且烦客慰 离怀伤逝水邻有人归
第九回 别有心肠丰装邀伴侣 各除面幕妒语斗机锋
第十回 明月清风江干话良夜 残香剩粉纸上布情丝
第十一回 轻别踟蹰女佣笑索影 重逢冷落老母泪沾襟
第十二回 千里投亲有求唯作嫁 一书促病不死竟成忧
第十三回 旧巷人稀愁看鸡犬影 荒庵马过惊探木鱼声
第十四回 炮火连天千军作死战 肝脑涂地只手挽危城
第十五回 易服结僧缘佛门小遁 凭栏哀劫火圣地遥瞻
第十六回 半段心经余生逃虎口 一篇血账暴骨遍衢头
第十七回 悲喜交加脱笼还落泪 是非难定破镜又驰书
第十八回 一语惊传红绳牵席上 三章约法白水覆窗前
第十九回 下嫁拟飞仙言讶异趣 论交重老友谜破同心
第二十回 故剑说浮沉掉头不顾 大江流浩荡把臂同行
|
內容試閱:
|
民国二十八年冬,友人陈君,将有东战场之行,予小饯之于一酒楼。杯匙之间,畅谈大时代友朋之聚散,更及于男女之离合,甚为喟然。旋陈君更述一故事,以助余兴,则为一军人困于失陷之南京,虽得生还,而有破镜难圆之叹。予曰:此故事良好,然以之配合京沪线战争之烈,及南京屠城之惨,将不失为一时性之小说。陈日:然则君竟为之如何?予虽笑诺之,然以未有火线经验,固置之未用也。半年后,有两军人为邻,暑夜于星光中移榻纳凉,闲话天下事,亦尝问及战争。耳食人余,颇能补常识之不及。时《国民日报》出版于香港,约予为长篇,并望故事能在抗战言情上兼有者。此项要求,正与予准备之小说材料,若相符合。乃更加以三分之渲染,与四分之穿插,并所有之材料作为三分,融合而成为一篇二十万言之章回小说,名之日《大江东去》。书零碎书于业余,凡积一年而成。香港人读之作何批评,予初无闻如,后以内地有转载者,予乃相信当可一读,然以是时英日国交未曾决裂,港报文字,例不得斥责日寇,予所谓京沪线之战及南京之被屠,固未能畅所欲言,意实未尽惬也。
民国三十年冬,友人刘君召饮于酒楼,先二日以函约,告以当有奇遇。予闻之,及时欣然往。至则座上有一少年军人,风姿英爽,侃侃而谈。刘君笑曰:此君与君所书《大江东去》主角,正二而一,而其在南京守城之战时,且参与光华门之役,此君若以材料相告,则不啻使君入火线矣。此君闻言,初无难色。乃慷慨唏嘘述南京失陷惨状。及予询及光华门之役,彼则告以某班长一手榴弹挽救危城之壮举,绘声绘影,令人兴奋。至于男女问题,此君似存忠厚,少所谈述。且日:予今固有美满眷属,且生子矣。予虽对故事本身无所收获,而于屠城及光华门两事,乃证实较多。乃告某君,予果将《大江东去》出版者,必增人此二事。某君亦首肯。一席之会,又一年矣,近新民报社促予以此稿出书。予将存稿校阅一遍,乃割去原稿十三至十六回及十七回之半回,而易之以今稿。原文盖写京沪线战争,及略述屠城消息,自视固不如今稿之能现实也。至书中主角陪客,其人物姓名,固尽虚构,而新写一段,则其地名人名,即虚构亦不写出。因吾人尚未回南京之前,此等地名人名,或亦有未便写出者。纪念某班长之壮烈,国家将来自有恤典在,彼决不与草木腐。此间不实亦无妨。更就整个小说言,正如舞台上之戏剧,自不同于社会事实。若必一一加以索隐,则如伦敦小儿向某街索福尔摩斯而访之矣,不亦可笑乎?校稿之时,予初欲改写章体,以白话作题。及检查原来回目,文题尚切,亦不隐晦,乃概存其旧。并新稿亦以新题领之。书成之经过如此,盖纪实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