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由著名学者贺仲明、李遇春主编,於可训、丁帆顾问,是近年来大型的一套文学、文化批评丛书。这套丛书作者均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一线中青年学者,具有充分的专业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更注重原创性、系统性与审美性,每本著作都具有一个核心的批评概念,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全面涵盖了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范畴,如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思想史、文化批评等,是极度罕见的一套丛书。
|
內容簡介: |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从实感经验出发》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在当代文学批评和研究方面的文章,书名题曰从实感经验出发,乃是源于近些年作者在不同场合对于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和感受的强调。全书分为当代艺文漫笔、对话与漫谈、倾向与潮流、批评随感四辑,共收入有关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理论反思的论文及对话二十篇。
|
關於作者: |
刘志荣,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出版有《潜在写作:1949-1976》、《张爱玲鲁迅沈从文:中国现代三作家论集》、《百年文学十二谈》、《实感经验与文学形式》等,发表论文、对话及评论七十余篇。曾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上海社科新人奖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
|
目錄:
|
自 序1
第一辑当代艺文漫笔1
信仰的,小说的张承志《心灵史》与杨争光《流放》对读2
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5
缓慢的流水,惶恐的挽歌漫谈贾平凹的《秦腔》19
心魔与净土阎强国小说印象32
蓝天白云之下,战争之外,还有读宗璞的《东藏记》37
提前死亡者或康复者纪事刁斗《我哥刁北年表》阅读笔记40
大地与天空的辽阔与隐秘李娟散文漫谈51
莫言小说想象力的两个特征及其来踪去向63
第二辑对话与漫谈81
王小波:先锋与现实82
王安忆:作家的第二口气91
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和打开文学的生活视野从《妇女闲聊录》反省文学性98
内在于时代的实感经验及其冒犯性谈《兄弟》,并谈《兄弟》触及的一些基本问题113
第三辑倾向与潮流137
藏地经验与当代文学138
当代中国新科幻中的人文议题148
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荒诞现实主义167
我们时代的内心生活新世纪三部中国小说的解读202
第四辑批评随感229
听音寻路230
一点感想232
爱美的批评235
批评是一种修行238
跋240
|
內容試閱:
|
跋
东京渐渐热起来了,回国的日子也一天天近了。每天关进研究室里看书避暑气,无意中翻出年初编集的评论集,就有些无聊赖地想起《〈呐喊〉自序》中的第一句话来是的,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那些梦后来都渐渐破灭了,人也就一天天告别了年轻时代。成熟与否固然仍在未可知之列,青春的热情和冲动,却已日渐成为渺茫的记忆。
在这样的心境下,以将近不惑之年,编集自己的第一本集子,仿佛便也有些蝉蜕的意思。1926年鲁迅编了本杂文集,颇收了早年的一些旧作,题名曰《坟》,那自然有埋葬和告别的意思,然而翌年出版的《野草》,仍收入了那篇著名的《过客》,说是姑且连坟的后面,都要去走走看看。东京有地名曰日暮里,坐电车时常经过,有年轻的诗人朋友说是最喜欢这个地名,仿佛夸父逐日,走着走着便日暮途穷,然而却仍勉力走着那自然是有些悲壮的,便开玩笑说他有鲁迅范儿,然而也仿佛被触到了心事日暮途穷时,仍然走走看,固然是一种境界,或者也可在穷途之时,暂且驻足下来,估量以后的方向和行程。
集子题曰《从实感经验出发》,说是出发,因为到底还是愿意为自己和仍在摸索着的人们鼓鼓气;然而,虽说是出发,那方向却难说得很,自己也未见得全部明白,只有在姑且走走里试试看沉浸于声色繁华中的朋友且不必说,习惯于左呀右呀的朋友们,也会觉得模糊暧昧,弄不清楚,恐怕也只能各行其是生涯如白驹过隙,我且有自己的路要走。至于实感经验,那仿佛是自己颇有体会的说法,其实也只能算是常识百闻不如一见,听人说北京,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实际去一回;各人所见不同,然而都值得宝贵,别人没法代替,古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连代替的想法,似乎便也是妄念。至于文学艺术,从实感经验出发,更似乎应该是较为正当的基础有些经验体会,非亲历者不清楚,凭空虚构,常味同嚼蜡,也常令人失笑;有些感悟,更非亲历者不能有,譬如登东山固能小鲁,未登泰山,而能小天下乎?而况天外有天,与其妄自揣摩,不如絮说亲历的程途风光,较为亲切。至于从实感出发,造出各种幻境,生出各种流派,原本是文人墨客们应有之事,自也未可厚非;而明知实感非如是,却强以大言要人乃至要己,造作种种感情、故事,已可说是有邪之思,且每常别有怀抱,也已然出了文艺的范围,以不谈为佳了。
前两年开会,一位朋友说,我们这一代已到了承担起自己责任的年龄。当时听了,不觉一懔。然而说到负责,可能出于对历史上种种总体性的说法的警惕,我还是坚持从最切己的感受和理解出发,并且首先是对自己和自己的良知负责。说起来,你怎么知道对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良知负责,不是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夸大点对人类,真正负起责任呢?此可说各有各理,还是各自寻找较为亲近的途径,从自己的实感经验出发吧。
然而还是莫名地有些寂寞,不觉便想起聂绀弩的四句诗来:日之夕矣归何处?天有头乎想甚么?撮口成声皆白雪,死心无计已黄河。文人感叹身世,而又杞人忧天,原也可笑得紧,唯死心无计一语,或可尚算老实。
便从这里出发,如何呢?
窗外楼下,满园的蝉声。
2012年7月29日 早稻田访学旅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