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前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样,完全是笔者在美国海军学院(the 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讲授海军史和海军战术课程的相关内容。
当我首次要求承担授课任务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应当如何在讲授海军史课题时,不让人们轻易用现成的谴责论调诟病,即对器械条件已经改变的现代化海战来说,这一课程只有考古意义,没有实用价值。对历史,你将没什么可多说的,这种建议对讲授历史课的高级海军军官来说,颇令人泄气。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笔者对海军史还只是一知半解,想到的是海军和海权这个形成各种历史结果、塑造各国和世界命运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只得到很少的或根本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若是如此,通过按照年代对一系列事件的过程进行分析,直接揭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至少可以让听众感受到海权所意味的崇高使命感,可以指明海军承载的政治意义,有助于让海军和这个国家形成一种更为明确的印象,即有必要组建一支足以承担重大任务的舰队,以免万一出现笔者斗胆称为政治家指挥海军武装的情况时,发现我们竟没有准备好,根本没有足够的海军武装力量可供政治家指挥。
在坦言笔者最原始的,至少在一段时间以内几乎唯一的动机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在开始阶段,我对海军史的研究并没有上升到科学和理性认识的高度。为了满足这项新任务的要求,在整理各种公认的陆战权威提供的教材和各种事件的记录后,我很快就认识到这些权威在他们声称的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普遍适用原则,同样能在《海军编年史》中找到令人信服的充足例证尽管海上战争技能的发展一直比陆战慢,而且现在的进步较小。海军研究相对落后的结果,部分是因为海战特有的不确定性,部分是由于海军界尚未完全摆脱认为研究昔日的海军史和历史经验不切实际的蔑视观念。
因此,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和前作一样,在不放弃写作初衷的前提下,我将内容扩展到分析海军战役中的战略指导行为,以及指挥官能表现其清晰战术意图的不同海战(这类海战实在太少)的战术特征的两方面。我的英国同行和本国同行一样,都对本书给予热切欢迎,这对我而言是莫大的欣慰,也完全出乎意料。然而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个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意外的满足实际上证明,海军军官系统在机械器材和研发竞争中,注意力一直偏离了对战争指导的系统研究,而这才是他们的本行和主要关注点。如果本书得到的都是应有的赞誉的话,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海军专业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其他海军军官都能做到的而实际很少有人去做的一件事。
笔者能完成这部著作,完全归功于海军学院,而学院的创建就是为了促进此类研究。如果我现在从事的事业会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希望这一呼吁会有助于保证海军学院的长期不确定拨款能得到保障,荣誉应归于学院及它的奠基人史蒂芬B.卢斯海军少将。作者诚挚鸣谢卢斯将军将作者指引到这条他本人并未寻觅到的道路上来。
本书涉及的年代截止到1812年,即拿破仑入侵俄国的那一年。这次入侵摧毁了拿破仑帝国,或至少显示出帝国灭亡的征兆,同时也是英美之间爆发战争的一年(即1812年英美战争)。后者是一个关系到特定国家利益的课题,作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