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当下中国的九〇后作家,已在华语散文领域崭露头角,如同雨季中恣意生长的植物,为华语散文延伸出新鲜的可能,也展示出新生代作家锐意进取的活力。
不说排行榜而是说大展,乃在于我们需要更多宽阔的道路在比赛与排行之外,道路宽阔。
闻道有先后,一批又一批新人到来,岁月因之而新。新人的到来,让时光里隐秘的接力持续进行。私人带着新的经验,新经验注定要溢出既有跑道,新经验注定是既有排行榜难以归纳的,而这正是文学接力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收录十八位九〇后作家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四十余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的方方面面,题材广泛气质各异,书中既记叙了家乡故园的敦厚淳朴、城市生活的彷徨无措,也刻画了亲人之间的深沉羁绊、友情爱情的真挚瑰丽,揭示九〇后一代人的生存坏境、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他们高远、深邃、纯粹和自由的追求与旨趣,已经可以在这些文字中清晰可触。
|
關於作者: |
本书作者包括十八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生代散文作家,有蔡舒晓、程川、徐晓、端木赐、谢宝光、王东旭等。
|
目錄:
|
001□蔡舒晓作品
气味 姐姐 柳宁相亲记
021□程川作品
刺 城中记
043□杜永利作品
冬天的村庄 月亮与玫瑰 背离是另一种抵达
069□端木赐作品
秘境 隐迹 冬日,霾与诗意
087□范宇作品
不曾关闭的窗户 失踪在山头的坟墓 一把寂
寞的锄头
107□葛小明作品
君迁子 麦事 二甲双胍
129□顾彼曦作品
爱是另一种抵达 外公进城
149□金小杰作品
北平原 大运河
165□连亭作品
有没有一袭桃花落在水中 冷冬
185□路魆作品
双生 死与蜜
201□王东旭作品
穿过这泥泞的人世间 母亲的房子
227□王闷闷作品
世间的踟蹰 忘言书
247□吴文星作品
喊惊 夜行人
269□谢宝光作品
独角戏 无力介入 女人可以有故乡
291□徐晓作品
隐痛的肉身 隐秘成长 诗意地栖居
309□余玦作品
我曾在你怀里醉过 独山城随想 迢遥记
329□玉珍作品
我与星辰 预知
351□走昭作品
一次别离 海誓 行行重行行
368□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编后记
散文常常被认作一种并不明显适于年轻人从事的文体。这种观点在有关散文的会议和论著中虽然很少被明确提出,但它和与其类似的少不谈水浒,老不读三国一样,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潜滋暗长绵密发力,持续影响着散文的阅读乃至创作。
在传统文学批评和作家闲谈交际的边缘地带,悔其少作的说法可以视为以上观点的强援。此四字从浩如烟海灿若星汉的作家普遍经验出发,对年轻的散文作家作品强力补刀长期致力于散文书写的作家,难道他的终作就注定是一本感忏式的随想录吗?
人,在时间中成长,如果我们还不能玄奥地站在所谓更高的维度比如科幻作家特德姜所描绘的那样获得一种能够彻底颠覆对时间认知的全新语言,我们或许就必须面对以上江湖与庙堂双重加持的对散文的认识,尽管它看起来并不那么正式。
什么样的经验更值得书写?在这个问题上,年长一些的人站在了批判与扬弃的更高处这既是事实,也是合理的。
然而这种认知之所以显得不那么正式,是因为在悔其少作的作家个人体验之外,在更大的写作人群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中,它的描述渐渐显得不再适用。如我们所知,经传注疏的写作传统对文字历史而言,其时间跨度可谓地老天荒。在这个传统中,作为起点的孔子,选择以温柔敦厚思无邪作为标准,对书写对象与书写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写下其认为最具书写价值的东西。
不过,大成至圣先师的书写价值观也迅速漫漶在时间的洪流之中。在时间和写作造成的固有的、愈来愈大的意义裂隙里,传与注疏相继萌发,蓬勃生长,甚或最终更改了传统的价值与意义走向。需要强调的是,在对既有经典《易》进行书写时,孔子本人,也同时成为传方式的源头。
书写内容与对象价值的高下之判难于明辨,但确定存在。用散文方式进行书写的个体,因经验阅历的积累不同,造成理性认识的完善程度相异,也同样毋庸讳言。但就作为整体的传统或体系而言,经传注疏之间实无高下之别。后来者或齿若者,拥有同等的书写价值和发声权利。我们也越来越明白地知道,在记录全景式的当下以及更切痛的情感体验方面,他们临场即景的书写,为历史捕捉下了更多的东西在巨大的时间之中,在如此众多令人叹惋的稍纵即逝面前。
2018 年 5 月 28 日,宇航员阿兰比恩辞世,在登月一域,他是第四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没有在同休斯敦的通话中留下名言金句,很多地球同胞对他几无所知。但,在他身去之后,这个地球上能为我们讲述登月经历的,就只剩下四个人了。
《散文》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