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鸦片战争后,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当时的清政府汲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开始探索自强之路。这种探索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船政的探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船政的探索,从清廷在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开始,在清末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船政创办者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探索*有成效。第二阶段,是船政学子们的探索。由于赴欧留学,使船政学子们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这一阶段的探索,*为认真*为深刻的当推严复、陈季同。
|
關於作者: |
沈岩,学者、诗人、书画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专著《船政学堂》填补近代教育史的空白,有英文版和繁体版面世。主编《船政奏议全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主编《船政志》商务印书馆出版。担任央视大型纪录片、五个一工程《船政学堂》史学顾问。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随后赴新加坡办展开讲,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社科院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建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
|
目錄:
|
第一篇 爱国篇/1
第一节 树欲静而风不止/3
第二节 看看周边海国/12
第三节 走在改革的前列/21
第四节 非常之举的尝试/27
第二篇 科技篇/39
第一节 高位嫁接契合科技发展/41
第二节 中华发轫之始/48
第三节 更新换代三步跳/50
第四节 修造并举/55
第五节 首先使用新式电器/57
第六节 试制水上飞机/59
第七节 近代工业的先行者/67
第八节 船政科技影响深远/78
第三篇 育才篇/81
第一节 求是堂艺局诞生/83
第二节 闽堂是开山之祖/98
第三节 新式教育中国化的典范/111
第四篇 海权篇/119
第一节 东南大利在于水/121
第二节 买来的舰队不可靠/127
第三节 必须自己造船育才/131
第四节 甲午海战后的呐喊/136
第五节 必有海权乃安国势/141
第六节 爱国自强要有民族气节/146
第七节 海军宿将令人崇敬/149
第五篇 留学篇/157
第一节 窥其精奥宜置庄岳之间/159
第二节 活跃的职业外交家/164
第三节 扬起世界文学风帆/170
第四节 诞生启蒙思想家/174
第五节 第一部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180
第六节 译界圭臬报业先锋/182
第六篇 门户篇/185
第一节 船政与闽台三位一体/187
第二节 巡台与善后治理/192
第三节 东洋终须一战/212
第四节 霸占琉球割断太平洋通道/214
第五节 尚未统一的台湾/217
第七篇 探索篇/219
第一节 船政探索坚定而多方位/221
第二节 船政的探索是深刻的/227
第三节 关于中国社会的几个问题/233
第四节 关于建设现代国家的几个问题/236
第五节 中国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242
第六节 船政学子的强国梦/248
第七节 中华文化耐久无弊,要坚持文化自信/251
第八节 教训同样难能可贵/252
后 记/257
|
內容試閱:
|
代序
今天是船政创办150周年,我们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船政勇猛精进,万难不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船政的探索艰难曲折,充满着中国智慧。
船政的探索,在清末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办者的探索,代表人物是沈葆桢;第二阶段是学子的探索,代表人物是严复。
船政创办者运用自强不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中国智慧,中西结合,土法上马,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深深的印记,成功实现了中国近代化先驱性的创举。中国有句老话变则通,变就要思想解放。船政的创办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1875年治台,更看出思想解放的力度。没有思想解放,怎么可能开禁、开府、开山;没有思想解放,怎么可能修建延平郡王祠,为郑成功树碑立传?
在船政是否应停止的大讨论中,内阁学士宋晋认为外交已经议和,不必发展海军。沈葆桢则力驳宋晋的主张,认为不单是五年后船政不能停止,亿万年后也不能停止。临终,他还念念不忘铁甲船。为什么?中国一句老话警示着大家:弱之肉,强之食。严复说得好,欲求公道,必建强权。没有强权,在全球化的博弈中,中华民族怎么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船政学子关心时事,直面人生,通过大量翻译西方名著,进行中国式解读。严复的翻译都不是直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时都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再创作,既传播西学,又切中时弊,启人心扉,充满着中国智慧。
严复认为,世间一切法,举皆有弊。反思百年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制度我们都尝试过,但都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皆有弊。严复认为,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这就是说:制度没有美恶之分,变革没有快慢之别,要看历史条件,适合就可以。这不正是审时度势的中国智慧吗?
严复的墓前有惟适之安四个字。这四个字,最早出自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