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充分分析、借鉴国内外研究者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朝鲜语与通古斯语两者间的同源比较。作者对两种语言进行时段划分,再从语音元音和辅音、音节结构声调、重音、原因和谐、超音段特征、语法构词法、词类、句子构成等等几方面探讨朝鲜语和通古斯语的同源性,通过罗列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分析、比对,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语言例证,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困难,同时也能做出自己的论断。
|
關於作者: |
尹铁超,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第一章 研究方法论及朝鲜语与通古斯语同源性比较的基础/001
第一节 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论/001
第二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同源问题/010
小 结/030
第二章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时段划分/032
第一节 朝鲜语时段划分/033
第二节 通古斯语时段划分/035
小 结/040
第三章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语音比较/041
第一节 古朝鲜语与古通古斯语元音比较/041
第二节 古朝鲜语与古通古斯语辅音比较/056
第三节 中世朝鲜语与中世通古斯语元音比较/068
第四节 中世朝鲜语与中世通古斯语辅音比较/086
第五节 现代朝鲜语与现代通古斯语元音比较/099
第六节 现代朝鲜语与现代通古斯语辅音比较/111
小 结/120
第四章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音节结构比较/122
第一节 古朝鲜语与古通古斯语音节结构/122
第二节 中世朝鲜语与中世通古斯语音节结构/123
第三节 现代朝鲜语与现代通古斯语音节结构/125
小 结/127
第五章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超音段特征比较/129
第一节 声调/129
第二节 重音/140
第三节 元音和谐/145
小 结/158
第六章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语法结构比较/159
第一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构词法/159
第二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词类比较/164
第三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粘着形态比较/191
第四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句子构成比较/215
小 结/226
第七章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语言年代学/228
第一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分化年代推测/228
第二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语言分化方式拟构/232
第三节 朝鲜语与通古斯语分离的原因/236
小 结/237
结 论/238
参考文献/240
|
內容試閱:
|
序
历史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证明,单纯讨论语言本身实在难以较好揭示所讨论语言之间的同源特征,因此,本书将从历史、文化、人群源流、人群相互关系、基因学和语言角度来审视所讨论的内容。
通观任何一个自然民族的发展过程,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所有现代民族都非单一血缘民族构成,而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多重血缘的群体。这便是人类民族血缘发展历史的基本规律。无论是欧洲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拉丁人,非洲的布须曼人、马赛人,亚洲的维吾尔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还是美洲的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都是在其历史发展中由不同民族融合后形成的。然而,民族融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发展中的断裂、变异和延续的状况:虽然总会有某个民族名称得到延续,但人们却难以从该名称来断然确定该民族的所有血缘构成情况,例如,澳洲毛利人与欧洲人的第一代混血后代很难确定自己的民族身份。假如该血缘混合成分超过几代,则该民族会根据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当地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地位等因素来判定自我的人群归属,并采用不同的自指称谓。
民族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断裂、变异、延续是难以从微观史学角度确定的事实,这是因为在历史记录中由于话语权问题没有得到显现而使得某个民族人群的历史变得或扑朔迷离,或被曲解,或被歪曲,或被彻底遗忘,并因此或者以长、短片段的形式,或以完全的无显现形式存在于历史记录中。在此,撰写历史的人就成了历史的操纵者,他们的坦诚、忠实、理解、判断、文字能力、视角、无知、歧视与恶意企图都会形成某种话语力量,且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后世解构历史者的思维及表达。同样,田野调查中获得的一些所谓集体记忆很多都不过是虚幻的伪事实:排除这种记忆的源头难以确认外,民间流传的事实往往是不同人群根据各自需要而加工过的虚像,并因此成为扭曲后的伪故事。笔者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很多文化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