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今天的中国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长期存在的难题和困境:一方面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评价分数化,教育手段技巧化,教师身心倦怠化,学生生命格式化;另一方面,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神话不断,创新迭起,概念频出,争论纷纷。
我们迫切需要拨开词语、概念、假象、谎言、纷争交织而成的层层迷雾,从一个更高的,更远的距离,来凝神领悟生命的本质与教育的奥妙。
其实,今天中国教育的许多困境,英德等西方国家在一百多年前已经遭遇,今天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怀特海、博尔诺夫、阿德勒等哲人已经有深刻的思考与睿智的见解。但大多数中小学老师由于工作、兴趣、社会环境、阅读积淀等等原因,对这些经典书籍总是敬而远之,从而难以突破瓶颈从优秀迈向卓越。
这本书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旨在擦亮词语,揭示教育真谛,协助一线教师理解并运用理论,以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的教育教学现象,破解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个人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是从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三本经典书中提炼出目的、节奏、遭遇、危机、空间、时间、气氛、信任、语言、深描、自卑、超越十二个关键词,进行耳目一新、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全新的编排。
|
關於作者: |
郝晓东,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教师博览》杂志签约作者。曾在高中教学九年,初中教学二年。连续七年带领、指导近三千余名大学生扎根山西省原平市和海南省五指山市的一百多所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致力于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期间,参加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潜心学习,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语文教学等学科作了深度研究,曾担任构筑理想课堂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经典解读等课程讲师。出版专著《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
|
目錄:
|
绪言
第一章 目的与节奏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智慧
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教育的节奏:浪漫精确综合
不要等孩子成绩不好,才开始重视阅读
第二章 遭遇与危机
人生因遭遇而不同
生命因危机而裂变
在遭遇和危机中塑造自我
遭遇与危机对教育的启发
绿色的方舟,心灵的重建
成长的秘密
第三章 空间与时间
空间内在于人的存在之中
生命的本质是时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章 气氛与信任
教育气氛是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无条件信任孩子
编织共同生活
第五章 语言与深描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深描,让事件处于无蔽状态
何谓现象学描述
行走在路上
让生命拥有一个丰盛的季节
第六章 自卑与超越
自卑是人格形成的内驱力
因为自卑,所以超越
幼年是人格形成关键期
对事实的理解,决定了行为的方向
如何理解懒惰现象
后记
|
內容試閱:
|
绪言
这本书,是我对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 年),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三本书中重要文选的解读。
一
怀特海时代的英国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教育的目的模糊,缺乏适宜的节奏,学校受到了扼杀教育生命力的外部机构的损害,普通文化的教育僵化刻板而缺乏弹性,专业教育又不够严格精确,等等。 当时的大学规模快速扩张,工具论和技术主义盛行,人们逐渐遗忘了大学原初的本质和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怀特海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不少演讲,阐述了他的教育理
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个主题: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教育不应灌输生硬的知识和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要为理解当下而教他对教育的深刻洞见,今天读来,依然深受启发,并常读常新。 比如: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根本的动力,是对价值的认可,是对重要性的认知,无论在科学、道德还是宗教领域,概莫如此,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合在一起,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怀特海的思考,对今天的教育仍有深刻的现实与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廓清层层迷雾,戳穿种种漂亮而虚假的概念,直抵深处,洞悉本质。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遭受到了惨重的浩劫,恐惧、悲观、绝望笼罩着西方世界,人们觉得以往可以信赖的世界如今变得危险可怕和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存在主义哲学迅速蔓延。 深谙存在主义哲学的博尔诺夫借助这场危机,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类生命和存在的本质。
他在《教育人类学》这本书中提出生命发展的连续性是偶然的,非连续性才是生命的本质,进而他敏锐地认识到普遍流行的教育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的观点是不完善的,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为此他用危机遭遇唤醒告诫等一系列鲜活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赋予空间时间信任希望语言对话描写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以新的内涵,重新擦亮这些词语,给予我们深度启
发。
博尔诺夫从哲学与人类学出发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颖深刻、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观点。 比如,我们都明白人需要接受教育的道理,因为人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有知识、有文化,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追求幸福,等等。 而博尔诺夫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相比,生来就是不完整的,但人通过接受教育成了虽不完美,但因此而不断使自己完美起来。
现实教育,困惑多多:人类为何需要教育? 教育是遵循自然本性不加限制好,还是强调环境文化加以塑造好? 爱,是不是教育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什么是耐心? 耐心源于什么? 危机对孩子的生命成长意味着什么? 教育者能掌控一切吗? 如果不能,我们对未来、对世界、对孩子的希望和信任从何而来? 教师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就让我们聆听博尔诺夫的洞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