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道德经易读

書城自編碼: 329243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张洪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767905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2-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3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16
《 再生的老子 》
+

NT$ 149
《 《道德经》麦氏译本 》
+

NT$ 361
《 再生的老子(精) 》
內容簡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關於作者:
张洪源,1962年出生,山东莱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山东中国画学会务理事。
內容試閱
序言有人问我,上一本写庄子,叫《庄子易读》,这一本写老子,为何不叫《老子易读》呢?我想这里还是说一下的好!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人们只要提起《老子》,一般都知道是《道德经》。而这一习惯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西汉帛书甲乙本的《老子》以后有了改变,《老子》与《道德经》有了德道与道德的先后之争。人们开始疑问,难道2500多年来读到的《道德经》不是真正的《老子》版本吗?对于这种疑问,在此我们不妄加评议,也不另行考证,仍沿用王弼注编的八十一章通行本《道德经》来解读。八十一章的编排,是否为《老子》原本?是否暗示着《易经》的象数?今天我们也不得而知,问题在于纵使有帛书《老子》出土,也无法判定谁是谁非。关于老子其人,历史上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说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老聃,是周朝掌管典籍收藏室及史事记载的官员。其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说老子修行道德,他的学说追求的是自隐无名。居住在周朝久了,日见周朝衰败,便离周而去。到了边关,掌管边关的军政主官关尹喜说:您老人家要想过关隐居,就必须为我著书立说才可以放行。于是老子就为关尹喜著书立说上下篇,著完阐述道德本意的五千多言后就离开了,最终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到哪里去了!就这样老子在边关留下他的著作后,倒骑着青牛幽然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踪迹。《史记》中云:老子,隐君子也。难道真的因为老子是隐君子,才让司马迁对于他的记载也是含糊不清的吗?这些疑问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关于老子,不但年龄没有标准答案,就是名字也有老聃、周太史儋等好几种叫法。在道教经典《道藏》中有数十种各个历史时期对老子《道德经》的注解。可见老子的大道思想对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那么老子出关后到底去哪了呢?真的一点信息也没有吗?历史上有《老子化胡经》一说,但此经被认为是伪作,历朝历代对此也有过很多争论,到底是谁伪作的此经,直到今天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谁能给出准确的考证、考据和答案。既然这样,还有必要再争论下去吗?我想对于那些历史遗留而无法准确考证、考据和解答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正面去看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是否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有的话,就有必要去研究和解读它。传说老子留下五千言后,便到了周至县楼观台关尹子的宅邸暂时住了下来,在那里他老人家可能接触到了古代巴蜀小国文化,并受邀西行,老子应允后与关尹子同往入川。考古证明远在汉代丝绸之路以前,就有一条与西南恒河文明连接的通道,而今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关于老子的去向,从一本名为《阿差末菩萨经》的佛经中似乎可窥一斑。这部经是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的,经中有很多处文字可以窥见到关尹子的信息,同时也带出了那么一点老子的信息。这部经出自《佛经》三藏十二部中的大集部,关于此经的真实性毋容置疑。读罢此经,总让人感觉佛与道之间远在春秋时期就有过相互密切的交流!从经中某些句子里似乎可以让人感觉到《金刚经》与《道德经》的信息。经中说的阿差末菩萨似乎就是关尹子。释加牟尼佛对弟子介绍的未曾见面的普贤如来,也就是阿差末菩萨的老师,似乎就是老子。当然这一切只是联想,还有待于严格考证。不过经中最后有这样一段,是释加牟尼佛对阿差末菩萨所讲经典的肯定:佛告阿差末。卿所说法句谊相次。无一违理逮无挂碍。若有菩萨无阴盖者。所宣道教无有缺漏。分别经义审如所言。况今正士畅此经典。表里通达所度无极岂不及乎。 这里所说的所宣道教无有缺漏,难道还有其它所指吗?更值得思考的是,难道在东汉时期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佛与道之间在春秋时期就有所密切的交流吗?当然这一切无论是有还是没有,都无法影响我们对佛与道的笃信!既然这样还有必要去争论吗?我看不如直入经典之中,去体悟佛与道的本来面目。
《道德经》中道的本来面目要读懂《道德经》,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道的本来面目,也就是道的精神、特征、特性。昔日学生问我:老师,《道德经》的 道德二字,道是零,德是一吗?我说:你怎么能这样理解?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老子不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嘛!一的前面不是零吗?我说:那是你误解了老子了,用佛教的话来说你这叫执空了!零和一是一不是二。说实在的,如此理解道德二字的人不在少数。把道理解为零、德理解为一的原因,就在于对道生一的误解。误认为是道零生了德一,德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德一能生二、生三、生万物,那还要道干什么?老子也不用在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了!直接就说德生之,德蓄之就是了!其实这种理解是对《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误解。不过要解决这一误解也很简单,只要把句中的生字改为是字即可。读着道是一,一是二,二是三,三是万物,这么一改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实老子这里的本意是一是道体(虚无);二是道德(清静);三是道用(柔弱)。三者运动不息,循环往复。可见道的本来面目:虚无清静,柔弱善行,无公无私,无我无为而无不为。说起来古人造字也很有意思,譬如说道生一的生字,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很有意思,一竖窜三横带一小撇,真有万法归一的感觉,也有《易经》中的乾三连、坤六段的感觉!唐代赵州禅师云: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对这句话历来解答各有说辞,有的说归零,有的说归空,有的说归真如,有的说归无等说法不一。其实一归何处并没有什么其它意思,这只不过是禅宗的一个话头,也可以说是禅宗的一种开示方法,是来提醒那些修行的人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把万法和一分开来看,因为万法和一是同一不二的,不要将其当成两样东西。三祖僧璨《信心铭》中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清楚说明了万法归一的道理。可以说万法只能归一,而不可能另有其它所归。 其实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与《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异曲同工。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里的一指的就是道,也就是道的本体。如果说道是零的话,那老子就不用告诉我们什么得一、抱一了,而是告诉我们得零、抱零就是了!可见,把道字标注成零字,这种标注有些欠妥!其实一还能归到哪里去?一本身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始无终的无极。这一可以叫着道、也可以叫着佛,用佛教的话也可以叫着真如、 法性、 实相等等,可以有很多概念名称。明白了什么是一,也就明白了道德其实是一不是二。如果说道德是两个分开的东西,是二不是一的话,那不是说有道无德也有道,有德无道也有德了!如果这样老子就不用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对我们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了。这里老子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上德不表现有品德,所以有品德;下德表现有品德,所以没有品德。言外之意很清楚地说明了有道无德是假道,有德无道是伪德。可是生活中大多数的人们却把那些假道、伪德的乡愿,也就是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当成了正人君子。难道这不是很可笑吗?其实无论是德道还是道德,都是纯朴自然的本来。有了纯德,自然就有了朴道;有了朴道,自然就有了纯德。纯朴的德道也就是朴纯的道德,是一不是二。如果你对此有了是非的分辨,那就不要再谈什么德道、道德了!你所得到的只能是离纯朴的大道越来越远,而靠近你的也只能是那无尽的烦恼。关于《道德经》中道的精神、特征、特性,也就是道的本体或者说是本来面目,老子在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四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二章、第七十七章中作了重点的描叙。这些是我们在读经中需要着重体悟的地方。《道德经》的道德二字,是一不是二,不可分开。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道有了德在道中,德有了道在德中。有道一定有德,有德一定有道。有道无德是假道,有德无道是伪德。古人云:有道无德道中之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说的太好了!真乃修道不积德,等于瞎啰唆;积德不归道,等于瞎胡闹。只要对道德二字起了分别心,就永远也不可能弄明白什么是恒常纯朴的道德或德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中说道是天下的母体。既然找到了天下的母体,以此可知道天下万物。既然知道了天下万物,回头守望天下母体,没有自身也不会有危险。堵塞感官之窍,关闭欲望之门,终身不会受到忧虑的困扰。打开感官之窍,发挥欲望作用,终身不会脱离忧虑的困扰。不自大叫做神明,守住柔弱叫做坚强。用万物的光辉,回归呈现母体的神明,没有忘记自身存在带来的祸患,就是通晓了恒常的大道。可见,只有通晓了什么是恒常的大道,才能明白什么是恒常的纯朴。明白了什么是恒常的纯朴,对道德或德道 就不会再起分别心了。没有了分别心,就没有了自我主观成见;没有了自我主观成见,就没有了自我存在;没有了自我存在,妄我也自然回归真我,小我与大我就同一不二了!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说过,是道德生成、养育了天下万物,所以说天下万物没有不尊重道而喜欢德的。这种尊重与喜欢,没有谁去命令与指使而是恒常本来的。是因为道生成了天下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德养育天下万物而不依赖主宰。这就是道德的本来。历朝历代对《道德经》的注疏颇多。注疏者,也是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我认为要读懂《道德经》,首先应该读《管子》、《金人铭》、《文子》、《通玄真经》、《关尹子》等经典。因为老子的哲学思想源于《管子》、《金人铭》,而对其哲学思想的忠实记录者当属他的两个徒弟:辛文子和关尹子。如果不先读这几本经典,想要弄明白老子的大道学说,不用说完全弄懂,就是弄个基本明白也是一件非常困难之事。猜西想东,思来想去,到后来也只能困于文字狱而望文生义地胡乱翻译解释一番罢了!真正弄明白的不多。老子初学于商容,师承于常枞。《通玄真经》第六卷中云: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因川,观影而知持后,故圣人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譬若积薪,燎后者处上。五千言的《道德经》可以说是老子对自己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萃取的精华,也可以说是超级压缩。而其弟子辛文子几万言的《通玄真经》可以说是对老子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忠实记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