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1、国际气候合作中的价值分歧研究。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各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价值分歧。剖析这些分歧的本质,有助于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明辨是非,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原则,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伦理共识。2、国际气候合作的伦理基础研究。剖析气候变化对各类人权的影响,探讨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合理限度。从代内正义层面探讨气候变化与全球不平等的加剧、减缓与适应成本的全球分担原则、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在气候问题上的理论延伸、国际正义向全球正义的扩展以及普世价值的提出。从人类的可持续性与未来世代的气候权利视角,剖析代际气候正义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探讨大气资源的代际储存问题等。3、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政策选择研究。对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分析,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争取生存与发展排放空间;探讨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对发展中国家人民各类权利的伤害,追溯其历史责任;剖析西方气候价值观的狭隘与局限,建构符合中国利益的气候正义理论,为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公平分配提供价值根基。探讨中国气候政策选择的价值原则,提高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的合理性。
|
關於作者: |
史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1978年5月生于湖北宜昌,祖籍湖北郧县。2007年7月获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挂职工作过1年。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与公共管理、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已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多次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