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理论高度吻合。技术创新源于R&D投资,但R&D的正外溢性、不确定性和融资约束等导致的R&D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激励是两种主要支持手段。自2006年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政府在R&D补贴上不吝投入。2006-2015年,政府对企业的R&D补贴从96.8亿元上升到419.1亿元,年均增长17.68%。R&D税收激励尽管没有详尽的税式支出预算,但零星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R&D税收激励的规模也相当可观:2008-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2259亿元,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613.1亿元,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1000多亿元。但慷慨的R&D财税激励的有效性究竟如何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研究R&D财税激励的有效性进而优化R&D财税激励政策体系,是提高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同时,R&D财税激励政策的实施内生于特定的制度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微观干预、法治、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度等),评估其有效性不能忽视制度环境的边际影响。基于此,本书以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能克服样本自选择性(获得R&D补贴和税收激励的样本均具有自选择性)的计量方法,如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处理效应模型、CDM模型等,系统研究了制度环境约束下单一政策(R&D补贴、R&D税收激励)、双重政策(R&D补贴+R&D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研发支出)、创新产出(专利)和创新绩效(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R&D财税激励有效性的改革建议。
|
關於作者: |
胡凯,湖北天门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财税激励理论与政策研究。目前已经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财经研究》、《经济科学》、《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学研究》、《产业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担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匿名审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