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以传承人为图书内容主线、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进行呈现,不仅展现非遗项目中实践技艺的劳动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将传承主体所赋予非遗技艺的生命亲历、温润随心的情感体验以及宏达的文化与细腻的个人价值相互交融的人生体会赋予其中,使读者了解到非遗不只是技艺形式更是深刻的文化与人生体验,将非遗的魅力灵动地展示出来。
|
內容簡介: |
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击鼓作为伴奏。打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撞击声清脆悦耳。表演者成双成对,一边击鼓抖环,一边腾挪跳跃,讲究人随鼓,鼓缠人,扭启身驱似柳弯,扇鼓舞动肩带颤。所用的鼓具为太平鼓,以芭蕉形为主,形似蒲扇。鼓圈用熟铁捶打成条形围制而成,手柄下端有三个如意圆环,缀着小铁环,鼓面用羊皮绷紧,再刷上猪皮胶,鼓槌选用弹性良好的藤条制成。
|
關於作者: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受市文化局的委托,拟订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规划和措施;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的相关工作;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承担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
目錄:
|
高洪伟简介
采编手记
太平鼓团鼓团鼓春月净
我的父亲抖肩掂踵不自持
学艺童子挝鼓,傍夕向晓
发展春鼓声中不夜天
传承壮意留与待来人
思考与期待苦雨终风也解晴
附录 高洪伟大事年表
|
內容試閱:
|
一把太平鼓,从父亲手中打起来,又在儿子手中打了三十多年,这当中的磋磨与快乐,是高老师传承之路上的荆棘与收获,这条传承之路漫漫长长,传承的不仅是舞蹈的技艺与套路,更是一生为艺术执守的精神。
高洪伟常说: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在传承之路上,当我们回归本心,看到京西太平鼓这项由民间而来,通过父子两代的起承转合、交融了他们热血与执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又能回到最初创造它、发展它的百姓中,并且焕发出了新光彩,让我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更多的感悟与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