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录了李学勤、张岂之、胡显章、王冀生、陈来、陈平原、陈春声、王步高、杨中有、彭林、陈众议、陈剑澜十二位学者在清华的演讲全文
|
內容簡介: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在此历史征程中,由文化自觉而文化自信,由文化自信而文化自立,由文化自立而文化自强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同选择。本书收录了李学勤、张岂之、陈来、陈众议、陈剑澜等多位著名学者在新人文讲座第十一系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演讲全文,内容涉及文化和文明的传承与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继承与超越、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对话,覆盖历史、文学、哲学、艺术、教育、经济及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
|
目錄:
|
第一讲从历史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李学勤1
第二讲中华文化与天人之学张岂之34
第三讲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胡显章61
第四讲社会转型与精神重建王冀生98
第五讲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陈来117
第六讲永远的笳吹弦诵关于西南联大的
历史、追忆及其阐释陈平原147
第七讲美洲白银与明清中国陈春声183
第八讲中国诗词中的爱国传统王步高227
第九讲大道行天下老子哲学的当代思考杨中有268
第十讲读书与人生彭林287
第十一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陈众议315
第十二讲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源流陈剑澜332
|
內容試閱:
|
由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推进的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已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各高校采取了多种形式与途径,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开展专题讲座便是一种有益的做法。继成功开设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文学名著导读系列讲座之后,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团委、教务处、校图书馆于2005年春季学期联合推出了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基本上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有一个专题系列讲座,每个系列都出版一个集子。
为什么称新人文讲座呢?主要有两层寓意:
其一,系统、深入探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有十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认识上应当有新的提高、新的深入。
从一所大学来看,应当从大学的历史文化使命和大学文化,特别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努力发挥好文化融合的功能。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学科发展的不断精细化,加上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对人们的普遍影响,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分野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隔阂、分离与论争,影响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1948年,建筑大师梁思成教授曾在清华大学做过半个人的时代的演讲,呼吁大学教育中的文理结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总序1959年,英国具有作家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C.P.斯诺在剑桥大学做了有关两种文化的讲演,指出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隔阂、互不理解的状态及其危险性; 1963年,他在《再看两种文化》一文中呼吁建设一种能沟通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 第三种文化。关于两种文化和第三种文化的话题所引发的讨论延续至今,尽管一些教育工作者不断为沟通这两种文化做出过努力,斯诺所期望的局面始终未能形成。究其原因,一方面,正如罗伯特卢普瑞特在《四十年后: 回顾C.P.斯诺的两种文化》一文中指出的,尽管斯诺的观点是对的,但是,由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如此惊人,以致将人文世界完全置于阴影之中,而且这一势头越来越强劲,越发使人文处于守势。表现在管理工作者以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上就是重科技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 因而情形往斯诺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二元对立的哲学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妨碍了科学学者与人文学者的相互尊重、宽容与接近,影响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实际上,这种哲学观也影响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沟通与融合。近期以来,党与国家领导集体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等重要性,明确了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以至和谐世界的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哲学基础和外部环境。作为最高文化殿堂的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文化融合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引领先进文化前进的历史使命。为此,大学将面临着重大的文化自觉的任务,这也正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良好的为人治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法,最终使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得到提高,并由此而影响整个社会。大学文化,特别是大学精神文化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其二,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在实施的方法内容上应当有新的探索、新的开拓。目前,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正在做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开展大学文化的研究,以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为提升大学的文化自觉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组织编写清华新人文丛书,这套丛书的立意体现了我们对于未来大学文化的基本思考与判断,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探讨与体现。丛书分为三个系列: ①科学与人文的会通; ②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③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不难看出,这里的所谓新人文是一种能够与科学文化和不同文化对话、渗透、会通的人文文化,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广义的第三种文化。
第三件事情是协助学校教务处完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文化的会通。
第四件事情便是与校团委、教务处、校图书馆联手组织好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这个讲座从探讨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出发,以推进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为主要宗旨。
文化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受教育者自己的事情。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当然要依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育方法的改革,但是,对于学习的主体来说,那只是外部条件,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我们期望每个受教育者能够高瞻远瞩,主动利用学校以至社会提供的各种学习条件,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我们希望这个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演讲集能使读者 开卷有益。
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胡显章
2006年春节于清华园
也谈文化传承与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