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推动文学研究走出去,也为了促进东亚汉文化圈的文学研究与交流, 于2016年与日本佛教大学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协议,以期推进双方共同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21017年的春秋两季双方共进行了两次学术研讨,主题为2017: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日、东西方诸项研究,两次会议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此次集结成书,书稿分为宗教与文学、历史与神话、近代以来的文学与文化以及中日交互研究四大板块。其中既有内佛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中古文学思潮研究也有魏晋南北朝鼓吹乐署考论的论述;既有从周树人到鲁迅的研究,又有细述史铁生的文学精神与宗教情感的论述。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宗教、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通过这两次学术交流,双方不仅加深了对各自研究领域的了解,并且逐渐确定了日后开展共同研究的方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个合作研究的基础,我们将这些论文结集出版以示纪念。
|
關於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创建于1953年,1955年划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
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国文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美学、文艺理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学科。
|
目錄:
|
一 宗教与文学
佛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古文学思潮【刘跃进】/003
吴越王金涂塔与阿育王塔形制关系考辨【王敏庆】/021
武则天时期的佛教美术
以传入日本的劝修寺绣佛为中心【大西磨希子】/044
汉译佛典中偈颂的律动【齐藤隆信】/060
二 历史与神话
漂泊无助的远游读《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其他【刘跃进】/075
论生日周岁与虚岁【中原健二】/091
魏晋南北朝鼓吹乐署考论【许继起】/100
翟门生粟特人身份考以萨甫为中心【黑田彰】/117
两种时间的交叠【渡边秀一】/128
关于时间概念隐喻的分析【濑户贤一】/133
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谭 佳】/147
三 近代以来的文学与文化
桐城派与北京大学【王达敏】/167
新闻进入教科书
《共和国教科书》的承启意义与《铁达尼号邮船遇险记》的叙事旅行【杨 早】/183
中国现代学术之梵文因缘【陈 君】/206
从周树人到鲁迅以留学时代为中心【李冬木】/224
无尽苦难中的忧悲与爱愿论史铁生的文学心魂与宗教情感【李建军】/242
文学与语言教育2017年度佛教大学英美学科新生意识调查分析【松本真治】/258
四 中日比较研究
中日古代日记之比较
以《御堂关白记》与秦汉时期的日记为例【西川利文】/277
官僚出仕、晋升制度的比较史研究
以平安时代与唐宋的五位、五品以上的官僚为中心【佐古爱己】/291
祇园祭中的中国【八木透】/304
日本文学的近代化与中国以《小说神髓》的影响为中心【坂井健】/311
近代中日印刷技术交流史初探【杨 韬】/320
新时期初的日本文学热【赵稀方】/331
中日学者眼中的《桃太郎》【乌日古木勒】/346
编后记/361
|
內容試閱:
|
致辞
田中典彦(日本佛教大学)
去年,为加强学术和教育方面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日本佛教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能够与作为中国智库的文学所开展共同研究,对于我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基于学术交流协议,此次在北京召开第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会议),作为双方签署协议的纪念,我无比欣慰。在此,我谨向长时间以来理解并为此次学术会议热心奔忙的双方人士致以诚挚的谢忱。特别要向第一时间将我们的交流设想变为现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各位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我们佛教大学,如校名所示,以佛教作为建校理念。我们秉承的是在印度开创佛教的释迦牟尼和在镰仓时代创立日本佛教净土宗的法然上人这两位共通的教义和精神。2012年迎来建校100周年,为开展与当今时代相称的教育和研究,我们根据佛教精神将学校方针重新定为转识得智(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换言之,我们认为,将所得的知识转换成在人生的各种场合判断自己该何去何从并付诸实践的力量、生命的力量,这才是人应该做的。知识只有转化为生命的力量才有价值。
学问也是如此。只是为了寻求真实所得到的将仅仅是知识,不能对人类的福祉有所贡献。将探索所得的知识用于生存在社会上的人类,使其变成人类生存的力量,这才能被称作人的学问。学术会议的意义就在于,它将每位学者探明的真知加以理解,相互讨论并返还给社会,或许应该将其称作布施。
根据我国佛教史研究者的说法,佛教在公元纪年之初方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由印度语翻译成汉语,至隋唐时期翻译十分盛行。此后,佛教得到中国式的解读和发展,并传播到日本。这其中无论哪个国家都经历了翻译理解发展的过程,并构筑起各国自己的文化。现在,我们的合作就是为了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彰显这些文化。
此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学科诸项研究,这一主题可谓恰逢其时。这是文学研究所与佛教大学学术交流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