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1.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內容簡介: |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分支。本书在简要回顾我国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通过3个专题的9个案例展示了当代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态补偿政策下的人类学研究,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参与式技术开发。通过这三个专题的案例,本书试图展示生态人类学在我国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邻域的三个方面的研究前沿。
|
關於作者: |
何俊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 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重点关注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全球价值链、地方性知识,环境政策三个方向的问题。 近年来发表在国际SCISSCI上发表论文 30余篇,出版著作6部。
|
目錄:
|
总论 探寻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
1.引言
2.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回顾
3.当代生态人类学研究
4.关于本书
第1编:全球价值链
松茸价值链的文化嵌入
1.引言
2.云南松茸的商品化
3.价值链方法
4.研究方法和研究地点
5.纵观松茸价值链:一个48小时完成的贸易
6.松茸价值链中的参与者、准入以及利润
7.利润差异和分配
8.价值链中的机制
9.结论
森林采伐指标的政策与社会体系
1.引言
2.采伐指标的配额政策
3.项目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
4.项目研究地点的采伐指标管理和木材贸易
5.项目研究地点配额制度的影响
6.讨论
7.结语
造林项目种苗供应系统中的国家治理
1.引言
2.研究地点
3.研究方法
4.苗木供应系统的发展:历史概述
5.分权后苗圃的类型和规模
6.分权管理后的苗圃生产及经营
7.分权管理后的苗木供应系统
8.讨论
9.结语
第2编: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政策中的治理观念
1.引言
2.森林恢复治理的分权管理分析
3.研究地点和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和结论
社会公正与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补偿
1.引言
2.应用环境公正视角审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3.项目研究地点及研究方法
4.杨柳村退耕还林结果
5.公正概念的深层含义
6.结语
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中的运用
1.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地点
4.调查地点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5.研究发现
6.研究分析
7.结论和建议
第3编:参与式技术开发
干巴菌的地方性知识与参与式技术开发
1.引言
2.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与结论
民族药材的参与式技术开发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增强地方性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
1.引言
2.乡土知识的概念
3.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4.乡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实践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我国,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并不是新近出现的。早在20世纪末,与生态人类学相关的研究就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我国的西南地区。这里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突出的24个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生态学家、动物学家很早就开始在此开展研究,讨论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动态联系,这也孕育了生态人类学的雏形。
在我国,生态人类学的研究是内发性的。它区别于人类学其他分支借鉴西方理论,之后再在国内寻找相关案例以证明、补充或丰富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内涵的路径,内发性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基于早期大量的田野调查,以田野调查数据推导出新的发现和理论,之后再被西方所采纳和接受。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尹绍亭教授的刀耕火种研究、杨庭硕老先生的传统农耕文化调查以及裴盛基教授对民族植物学科的创建,这些前辈很早就提出了少数民族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特殊做法及其知识体系。内发性的生态人类学研究让国内早期的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直到现在,这些先驱之作仍然被广泛引用。
此外,在21世纪初期,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不仅仅在学术层面,更对社会和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联性,多个国际保护机构纷纷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的自然保护工作。如保护国际(CI)的自然圣境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社区共管项目、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民族文化保护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的社区保护区项目等,这些项目都本着以农户为中心、以社区为中心,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自然保护。学者们纷纷走出实验室,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行动性项目,以促进自然保护和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结合,如尹绍亭教授的民族生态文化村建设、裴盛基教授的民族药材栽培与驯化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不仅仅停留在自然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很多项目还基于地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