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31位作者包括了两国的外交官员、高校教师、智库专家、新闻工作者、学生以及在缅中资企业人员,他们都是中缅友好关系的使者,他们以自己的亲历亲闻,聚焦两国关系和民间交往,讴歌两国人民间深厚的胞波友谊与合作,为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油添彩。
|
內容簡介: |
我们和你们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有着22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中缅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亲密交往,和睦相处,互称胞波。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的贸易伙伴和*的外资来源国,更是缅甸主要的发展援助国。缅甸国家转型以来,中缅胞波友谊不断升华。2011年,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2018年9月初,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共建一带一路迈出新的步伐。本书的31位作者包括了两国的外交官员、高校教师、智库专家、新闻工作者、学生以及在缅中资企业人员,他们都是中缅友好关系的使者,他们以自己的亲历亲闻,聚焦两国关系和民间交往,讴歌两国人民间深厚的胞波友谊与合作,为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油添彩。
|
關於作者: |
李晨阳,湖南湘乡人,史学博士。现为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兼缅甸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开始学习缅甸语,后来痴迷于缅甸研究,至今已30余年。2002年进入云南大学任教以来,矢志推动云南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并把缅甸研究作为突破口和样板。过去20年间,进出缅甸近百次,执着推进中缅人文交流与智库合作,增进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
目錄:
|
代序叶大波记忆篇吴哥哥莱:我和我的中国朋友们程瑞声:银色的泼水节吴耶吞:热情好客的中国李谋:我与仰光大学老师们的师生缘悉都昂敏:高兴与失落吴德广:随邓小平访缅追忆程瑞声:重返亲戚之国严修莹:我的缅甸缘段稚荃:祖国没有忘记他们在缅中国远征军老兵荣获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的前前后后汪大年:花幽香,歌悠扬,胞波情意长
人物篇张云飞:我与缅甸女神面对面严修莹:从缅甸末代土司会见中国末代皇帝一事说起米涛:缅甸老大爷吴昂庆的故事黄斌:缅甸出家体验
合作篇李晨阳:我与中缅油气管道的故事吴梭柏:我眼中的缅中关系翁艳:中缅友谊之花在油气管道上绽放杜光民:为了比以往更亲密孟飞:一切为了孩子们吴温丁:休戚与共的缅中友谊
交流篇杨国影:架起沟通的桥梁记北京大学缅甸语专业韩德英:我对缅甸的印象杜秋秋森:一位缅甸大学女教师难忘的中国记忆姚颖:无尽的夏日北京和仰光的故事佐青青:一个缅甸人的中国印象超越地缘和两国关系视角郑师慧:缘来,是你吴埃貌觉:一带一路、缅中友谊和民间交流吴杨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杜宁宁:云南我的第一次出国之旅严修莹:翻译出版《旭日冉冉》一书背后的故事蒋茜:看,那些人儿祝湘辉:我与缅甸记者朋友交往二三事
后记
|
內容試閱:
|
后记 2017年初,我接到了五洲传播出版社高磊编辑邀请我主持编写《中国和缅甸的故事》的电话。经与同事商量后,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正式启动了《中国和缅甸的故事》的编写工作。我们列出了50多位亲历过中缅友谊与合作的前外交官员、学者、记者、学生和企业家名单,然后逐一邀请他们参与本书的撰写。我们首先联系了工作在中缅友好一线的缅甸人士,如20112016年间任吴登盛总统首席政治顾问的缅甸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哥哥莱先生、仰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杜秋秋森教授、缅甸驻昆明总领事吴梭柏先生和缅甸前国会议员吴耶吞等人,他们都积极地应允撰稿,后来也如期提交了十分有价值的稿件,其中吴耶吞先生还根据编辑的要求,更换了文章,没有半点怨言。随后,我们又邀请我们读研究生时的老师,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谋教授、汪大年教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严修莹先生后来也加入了作者行列。他们都曾经在中国驻缅甸使馆工作过,李谋教授、严修莹先生还在缅甸留学多年,对缅甸十分熟悉,他们的文章虽然只介绍了中缅关系发展历程中的几点小浪花,但是中缅关系大厦就是由这样的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云飞是我最尊敬的前辈和师长之一,他作为新华社驻仰光首席记者在缅甸生活了20多年,常驻仰光的国人都喜欢称他为张首席。不过,与其说他是记者,不如说他是最懂缅甸的首席专家。我从1995年认识他开始,就一直称呼他为张老师,以表达我内心对他的尊敬。这次张云飞老师欣然撰写了与昂山素季近距离接触的故事,为本书增色不少。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继承了中缅传统胞波情谊的两国新一代青年正在茁壮成长起来,不少年轻学子也加入了这本书的作者行列,如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项目的博士生姚颖、毕业于云南大学的缅甸留学生佐青青、毕业于北京大学缅甸语专业的学生黄斌以及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的翁艳等。此外,曾任《吉祥》杂志社仰光分社社长的孟飞女士是一位真正热心于中缅关系的民间人士,数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缅两国宗教界、艺术界、媒体以及妇女儿童的交流,她这次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了缅甸10多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到北京治疗的故事。当然,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些中缅关系的亲历者因进入垂暮之年,无力动笔,或已乘鹤仙去,这是中缅胞波友谊的一大损失,也使本书不能反映中缅友好交往的全貌。在此我要特别指出,已故的程瑞声大使是中缅建交后至1991年期间中缅关系中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为了使他的亲身经历不被湮灭在历史中,经其家属同意,我们仍然收入了他的两篇文章,我想这也是对程瑞声大使的一种特殊的纪念。我还要特别感谢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中国前驻缅甸大使叶大波,他在繁忙的公务中为本书作序。叶大使20092010年在缅甸任职期间,非常重视学者在中缅关系中的作用,所以我曾有机会向他当面汇报自己的研究心得。经过作者和编辑们将近两年的共同努力,《中国和缅甸的故事》今天终于要和读者们见面了,在此我要再次感谢本书的31位作者。这些作者包括了两国的外交官员、高校教师、智库专家、新闻工作者、学生以及在缅中资企业人员,他们都是中缅友好关系的使者,他们以自己的亲历亲闻,聚焦两国关系和民间交往,讴歌两国人民间深厚的胞波友谊与合作,为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油添彩。中缅关系今天的成就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愿我们共同珍惜和维护这一成果。相信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推进两国的民间外交,加强两国民众的互动和理解。最后,我要感谢五洲传播出版社给予我们这个机会,使我们能将当代中缅关系的真实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祝湘辉博士,本书的组稿和初审主要是他完成的。缅甸研究院的科研秘书何雪倩为本书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她的贡献也应该提及。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缅甸研究院院长 李晨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