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編輯推薦: |
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激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较量,为争夺几平方公里满目苍夷的城市废墟,数十万军民丧生于此。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回顾历史时,这场战役都吸引了千百万人的注意力。这场象征苏德战争残酷的战役,实际上也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书参考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如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记录,大量使用了一手文件,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的官方记录,细述了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激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新观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取代了过去关于此战的一切历史记述。
|
內容簡介: |
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挥师东进。1941年6月1942年11月,国境线交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维亚济马战役、莫斯科战役、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蓝色行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火星行动,他们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本书以苏军为主视角,同时兼顾德军视角,从战前苏军战备情况、内政外交到战时全局决策、各方动态,均有详细而严谨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苏德战争的全景。以战争爆发为界,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共10章,正文近40万字,是每一名苏德战争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
關於作者: |
约翰埃里克森,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接受教育,19461949年服役于英国陆军情报机构。他后来成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苏联军事研究生,并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埃里克森还是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美国陆军俄国研究所客座教授,后来在爱丁堡大学担任教授和防务研究中心主任。他撰写过许多关于苏联陆军的书籍和文章,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录》(卡弗勋爵元帅主编)和《斯大林的将领》(哈罗德舒克曼主编)撰写了苏军指挥员的简介。
夏科峰,1980年出生,浙江宁波人。军事历史爱好者,对二战史以及武器装备发展史多有研究,在军事期刊上刊文数篇。
李岩,1994年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从事出版行业,二战史爱好者。
|
目錄:
|
上篇 紧张备战:1941年春季的军事与政治发展
第一章 苏联军事机关:改革与修复(1940年1941年)
第二章 不要惊慌,老板一清二楚
下篇 阻击闪电战:1941年6月22日1942年11月19日
第三章 星期天的突袭:1941年6月22日
第四章 边境上的灾难:1941年6月7月
第五章 滑向毁灭的边缘
第六章 后方、大后方和德军战线背后
第七章 莫斯科反攻:1941年11月12月
第八章 斯大林的首次战略攻势:1942年1月2月12日
第九章 盛夏与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
第十章 斯大林格勒的逆转:天王星行动计划(1942年10月11月)
附录 资料及出处
|
內容試閱:
|
战术是赢得战斗的方法,战略则是赢得战争的方法。战之术可以直接构成战之略的实施手段。一般而言,战争规模越有限,战争结局越由战斗决定,战略与战术的边界便越模糊。甚至可以出现一战定乾坤的戏剧性结局。这又进一步引发出战局和会战两个概念。
所谓战局,就是英语中的Campaign,俄语的кампания,德语的Feldzug。Campaign的词源是campus,也就是营地。因为在罗马时代,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军队每年会有一个固定的季节性休战期,是为宿营时期。这样就可以很清晰地划分出以年度为单位的战局。相对不同的是德语 Feldzug的词根有拖、拉、移动的意思,对弈中指移动棋子。已隐约可见机动战的独特传统。但三方对战局的理解、使用并无本质不同。
而会战(英语中的Battle,俄语的Битва,德语的Schlacht)则是战斗的放大。换言之,在早期西方军事学说体系中,战略对应战局,战术对应战斗,而会战则是战略与战术的交汇地带,战局与战斗的中间产物。在早期冷兵器战争时代,会战较为简单,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放大的战术行动和缩小的战略行动。但是,随着技术的变革,社会结构、动员体系、战争规模的巨变,会战组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于战略和战术之外的层级。拿破仑的战争艺术,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会战的艺术。
但是,拿破仑并未发展出一套会战学说,也没有形成与之相表里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教育体系,反而过于依赖自己的个人天赋,从而最终走向不归路。得风气之先的是普鲁士军队的改革派三杰(沙恩霍斯特、格奈瑟瑙、克劳塞维茨),收功者则是促成德意志统一的老毛奇。普德军事体系的发展壮大,正是研究透彻了拿破仑又超越了拿破仑,在战略和战术之间增加了一个新层级Operation,从根本上改变了军事指挥和军事学术研究范式。所谓Operation,本有操作、经营、(外科)手术等多层含义,其实就是战略实施中的落实性操作。是因为战术已经无法直接构成战略的实施手段而增加的新环节。换言之,在德军军事体系中,Operation是一个独立的、高度专业化的军事行动层级。
与之相表里,普德军事系统又形成了现代参谋制度,重新定义了参谋,并形成了以参谋军官为核心的现代军官团,和以参谋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军校体系。参谋总部其实是一个集研究、教育、指挥为一体的复合结构。参谋总长管理陆军大学,而陆军大学的核心课程即为战争史研究,同时负责将相关研究兵棋化、实战化、条令化。这种新式参谋主要解决的就是Operation Level的问题,这与高级统帅思考战略问题,基层军官、士官思考战术问题正相等同。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式参谋总部制度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举凡英法俄美意日等列强俱乐部成员国,无不效法。但是,这个制度的深层驱动力Operation Level的形成和相应学说创新,则长期为德军秘而不宣,即便是其亲传弟子,如保加利亚、如土耳其、如日本,均未得其门径窍奥,其敌手如法、如英、如俄、如美,亦均茫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早领悟到德军作战层级独创性和重要性的军队,正是一战后涅槃重生的苏联红军。
苏军对德语的Operation进行了音译,是为Операция,也就是日后中苏合作时期经苏联顾问之手传给我军的战役概念。换言之,所谓战役学,其实就是苏军版的Operation学说。而美军要到冷战期间才明白这一点,并正式修改其军事学说,在Strategy和Tactic之间增设Operation这个新层级。
与此同时,英美体系虽然在战役学层次反应迟钝,却看到了德、苏没有看到的另一个层次的变化战争的巨变不仅发生在传统的战略、战术之间,更发生在战略之上。
随着战争本身的专业性日趋强化,军人集团在战争中的发言权无形中也被强化,而文官和文人战略家对战争的介入和管控力逐渐弱化。但正如克劳塞维茨强调指出的那样,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而,战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无论军事技术如何变化,这一个根本点不会变化。但现代战争的发展却导致了手段高于目的的客观现实,终于在一战中造成了莫大的灾难。战争的胜利不等于政治的胜利这一基本事实,迫使战争的胜利者开始反思固有战争理论的局限性,逐渐形成了大战略(Grand Strategy)的观念,这就在英美体系中形成了大战略(又称国家战略、总体战略、高级战略)、分类战略(包括军事战略、经济战略、外交战略、文化战略等等)、战术的三级划分。大战略不再像传统战略那样执着于打赢战争,而是追求战争背后的终极目标政治目的。因为此种战略在国家最高决策层面运作,所以美国学界又将大战略称为国家战略。用美国国防部的定义来说明,即:国家战略是平时和战时在使用武装力量的同时,发展和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冷战初期,美国以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民营战略智库(如兰德公司)、常青藤联盟高校人才库相呼应的制度创新,其实就是建立在大战略学说领先基础上的国家安全体系创新。而德军和苏军受传统战略-战局概念的束缚,均未看清这一层变化,故而在宏观战略指导上屡屡失误,只能仰赖希特勒、斯大林这样的战略怪才,以杰出个体的天赋弥补学说和制度的不足,等于又回到了拿破仑困境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