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数据测算了目前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基本评价。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因素,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和动态GMM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得出如下结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要推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兼顾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而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城市群内部通过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联合起来,促进城市群之间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分工协作、转移和人口的合理流动,并提出了促进当前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刘习平,201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湖北经济学院讲师,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经济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一项,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四项。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国际贸易问题》、《经济评论》、《城市问题》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以副主编出版《碳排放权交易概论》一部,参编著作和教材三部,2013年获全国区域经济学年会论文三等奖。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 土地及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第二节 土地城镇化与产业集聚
第三节 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集聚
第四节 三者内在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 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二节 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 土地及产业发展现状和基本评价
第一节 中国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中国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研究人口、 土地与产业三维协调发展的视角
第三节 当前中国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发展的
基本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口、 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效率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思路
第二节 模型构建: DEA- Malmquist 指数方法
第三节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第四节 效率水平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城镇化进程中人口、 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机理和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第二节 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促进人口、 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路径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的阶段定位快速发展期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从量到质的转变
第三节 城镇化的多种模式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不同城镇化道路与三者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 促进中国人口、 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城镇化道路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 ,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原因在于原有的城镇化道路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到中国城镇化作用的发挥。中国需要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解决城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当前的城镇化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表现为中国城市建成区快速增长,但城镇集聚的人口却没有同步提高,中国的人口城镇化速度小于土地扩张的速度。这意味着大量的土地非农化转变成了城镇用地,但是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却明显滞后。针对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失调的严峻现实,专家学者们极力呼吁,认为亟须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实际上,城镇化也不能简单等同于人口城镇化,并非仅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让人都住在城镇,聚集在一起就是城镇化了,这是有条件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要安居乐业成为真正市民,就需要有产业作为支撑,也就是产业的集聚。
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以及产业集聚不协调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本书从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土地和产业三个维度入手,系统探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的路径。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包括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相关研究成果文献综述,包括人口转移与城镇化、城市土地与城镇化、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本章首先
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内在关系,从人口城镇化与人口转移理论、土地城镇化与土地产权理论等入手,系统分析了城镇化中人口和土地的关联机制。其次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内在关系,从土地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城镇化中土地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再次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内在关系,从人口与产业集聚、就业与产业集聚的视角探讨了城镇化中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最后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产业集聚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人口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的核心要素。第三章: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主要从城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三者切入,既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也探讨了三者不协调(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过快或过慢及产业集聚过高或过低)对城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提出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第四章: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产业发展现状和基本评价。本章首先对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发展现状,表现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人口密度不高且呈下降趋势以及产业集聚吸纳就业人口不足;最后对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产业发展进行基本评价,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效率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城市而言较低,同时城镇化对农村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第五章:基于人口、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效率研究。本章基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的视角,通过构建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了总体城镇化效率、比较分析了各产出指标的经济效率以及投入指标的集约效率。第六章:影响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本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机理,然后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 GMM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作用大小。第七章:促进人口、土地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路径。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阶段和特征,并对城镇化的多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分析了不同的城镇化道路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以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要推行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而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第八章:研究总结与展望。本章总结本书主要的研究结论和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镇化问题,对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展开了深入讨论。相对于国内已有的新型城镇化转型著作,本书的特色在哪里?这是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一直思考并试图回答的问题。本书的特点: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本书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丰富了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而且通过构建模型,对城镇化效率进行评估;测算了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协调发展指数,实证分析了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和大小,使论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②资料翔实。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文字和图表相互印证,以便为相关研究或决策提供参考。③将知识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本书作为系统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且图文并茂,穿插一些案例研究,具有可读性。④突出政策含义。研究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本书在第七章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促进中国人、土地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不仅要破解土地城镇化为什么会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谜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还要分析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就业、实现农民市民化的难题。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思想和观点,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湖北经济学院、知识产权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示以衷心的谢意。
由于新型城镇化转型是一个很庞大的命题,涉及制度、机制、结构、文化等诸多层面,因认知水平有限,难免会以偏概全。书中疏漏、错谬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习平
2018年9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