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

書城自編碼: 327707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李光荣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3445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18-10-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8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4
《 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 》
+

NT$ 216
《 大家小书 陶渊明批评 》
+

NT$ 522
《 民国文学观念:西南联大文学例论 》
+

NT$ 468
《 西南联大与中国校园文学 》
編輯推薦:
1、本书致力于对现代文学史上西南联大文学社团进行系统研究,拓展了现代文学研究特别是抗战文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有关西南联大文学研究的内涵。
2、本书秉承以史料说话尊重基本事实的原则,作者搜集大量报刊乃至不易保存、散失严重的壁报,并对众多当事人进行了口述访谈,几乎穷尽掌握了所有相关史料,写作中认真考辨、小心推论,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3、本书是作者在中华书局2011年版《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一书的增订本,作者用近十年时间对原书增补修订,扩充篇幅数万字,比原版更进一步。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中华书局2011年版《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一书的增订本,共约40万字,对现代文学史上西南联大文学社团进行系统研究,对西南联大具有代表性的南湖诗社、高原文艺社、南荒文艺社、冬青文艺社、文聚社、文艺社、新诗社等重要社团的产生、发展、创作实绩、影响地位等进行史料钩稽和深入探讨,是体现现代文学史、大学教育等领域前沿学术水平的研究专著,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李光荣,云南永胜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进修一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跟随樊骏先生访学一年。先后任教于红河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编著有《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西南联大名师书系语言文学大师风采》《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等。
目錄
原版序言
第一章 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综论
第一节 西南联大对于社团的管理
第二节 西南联大的前期文学社团
第三节 西南联大的中期文学社团
第四节 西南联大的后期文学社团
第五节 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的特点
第二章 南湖诗社
第一节 南湖诗社的组成与活动
第二节 南湖诗社的诗歌成就
第三节 南湖诗社的历史评价
第三章 高原文艺社
第一节 高原文艺社始末
第二节 高原文艺社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高原文艺社的地位和意义
第四章 南荒文艺社
第一节 南荒文艺社的组成与活动
第二节 穆旦的诗歌
第三节 林蒲的诗歌和报告文学
第四节 辛代的散文和小说
第五节 向意的创作
第六节 祖文、王佐良的小说
第五章 冬青文艺社
第一节 冬青文艺社的前期
第二节 冬青文艺社的中期
第三节 冬青文艺社的后期
第四节 冬青文艺社的诗歌创作
第五节 冬青文艺社的小说创作
第六节 冬青文艺社的散文创作
第六章 文聚社
第一节 文聚社的形成
第二节 文聚社的追求
第三节 文聚社的刊物
第四节 文聚社的特点
第五节 文聚社刊物上的诗歌
第六节 文聚社刊物上的小说
第七节 文聚社刊物上的散文
第七章 文艺社
第一节 文艺社的组成与活动
第二节 文艺社的出版物
第三节 文艺社的主要创作
第四节 文艺社的特点
第八章 新诗社
第一节 新诗社的成立与活动
第二节 新诗社朗诵诗目标的确立
第三节 新诗社的出版物
第四节 新诗社社员的诗作
第五节 何达的朗诵诗
第六节 新诗社的特点与贡献
尾 论 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的历史地位
引用文献
原版跋语
新版后记
內容試閱
序 言
钱理群
作者在本书跋语里提到,在确定选题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樊骏先生。作者曾作过文学所的访问学者,樊骏先生是他的导师,按说樊骏先生应该是最恰当的序作者,但樊先生身体不好,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了。作者也提到我对他的研究的关注,这也是事实:我和李光荣的交往已有十多年了。那么,我就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来谈谈读了书稿以后的观感吧。
我拿着这本厚实的书时,首先想到的是:有人在默默地研究,而且是在遥远的山城。这是我十年前为贵州一位年轻学者的鲁迅研究著作而写的序言里说过的一句话。在文中我还很动感情地谈到,二三十年前,自己也在贵州做过研究,为寻找一条资料,解决一个难题,不知道要费多少周折,这其中的艰辛,非亲历者绝难体会。我因此说,自己对边远地区的研究者,总是怀有特殊的敬意。而且我深知,在如此艰难的几乎是孤立无援的处境下,要坚持研究,并作出成绩,是需要有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的支撑的(《袁荻涌〈鲁迅与世界文学〉序》)。这大概也是我十数年来一直在关注李光荣的研究的原因所在。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李光荣的云南老乡、老师,我的老学长蒙树宏先生。王瑶先生在为他的专著《鲁迅年谱稿》所写的序言里,也说到蒙先生身处南疆,默默耕耘,历时十载,反复修订,这种精神十分可贵(《鲁迅生平史实研究的新收获》,文收《王瑶全集》第8卷)。这说明,在云南、贵州这样的边远地区,默默研究者是大有人在的,我们在考察中国当代学术研究地图时,是不能忽略这一方土地的。而且这种研究也是自有传统的:本书中多处引述蒙树宏先生的论著,显然受到教益和启发,而且不只是具体的学术观点,更有着学术精神、方法的影响。
那么,这是怎样的精神与传统呢?我想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老实人做老实学问。
首先是老实人。应该说,在边远地区进行学术研究是有特殊的困难的。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相对闭塞的文化环境、孤立无援的学术环境之外,也还有边远地区特有的相对懒散、闲适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人的惰性,繁琐而又温煦的人事交往对人生命意志的销蚀,视野的局限,由此造成的既自大又自卑的心理等等。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要坚持学术研究,是很难很难的,它需要特殊的素质。第一要有对学习、学术的特殊爱好,以至痴迷,有强烈的精神追求,这样才能以读书与研究作为生命的内在需要,作为精神的支撑,才能如本书作者在《跋》里所说,对学术有实实在在的生命投入,使读书、研究、写作成为自己基本的生活方式、生命存在方式,也才会有鲁迅所强调的韧性,即所谓慢而不息的精神与意志。此外,还必须甘于寂寞,拒绝诱惑,淡泊名利,特别的勤奋,超人的努力,有鲁迅所提倡的踏踏实实做小事情的泥土精神(《未有天才之前》),等等。这些就构成了我所说的老实人的精神内涵。鲁迅说,这样的人,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忆韦素园君》)。
其实,一个真正的学者大概也都是具有老实人精神的,并不只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学者。只不过边远地区的学者要坚持学术,就更需要这样的老实人精神的支撑。我还要补充一点,当一个边远地区的学者,有了这样的老实人的眼光、胸襟以后,那些一般人看来边远地区的不利因素,又都可以转化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是我在贵州的一次演讲中所说的,很多事情都要从两面看。比如相对来说,贵州发展机会比较少,但也因此没有多少诱惑,认准一个目标,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贵州比较空闲,生活节奏慢,有的人因此变得懒散,但对另外的人来说,这样的闲暇,正可以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悠悠闲闲、从从容容、潇潇洒洒地做学问。贵州外在的信息比较少,这自然需要用加强对外交流来弥补,但外在的东西少,却又把人逼向自己的内心,开发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悟性好的人,正好把自己的生命和学问引向深厚。因此我经常说,贵州是一个练内功的好去处(《我的书院教育梦》)。处于学术中心位置的学者也是要练内功的,他的办法,就是身处中心而自我边缘化。边远地区的学者却因地理位置的缘故而被客观边缘化了,这未尝不是好事,至少可以把它变为好事,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怨天尤人,如果进一步身处边缘而总想自我中心化,那就更是南辕北辙,走岔路了。这本身就是违背做老实人的原则的。
应该说,我们面前的这部《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就是一部老实人写的著作。没有持续五年的生命投入和慢而不息的精神与功夫,是写不出这样厚实的著作的。更重要的,这里还包含了做老实学问的精神与方法。
首先是老老实实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研究对象,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其实就是本书《跋》里提到的樊骏先生和我当年建议李光荣选择西南联大作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的原因所在。这就涉及近些年许多人都在关心的地方文化研究的意义和地方学者的作用问题。我刚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心、文学院主办的地方文化知识谱系建构下的文学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有一个发言,特别强调了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地方学者研究本地文化的意义:这是摆脱长期以来的被描写的地位,自己来描写自己的自觉努力,同时这也是一个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的生命的寻根过程。而这样的研究,不仅对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文化重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且在这全球化的时代,地方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无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我也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本书对西南联大文学、文化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在我看来,西南联大的文学、文化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条件下,所形成的云、贵地区的本土地方文化与西南联大师生所带来的外来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中原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一次历史性的相遇,正是这样的有着多元文化因素的新型文化,既成为今天云南地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全国的,以至世界的意义。它的研究内涵是丰富的,研究的天地也应该是广阔的。因此,我建议作者还可以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非文学的社团,当年许多西南联大老师和学生深入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方面、多学科的调查与研究,这都是非常有意思、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
强调地方学者对地方文化研究的责任和意义,绝不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只能局限于此: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我看来,前面所说的边远地区外来干扰少、便于逼向内心的特点,反倒有利于作形而上学的追问和思考当年王阳明最终在贵州悟道大概不是偶然的。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浪漫想象:在边远地区是最适合于做最实与最虚的这两头的研究的。在这两个方面,地方研究者都是大有可为的。
本书的研究,大概是属于最实的研究。于是,我注意到,作者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和研究策略:研究西南联大文学,从研究文学社团入手;研究文学社团,从弄清楚基本事实入手。所谓基本事实,包括每一个社团从何时,因什么原因而开始;有哪些参加的成员,其组织方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文学观念、主张;进行了哪些活动,特别是办了什么刊物;选择什么文体,发表了一些什么作品;在文学创作方法、艺术形式上有什么追求,做了哪些实验;各社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一切分析、结论都应该建立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一切研究都应该建立在准确、全面的史料基础上,这本来都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常识。所以,一切严肃、认真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史料的工作;鲁迅就强调,他的小说史研究,在史料上是有独立的准备的。这也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经验。王瑶先生在为蒙树宏先生的著作所作的序中,就强调了史料搜集、考订的基础意义,并特地提出蒙先生为云南大学研究生开设鲁迅生平史料研究课,对青年研究工作者打好基础,掌握治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李光荣显然延续了这样的治学传统,给本书的写作订立了以史料说话尊重基本事实的原则,坚信见解人人可发,而材料(事实)是唯一的。本书在有关西南联大文学社团史料的发掘、搜集、爬梳、辨析、整理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不仅查阅了可以找到的一切文字材料,而且对可以找到的当事人都进行了采访,获取了大量的口头历史材料,并且进行了认真的考订。这样,本书就大体上弄清了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的基本事实,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不仅是西南联大文学社团,而且包括西南联大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而且为穆旦、汪曾祺、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等作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研究线索与思路。比如本书提到了对这一时期汪曾祺的十多篇小说的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贡献。可以断言,后来的研究者要再来研究西南联大文学社团和文学,是无法绕开本书的。这又使我想起,当年我们做研究生时,王瑶先生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每一篇重要论文、著作都要做到别人再做同样或类似的课题,都绕不开你,非要参考你的文章不可,尽管后人的研究必然要超过你。我想,王瑶先生这里所说的不可绕开,不仅是指你的研究,是否达到、代表了一个时期的研究水平,也是指你在史料上是否有鲁迅说的独立准备,为后来研究提供可靠的基本事实。
或许更加可贵的是,这背后的学风、研究精神。王瑶先生在前引蒙树宏书序里,也是给其反复考核、力求准确务求翔实的严谨的学风以很高评价。本书的作者在《跋》里谈到他为寻找一则资料寝食不安,为求证一条资料费时数月,我也深受感动。这同样是有一个传统代代相传的。本来,学问就是应该这样做的,我会这样大受感动,就是因为这样的做学问的常识现在被抛弃了,学术研究的底线被突破了。许多的研究,可以不顾基本事实而随意乱说,或者依据未经考订、并不可靠的材料,危言耸听,大加炒作,或者抓住片面的材料而任意发挥,大做文章。在这样的虚假、浮华的时风影响之下,像本书作者这样,甘坐冷板凳,做老实学问的老实人,反而显得不合时宜,并常常被忽视。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愿意借本书的出版,聊抒感怀,给边远地区的寂寞的研究者以慰藉,为这样的老老实实的研究作鼓吹尽管未必有多大作用。

2008年11月24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