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通过研究由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的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背景与理由,探究其具体内容及推进过程,阐释日本与澳大利亚的外交倡议对于构建地区秩序的意义,并揭示其对地区性大国中国与美国的影响。环太平洋连带构想是亚太国家对摆脱冷战的亚太地区秩序的一次探索的同时,也是现存的*涵盖中美日俄的地区性政府间合作机制APEC的根源。当然,亚太地区各国间并不存在单一的目标,其在地区合作中所寻求的利益亦不尽相同,然而正是它们在同床异梦中寻求妥协,通过协商逐步构建互信,才最终促成了亚太地区的形成。本书分为十章。*章提出了本书的课题与分析视角;第二章梳理了作为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前史的日本太平洋构想史,分析了国际体系结构的变革对冷战内涵的改变及对亚太国家的冲击;第三章概述了大平正芳的生平经历与基督教信仰及地缘关系、学缘关系等对其政治生命与外交实践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其外交路线;第四章指出,作为施政纲领,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如何在大平正芳参选阶段被提出并引起了他的重大关心;第五章在论述了以日本外相园田直为代表的日本外务省以维持福田主义为前提,对环太平洋连带构想持怀疑态度;第六章分析了在环太平洋连带构想推进过程中澳大利亚的努力;第七章分析了在后大平时代日本外交伊东正义和外经济关系政府代表大来佐武郎共同继续推动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措施;第八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制度建设中,并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第九章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厄兰?希金博特姆他委托布鲁金斯学会开展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并访问了东盟各国展开相关调查工作。第十章关注了中国崛起与亚太地区合作的现状,并指出如何在亚太地区构建更有效的中美安全及经济合作框架是当今亚太国际政治面临的挑战
|
關於作者: |
田凯,北海道大学博士,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在研多个省级项目。
|
目錄:
|
前 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性/2
第二节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重要性/6
第三节 文献综述/9
第四节 分析视角/18
第五节 本书构成/22
第二章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背景/26
第一节 日本的太平洋构想史/27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国际体系结构的变革/33
第三章 大平正芳的观念与环太平洋连带构想/39
第一节 大平正芳的生平与政治资源/40
第二节 大平正芳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44
第三节 大平正芳的国际政治观/52
第四节 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认知/56
第四章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形成过程与内容/61
第一节 大平正芳学习会与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提案/62
第二节 环太平洋连带研究小组/65
第三节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理念/69
第四节 地区成员的范围与中国的课题/72
第五章 大平正芳政权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推进/75
第一节 强化日美关系与对华经济援助/76
第二节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外务省准备工作/82
第三节 园田直与大来佐武郎的行动/91
第四节 大平正芳访澳与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倡议/95
第五节 大平正芳政权对外政策的意义/97
第六章 澳大利亚的行动与环太平洋连带构想/100
第一节 澳大利亚历史中的20世纪70年代/101
第二节 澳大利亚最初的态度/106
第三节 堪培拉研讨会/108
第四节 澳大利亚的外访准备/115
第五节 克劳福德的东盟说服工作/118
第六节 澳大利亚的国家转型与亚太地区合作/124
第七章 后大平正芳时代日本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推进/126
第一节 伊东正义与大来佐武郎/127
第二节 外务省与伊东正义外相/129
第三节 大来佐武郎的行动/133
第四节 伊东正义的辞职与东盟外长扩大会议/135
第五节 PECC的成立与发展/137
第八章 中国加入PECC与地区成员的扩大/140
第一节 中国加入PECC的背景/141
第二节 中国态度的变化/143
第三节 亚太国际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加入PECC/152
第四节 台湾加入问题与奥林匹克方式/156
第五节 亚太地区成员的范围与中国/159
第九章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与美国/162
第一节 美国的亚太地区主义/163
第二节 美国国务院的动向/164
第二节 布鲁金斯学会与东西方研究中心的工作/168
第四节 美国的参与和APEC172第十章结论/175
第一节 战后日本史中的环太平洋连带构想/176
第二节 亚太地区中的澳大利亚/178
第三节 中国、美国与亚太地区秩序/179
参考文献/181
略 语/204
后 记/207
|
內容試閱:
|
前言
21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正急速地发生着变革。当今国际体系不仅表现出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性,还在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流行性传染病以及恐怖主义等跨国课题面前同具脆弱性。在这场变革中,美国的霸权衰退迹象明显。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与2008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世界结构性矛盾之集中表现,更是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占据优势的世界开始转变的标志。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非欧美新兴工业国家正逐步崛起,成为国际政策调整不可或缺的存在,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峰会)的召开正代表了这样的趋势。与此同时,这个世界还要依靠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国际机制网络体系来应对全球威胁。因此,曾经的单极、两极或多极世界的观点已经无法准确定义当今国际秩序,被称为复合世界的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
然而在历史学家的眼中,当今国际体系的大部分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表现出来,这些特征标志着国际关系自彼时起便已进入了新阶段。首先,从大国关系上看,中美建交、中苏对抗以及美苏间的紧张缓和(Dtente),表明美苏两极结构开始瓦解,冷战逐渐失去曾经的内涵。其次,越南战争后,美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以致它决定不再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世界货币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稳定战后经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此同时,1973年与1979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印证了低端政治(Low Politics)高端化的过程。再次,1974年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及《行动纲领》的决议,标志着南北问题等全球性课题被正式提上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以上事实均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便呈现出当今世界的样态,唯一不同的是彼时的世界并未预知中国会以如此惊人之速度崛起,并成为决定国际秩序和公共事务的最重要变量之一。
在当时的世界,成为经济大国后的日本一直在寻求机遇,渴望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政治影响力。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