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信息时代产生的网络中心战(NCW)催生了分布式信息融合。其概念、技术与方法对基于网络的军事领域态势感知及民用领域环境感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而有学者认为,分布式信息融合已成为与大数据和云计算并驾齐驱的改变人类传统观念的当代信息处理技术之一,是当今信息融合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书主笔赵宗贵研究员自196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C4ISR领域工作,是我国信息融合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93年2月,他把美国JDL融合专家E L Waltz与J Llinas的专著《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一书引入国内,成为促进我国信息融合学界发展的里程碑。近三十年来,他与其团队一直从事战场态势感知信息融合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作为我国信息融合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赵宗贵研究员多次应邀在全国信息融合年会做报告并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和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信息融合领域十余名博士和二十余名博士后;领衔研制的我军多军兵种C4ISR系统装备应用于陆、海、空军,填补了多项空白,为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自然科学类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近二十年来,赵宗贵研究员以敏锐的眼光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一直跟踪和致力于分布式融合领域的研究。本书是他继《信息融合概念、方法与应用》《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两部专著后,又一部信息融合领域的力作,展现了他在分布式信息融合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创新性,清晰地描述了与传统集中式融合不同的分布式融合新概念、新问题和新方法,如分布式融合中的相关性、信息重用、信息价值等新概念,以及有界协方差控制、信用估计和效用计算等新方法;第二个特点是前瞻性,分布式融合位于融合学科前沿,是面向信息时代分布式应用产生的,建立了分布式信息融合的相关性准则、精度准则和分级融合方法,以及作为理论基础的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和基数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等具有前瞻性的分布式融合理论和方法;第三个特点是综合性,本书几乎包含了当前分布式融合领域所有已经出现的研究成果,如分布式融合结构,分布式目标检测、分类识别与跟踪算法,分布式威胁估计,以及分布式感知资源管理算法等,为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融合奠定了基础;第四个特点是应用性,本书是作者从工程技术研究实践中总结经验撰写的,具有显著的应用特征,从书中所述的网络中心战对分布式信息融合的需求和应用案例可以看出这一点。
本书的出版和发行将会推动和繁荣我国信息融合学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产生很大的社会和军事效益。期望赵宗贵研究员及其团队为我国信息融合学科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费爱国
2016年12月
前 言
由于分布式应用的驱动,关于分布式信息融合的一些技术和方法由来已久,但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分布式信息融合这一新概念,其含义是将传统集中式的单点信息融合扩展为多点网状信息融合。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及人类观念的信息化正在使当今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正在加速向分布式扩展,包括行业内分布式经营活动、多行业分布贯通、大范围信息分布共享,以及大范围多业务分布应用交互等正在成为产生分布式感知应用需求的持续动力。特别是在当前这场新军事变革所产生网络中心战需求的驱动下,无处不在、随时可用的网络连接支撑着分布式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的迅速发展。美国国防部实验室联合理事会(JDL)数据融合专业组于2005年将分布式信息融合作为信息融合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旨在实现信息融合在技术上与信息网络的紧密耦合,在应用上与分布式需求,特别是网络中心战的分布式战场感知需求紧密耦合,以使信息融合科学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活跃的生命力和更深入的边缘学科凝聚力,从而对信息时代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研与实践活动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持。
与计算机网络合为一体的网状分布式信息融合结构产生了与传统单一点状集中式融合结构大不相同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既有从集中式融合引申出来、向分布式融合扩展的概念和方法,又有分布式融合特有的创新概念和方法,以及取自其他学科用来解决分布式融合新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如与集中式融合完全不同的相关性概念,网络融合结构和信息图产生的信息重复计入(重用),反复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共用过程噪声和共用先验信息,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信息接入与传输路径、网络节点的信用估计与信息交换对象的选择、节点自利行为与利它行为的全局控制,以及在系统资源(网络带宽、探测传感器、融合软件、信息效用、信息成本等)统一约束下的融合网络结构优化等都是分布式信息融合出现的新概念和新问题。此外,由于集中式融合中的两个统计独立性假设(不同来源信息相互独立、不同时间信息相互独立)在分布式信息融合中已不再成立(不能够忽略),因此在分布式目标检测、分布式目标跟踪、分布式目标识别及分布式估计算法中都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技术和方法。到目前为止,国际信息融合学界,特别是JDL顶级融合专家们将该融合方向的论文汇编成专著出版。其中包含了近十年来关于分布式信息融合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专著主要有:
David L. Hall, Chee-Yee Chang, James Llinas, Martin Liggins ll, Distributed Data Fusion for Network-Centric Operations, 2013.
Panl M. Salmon, Neville A. Stanton, Guy, H., Walker, Daniel P. Jenkins edt., Distributed Situation Awarness: theory,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to teamwork, 2009.
David L. Hall, John M. Jordon. Human-Centered Information Fusion, 2010.
Erik Blasch, loi Boss, Dalc A. Lambert edt., High-Level Information Fus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Design, 2012.
Dvaid L. Hall , Sonya A. H. MeMullen. Mathematical Techniqus in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200 4.
Martin E. Liggins, David L. Hall, James Llinas, edt., Handbook of Multisensor Data Fusion-Theory and Practice, 2009.
这些专著中的研究成果大多处于理论和方法层面上,工程应用以集中式融合向分布式扩展的成果居多,创新成果应用尚不多见,但从中可以看出分布式信息融合的广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
国内自2009年成立信息融合分会以来,信息融合理论和方法研究及技术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自2005年以来,笔者一直跟踪分布式信息融合方向发展动态,并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对已有分布式融合方法和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和提升,以及开展分布式信息融合新方法研究。笔者曾在全国信息融合第二届年会(2010年杭州)上做了分布式融合结构与应用的报告,并在2012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信息融合概念、方法与应用》中,以一章的篇幅描述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信息融合结构、原理、算法及工程应用的结构与案例。笔者还在国内工业部门和高校、军事研究院所和院校举办信息融合讲座,培训分布式融合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上海交通大学史习智教授主持翻译出版了美国顶级融合专家David L.Hall,Chee-Yee Chang,James Llinas编辑的论文集《面向网络中心战的分布式数据融合》。国内高校和企业对分布式信息融合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起步,主要单位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一些国防工业集团的研究所,如中国电科集团28所、中船重工集团709所和716所等。在这期间,国内陆续出现一些关于分布式信息融合的论文,但关于分布式新概念和新方法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理论、概念和方法层面上,在应用层面上,与国外状况类似,主要是从传统集中式信息融合扩展的一些成果,如多传感器分布式检测、分布式目标跟踪与分类识别等。分布式结构与估计算法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
本书出版的动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响应我军在信息化转型中,保卫国家领土、领海和领空主权所面临的信息化战争对分布式感知的需求;第二个是笔者将自己在信息融合方向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成果的理解及对其中错误的修正意见奉献给有关研究人员,以促进和引领国内分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