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社会整合研究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概念,并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整合路径,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现代社会分化(大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小社会)产生的负能量作为问题缘起,针对现代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与冲击,瞄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结构分化带来的结构断裂、要素链接失衡、内部场域联动失调、社会关系失序等现实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作为认知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系统地描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这项独立的学术命题。
|
關於作者: |
叶方兴,男,1986年生人,安徽舒城人,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德性伦理学、品德教育等相关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预研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等10多项科研项目,参著3部,参编教材1部,在《哲学动态》《伦理学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目錄:
|
总序童世骏001序孙其昂001导论001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的社会视域023
第一节整合:分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024
一、 整合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统一性024
二、 整合有助于化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风险025
三、 整合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有机运行027
四、 整合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诸环节的联动效应028
第二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的理论素描032
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文献回顾033
二、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的评价037
三、 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的深化路径040
第三节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阐释效应044
一、 社会关系本体论045
二、 生存论的价值关怀049
三、 具体、历史的分析视角052
四、 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工具056
五、 马克思社会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阐释效应059
第四节以社会思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062
一、 社会概念的一般理解062
二、 作为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社会思维064
三、 以社会思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069第二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形态072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历史生成072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生的社会历史性073
二、 前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群体的主体性确定076
三、 职业分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程度的加深078
四、 动力机制: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生转型081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学理内涵084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诸要素084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关系体092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是具有社会历史性品格的有机体094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为中轴形成的社会096
五、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呈现出现代社会的脱域特征097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结构与运行098
一、 结构与运行:社会分析的静态与动态视角098
二、 结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诸领域101
三、 内部运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运行108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概念边界112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113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115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116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118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学理阐释122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概念分析122
一、 整合的内涵释义123
二、 社会整合的学理诠释127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概念释义133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系统构成135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现实语境135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目标136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主体139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方式142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特征与功能144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特征144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功能147
第四节知识与权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双重逻辑152
一、 知识与权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深层逻辑153
二、 思想政治教育权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释义155
三、 权力逻辑与知识逻辑的根本一致性162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时代境遇166
第一节社会结构分化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结构断裂166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内部生态失衡167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人群体松散172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的共同信念弱化174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系统的力量源分散177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逻辑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关系异化179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弱化180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的成因182
三、 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学术精神显示不足185
四、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社会交往的单一化与低频度189
第三节社会现代性风险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内部化建设乏力191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缺乏边界意识192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薄弱195
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强198
四、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稳定性降低201
第四节社会思潮多元化分散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整合力度203
一、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弱化203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理论回应力与实践行动力不足206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内部的场域疏离209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社会大系统之间脱节211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路径探索214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制度整合214
一、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基本理解215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制度整合的基本依据217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制度整合的基本方式219
四、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制度整合的行动路径222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组织整合227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组织整合的内涵与依据227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组织整合的作用方式231
三、 垂直流动:思想政治教育统摄型组织整合235
四、 横向联动:对接型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整合238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化整合241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内涵241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化整合的依据244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化整合的基本方式247
四、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的实践思路249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话语整合252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话语整合的依据253
二、 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的系统完善255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话语整合的行动路径260
第五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体整合263
一、 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学术精神培育与职业伦理建设264
二、 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分子的引导与参与271
三、 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各主体的多元联动277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条件支持285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条件支持的理论与实践285
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外部条件的内涵285
二、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条件支持的理论依据287
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条件支持的实践要求292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政治条件支持293
一、 坚持国家力量的中心思维294
二、 塑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296
三、 大力提升政治系统的现代化水平300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经济条件支持305
一、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5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307
三、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309
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赢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311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的文化条件支持313
一、 积极引导大众文化314
二、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316
三、 构建顺畅和谐的社会交往方式318
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自我完善320结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动325
后记337
|
內容試閱:
|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周年碰在一起,当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重视逢五逢十的周年纪念,却可能是在现代社会相当普遍的有意选择。无论就马克思诞生以后的全球现代化过程而言,还是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而言,《共产党宣言》的那句话,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可能在不同意义上都具有同样精妙的描述功能。在这样一个因为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的逐级互推而造成的加速度时代,特定事件的周年节点尤其是诸多相关事件的同期周年节点,可以说是为各自忙碌着的人们稍停脚步,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特定现象、特定趋势和特定问题上,提供了特殊理由。这套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出版的。丛书的名称是理论智慧与实践探索。就理论智慧而言,本丛书的最权威出发点当然是以170年前《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而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实践探索而言,本丛书的最重要背景当然是40年前以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事业。我希望,本丛书不仅与理论史和实践史的宏大叙事之间建立起非偶然的关联,而且通过逐年扩大的丛书作者群体的共同努力,使自身也成为多少年后的逢五逢十的周年活动的纪念主题之一。理论智慧和实践探索并不是彼此隔离的;本丛书的最大特点,是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代中国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对象的研究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两个方面的认识世界的理论活动。由这双重研究而得到的理论智慧,应该不仅提炼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为这种研究提供立足基础的实践探索,不仅仅包括迄今为止的奋斗经历,而且也指向从今往后的前进过程。我们希望,本丛书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本丛书的作者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理论智慧和实践探索的结合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理论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工作,教学实践也需要做理论研究。因此,本丛书名称所指的理论智慧,也可以产生于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的学术研究;而本丛书名称所指的实践探索,也可以体现为理论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今年既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进校40周年。在丛书第一批著作的作者中,既有1978年与我同年进入大学学习的同事,也有那一年之后出生的同事。显然,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年轻学者,将很快成为这套丛书的主要作者。借着写这个序言的机会,我尤其想向年轻的同事们表达心愿,祝愿他们既能以这套丛书作为成长平台,也能为这套丛书的成功作出扎实贡献。
童世骏2018年9月14日凌晨于苏州河边清水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