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4.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296.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58.0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67.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灵魂的台阶》是王石“灵魂三部曲”之三。对人类来说,高山不仅仅有外在的雄伟,它还是耸立的灵魂台阶,是宗教的源头。在静静的希夏邦马高海拔,灵魂得到短暂的宁静。但它从未停止思考生命的真谛,而是走向通往未来的更远旅程。
|
內容簡介: |
有人问王石:“你登那么高的山不怕死吗?”王石回答说:“登不登山,人不都得死吗?”他的回答无比坚定和发人深省。《灵魂的台阶》是王石的最新传记作品,《灵魂的台阶》中描述了他在登山过程中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对于团队成员协作进取的真挚情感的理解,对于一直秉承挑战自我、不畏艰难、磨练意志的北大山鹰社精神的感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王石本人最新的心路历程。
|
關於作者: |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热爱探险运动,曾到达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二极点。热心环保和公益事业,推动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研究。
|
目錄:
|
楔子
天籁童心
史上年纪最大的登山队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我们打败了这狗娘养的!
两个50后的80年代
汪大夫的中西医结合理想
虔诚信佛的卫藏人
不好!这是雪崩的前兆!
海拔8 000米禁区
蒙卡达启示
就你这脾气,不适合登山!
登山让我学会了面对死亡
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每座山就是一个神灵
地球在变暖吗?
什么叫生命?
挑战极限的女性
想活着登上海拔8 000米的高峰?
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
中国特色的科研之路
一家科研机构的野蛮生长
科学狂人
徘徊的灵魂
北大山鹰精神永存
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
人非其所是,是其所非
祭神如神在?
只有耶路撒冷堪与媲美
因为山在那
长眠希夏邦马的年轻人
我们愿共同承受这悲伤
生与死的山脊线
我一定能走上去!
乐观无畏的烟民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体内的秘密信息
与熊共舞
下撤未必非丈夫
彪悍的人生
一桩事可能有害而大有益处
一棵树见证的沧海桑田
到了8 000米以上谁替我背?
登山既是人生的浓缩,也是人生的延长
策划人生血浓于水
冲顶海拔距离:1 000米
静静的希夏邦马
人生的另一种成功
人的一生还是要登一次雪山
80岁再登珠峰?忒刺激了!
减肥计划没完成!
高山理发师
责任在肩,岂能轻言退出?
选择责任,选择自由
日喀则的乐园
后记:希夏邦马的答案
|
內容試閱:
|
序言
2008年9月9日,搭乘南航班机飞往拉萨,开始希夏邦马之行。
飞机进入高原,舷窗外,透过云层不时可见峰峦如聚,白雪皑皑。
登雪山有近十年时间,本应见惯高原风物,但映入眼帘的壮美景色,依然激起心中不易察觉的感动。
随手翻开机上读物,在一篇介绍世界各地机场的文章中,读到一个名字:简?斯马茨。
简?斯马茨,英国陆军元帅?为什么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国际机场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呢?看文字介绍:斯马茨担任过南非总理,并参与创建“国际联盟”,作为哲学家,他为人所知的是提出了“整体论”。斯马茨在南非的崇山峻岭中长大,对登山运动有发自肺腑的热爱。他说:
“对人类来说,高山不仅仅有外在的雄伟,它还是耸立的灵魂台阶,是宗教的源头。”
后记
希夏邦马的答案
转眼,从希夏邦马回来已经两年,才写成了眼前这本书稿。
写这本书的想法,是从一下山就有的,但迟迟没有动笔,一拖就是两年,为什么呢?
登完希夏邦马峰几个月之后,2009年初,我和朋友们拜访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宗教对文化的影响,信仰与理性的交织,强烈触动了我。从以色列回来,一口气写了十万字,成书《徘徊的灵魂》。
因重走玄奘之路而有的《让灵魂跟上脚步》,因拜谒耶路撒冷而有的《徘徊的灵魂》,和因攀登希夏邦马峰而有的《灵魂的台阶》,组成了我的“灵魂三部曲”。三本书的内容并非最初设定,但这样的结构是早已有之的设想。
内容上,《让灵魂跟上脚步》这本书中,我想说的是“坚持”和“放下”,以及对“善”和“恶”的理解。
《徘徊的灵魂》试图更进一步,探讨信仰和理性的话题。
《灵魂的台阶》则要回答一个简单而根本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出于这样的设想,“灵魂三部曲”中,时间在“耶路撒冷”之前的“希夏邦马”,出书顺序反而排到了最后。
我平时喜欢读书,登山旅途中,适合做体力消耗较小的活动,阅读更成了最好的选择。在去往希夏邦马峰之前,我往行囊里装了几本书:
德国神学家卡斯培著《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罗选民译);
中国社科院张晓梅博士著《旧约笔记》;
美国天主教思想家保罗?尼特著《宗教对话模式》(王志成译);
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著《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林经纬译);
中国学者何兆武著《经典七日谈》。
希夏邦马大本营、前进营地的条件比较好,可以一人一个帐篷。安安静静的雪山上,是极好的阅读环境,这五本书让我受益良多,也启发了许多思考。下山后,仍不能释卷,几个月的业余时间里,把这五本书读了一遍,其中《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甚至反复读了两三遍,认认真真地作批注,写读书笔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在雪域高原上读到好书,更是顶级的快乐。
五本书加起来超过百万字,要想说清楚书的内容并不容易。如果各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能是这样:
卡斯培跟我们说的是“一位主教眼中的现代社会”;张晓梅则说“一个无神论者眼中的上帝”;保罗?尼特讨论“为什么别人会有和我不同的信仰?”;费尔南多?萨瓦特尔介绍了“历代哲学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何兆武先生就像一位亲切的老教授在上课,从讲义里抽了几张卡片,唔,康德、罗素、李约瑟,然后娓娓道来……
感谢这些学者和译者,让我从阅读中获得愉悦和启发,写作时也多处引用了他们的观点和文字。不过,对于我头脑里的问题,书中有答案吗——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或者就像画家高更问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致力于基因测序和应用的科学家、西藏盲童学校的孩子们、长眠在希夏邦马冰川里的年轻人、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新西兰养蜂人、沉浸于纪录片理想的青年摄像师、国有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成立策划公司实现登珠峰梦想的省政协委员……,我们的基因差别不到千分之一,生命形态却千差万别。但作为一个人——作为并非神的人类,作为有死的人类,我们都会想到一个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书可以让视野更加开阔或者更加聚焦,可以让信仰更加坚定或者更加宽容,可以让理性更加清晰或者更加谨慎,书可以增加人的知识,让我们思考更多,但关于人生的意义,书中没有答案。或许最接近答案的回答是:我们可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活出意义,可以在存在中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这意义并非“1000亿”,并非“1%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并非一部获奖的纪录片,并非一项完成的工程,也并非登上了珠峰,而是一种不安于现状、不停探索的精神,一种永无止境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边界的能力,一种不断选择和否定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的永恒倾向。
我认同这个回答,但这是最后的答案吗?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008年9月21日,当我在山鹰社遇难山友铭牌的照片上看到自己的影像时,强烈的心灵冲击,让我不禁追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在他们的生命中看到了自己,这让我对他们、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理解。简?斯马茨说,“高山不仅仅有外在的雄伟,它还是耸立的灵魂台阶。”我回望希夏邦马峰,感受到这句格言的力量。
希夏邦马,永恒的雄伟,耸立着。
一些生命生长在它脚下,一些生命长眠这里,一些生命来了,又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