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文字典雅清丽,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他的笔下流淌的都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这套《季羡林作品集》包括:《赏季羡林笔下的美文》《听季羡林谈人生》《跟季羡林学国学》《随季羡林忆师友》《季羡林自传》。
|
內容簡介: |
季羡林先生认为: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本书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写畅谈人生、处世、生死、美德等精美文字,分为人生何为做人与处世做人的辩证法人生必修的糊涂课我的不完满我的生死观人生必修的美德课年少正是读书时共8辑,以飨读者。
|
關於作者: |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享年98岁,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