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该书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反思性思维,从既存的比较教育转换为比较教育的存在,亦即从对存在者的解读转为对存在本身的解构。在理论成分上将以评价性命题和规范性命题为主,注重超越偏狭的学科限制,把比较教育与教育变革看成是一个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并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观照了比较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强调打通学科间人为疆界与壁垒,注意吸收和借鉴哲学、人类学、诠释学、现象学和比较学科群等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智慧与资源,建立一种具有合理的文化生态精神、充满学科间性、体现出多元思想融合与共生的知识共同体或阐释模式与原则。
|
內容簡介: |
该书以考辨比较教育存在为始点,从理论逻辑的正题与反题走向合题为路径,完成比较之于教育的哲学命名,将比较教育从本体存在层面延伸至比较教育本体超越层面,力求在比较教育本体论上有所突破,构建一种比较教育学理范式的可能性。
|
關於作者: |
袁利平,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曾学习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执教于西华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近年来主持各级各类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著作十余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