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NT$
2540.0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NT$
387.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古籍善本
》
售價:NT$
2448.0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园区不惑》一书全面地、深入地论述了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与主要贡献,重点研讨了国家政策与发展形态、发展模式,并作出展望,具体评述了蛇口工业区、天津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张江示范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与典型经验,其对于人们深入了解与研究中国产业园区并促进其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和积极作用。
|
內容簡介: |
《园区不惑: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一书,是对中国产业园区的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进行完整系统研究的*力作,作者用翔实的一手资料回答并理清了40年来中国产业园区发生了什么、发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两个基本问题。 本书主要内容由上下篇构成。上篇为产业园区40年发展演进的时间脉络与主要贡献、政策主题与形态演进、发展模式和发展展望等4项专题,下篇为蛇口工业园、天津开发区、广州经开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州工业园等5家代表性园区的发展演进和经验总结。此外还清晰梳理了40年中国产业园区的大事记、政策纵览和文献要目。
|
關於作者: |
任浩,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担任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科技部、商务部园区专家,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完成的《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系列)》获2017年中国软科学奖。
|
目錄:
|
前言1
上篇
第一章产业园区40年发展演进的时间脉络与主要贡献3
第一节产业园区40年发展演进的时间脉络4
一、 孕育期19791983年4
二、 初始培育期19841991年5
三、 高速发展期19922002年10
四、 稳定整顿期20032008年17
五、 创新发展期2009年至今21
第二节产业园区40年发展的主要贡献33
一、 重要的经济增长极34
二、 重要的创新集聚地38
三、 重要的管理示范区44
四、 重要的开放先导区47
第二章产业园区40年的政策主题与发展形态演进49
第一节产业园区40年发展政策的主题演进50
一、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50
二、 政策文本的基本情况51
三、 政策文本的主题关键词分析54
第二节产业园区40年发展的形态演进64
一、 产业形态64
二、 空间形态93
三、 关系形态116
第三章产业园区40年发展模式125
第一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125
一、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定义125
二、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127
第二节以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产业园区管理体制128
一、 管理体制的构成128
二、 管理体制的演进过程129
三、 管理体制的作用与评价135
第三节以土地开发与对外开放为中介的产业园区
开发方式136
一、 开发方式的构成136
二、 开发方式的演进过程136
三、 开发方式的作用与评价154
第四节以企业吸引力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动力155
一、 发展动力的构成155
二、 发展动力的演进过程156
三、 发展动力的作用与评价176
第四章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展望177
第一节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内涵177
一、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理念178
二、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内涵187
第二节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愿景与战略方向190
一、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愿景190
二、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195
第三节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实现保障204
一、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205
二、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207
三、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保障217
下篇
第五章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发展进程231
第一节园区概况231
第二节园区演进阶段232
一、 以制度创新驱动的工业园区阶段
19791992年233
二、 以产业升级驱动的产业园区阶段
19932009年242
三、 以城市运营驱动的产业新城阶段
2010年至今252
第三节园区典型经验258
第四节未来发展展望261
第六章从盐碱滩上崛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天津开发区
发展进程263
第一节园区概况263
一、 发展历史263
二、 基本现状265
第二节园区演进阶段269
一、 产业基础建立阶段19841991年269
二、 产业飞跃期和二次创业探索阶段
19922001年274
三、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发展阶段
2002年至今280
第三节园区发展经验289
第四节园区未来发展思路292
第七章开放前沿的改革创新尖兵广州开发区发展进程297
第一节园区概况297
一、 发展历史298
二、 基本现状298
第二节园区演进阶段299
一、 创建探索阶段19841992年299
二、 跨越发展阶段19932004年303
三、 优化调整阶段20052014年309
四、 涅槃提升阶段2014年至今316
第三节园区典型经验324
第四节园区未来发展展望328
第八章站在创新的前沿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展进程334
第一节园区概况334
一、 发展历史335
二、 基本现况336
第二节园区演进阶段339
一、 起步培育阶段19911998年339
二、 整合聚焦阶段19992010年342
三、 创新引领阶段2011年至今355
第三节园区典型经验373
第四节园区未来发展展望376
第九章国际化开放创新合作的先行者苏州工业园区
发展进程379
第一节园区概况379
一、 发展历史379
二、 基本现状380
第二节园区演进阶段381
一、 奠定基础阶段19942000年382
二、 跨越发展阶段20012005年383
三、 转型升级阶段20062012年385
四、 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387
第三节园区典型经验388
一、 园区国际化开放创新的实践探索388
二、 园区国际化开放创新的经验启示393
第四节园区未来发展展望401
附录1: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403
19791983年:孕育期403
19841991年:初始培育期404
19922002年:高速发展期406
20032008年:稳定整顿期409
2009年至今:创新发展期410
附录2: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政策纵览414
19791983年:孕育期414
19841991年:初始培育期414
19922002年:高速发展期417
20032008年:稳定整顿期425
2009年至今:创新发展期432
附录3: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文献要目442
19841991年:初始培育期442
19922002年:高速发展期443
20032008年:稳定整顿期447
2009年至今:创新发展期452
|
內容試閱:
|
总序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改革开放历程波澜壮阔,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一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沿着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续写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新篇章。
回首40年光辉历程,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充满自信。我国从农村联产承包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特区创建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浦东开发开放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沿海沿边开放到一带一路建设,改革开放一次次突破禁区,冲破禁锢,打破常规,革故鼎新。无数雄辩的事实和辉煌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昭示世人,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重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推动形成新一轮改革大潮,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回首40年光辉历程,我们获得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必然成功,根本的一条是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纵观当今世界,变革创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谁更有智慧、更有勇气,敢于变革、敢于创新,谁就会抢占发展先机,谁就会居于主导地位。可以说,改革是对执政党生命力的考验,是国家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保证。能否改革、能否持续改革,是对当今世界各国执政党政治潜力和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什么样的执政党具有锐意改革的哲学、文化支撑,就具有延绵不绝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能在未来的世界发展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首40年光辉历程,我们对于改革开放自身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重要的一条是把改革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方法论的层面,用辩证思维把准改革脉搏,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在整体谋划、系统思考中把准改革开放脉搏,在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中把改革开放全面引向深入,这是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一条基本的改革经验、执政经验。
一是妥善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积累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对一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的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然后再把基层积累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提升到国家顶层设计的层面。当然,决定在哪些领域改革、试点哪些举措、在哪些区域试点,这要从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角度去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历程一再明示,基层积累要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顶层设计也要在基层积累的基础上来谋划。
二是妥善处理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必须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协调性,不可能再像改革初期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那样,单兵突进,而是要把改革从以经济为主,延伸到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同时,改革又不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搞一刀切、齐步走,而是要确立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寻找到把改革推向纵深的着力点。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这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三是妥善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搞改革肯定要打破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机制,必然会有风险,不会四平八稳。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可能都是敲锣打鼓、欢欢喜喜、轻而易举。各级干部都要有胆量和魄力,必须解放思想,拿出勇气,认准的事就要甩开膀子大胆地干。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出改革的具体举措一定要充分研究、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做到稳妥审慎,稳扎稳打,蹄疾步稳。
坚持和推进全面改革开放,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落实人民中心思想不松劲。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推动改革。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民所思所想所盼,深入开展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为改革开放事业凝聚力量人心,营造有利氛围。尤其要增强党员干部对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真心诚意接受改革、拥护改革,引领社会成员自觉地把个体的命运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兴衰成败相联结,牢固树立以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发展成败的标尺的执政理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已经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处于迈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关键期,美好的目标就在眼前,更大风险和考验也摆在面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告诉我们,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韧不拔,不断把改革开放向全面、系统、纵深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唯一选择。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的战略安排和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一以贯之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承担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试任务。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是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解决政府管得太多、太全的问题,探索形成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核心,以创新方式、提高效能为重点,符合现代治理体系要求、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的政府服务管理新模式;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是要让我国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切换中,能够走到世界前列;上海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出1 6文件,是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上海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20条,是要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上海积极探索司法体制改革,是要率先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此外,上海还承担了营改增税制改革、群团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等等。这一系列改革使得我们的各项制度、政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的精神,也成为上海和国家保持发展活力、前进动力的重要支撑和思想驱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际,总结上海经验,为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源源不断提供上海的新思考和新方案,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时代重托与使命担当。
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为契机,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精神,把我国改革开放基本进程、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系统总结好、深入挖掘好、广泛传播好,切实转化为学习思考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学术原创能力,使之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我们要更好地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立足各自学科领域,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价值导向,以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在守正出新、博采众长中推进理论和学术创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史和相关理论研究,为形成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2017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启动实施了上海市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上海多所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辛勤工作,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按照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研究路径,在回顾中国和上海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尊重学术规律,凝练理论思考,打造标识概念,构建话语体系,取得了纪念改革开放40年系列研究成果。现在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汇编成这套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本丛书囊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哲学、法律、科技、教育、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阐释和理论解读,对当下我国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展开学理论证,谋划应对举策,为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学术性探索和学者版建议。本丛书能够代表上海学术界对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思考水准,呈现了上海社科理论界应当具有的历史责任,反映了社科理论界对我国改革开放未来发展和综合国力继续提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是为序,以纪念改革开放4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