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1.这部作品十分贴合现下大众心理困境。主打有着纠结症候群的读者人群,是任何人都可以练习的心灵疗愈法。
2.这本书语言简约却不失深刻的哲理意味,结合实际生活状况和经历,配合幽默漫画,是一本轻松易读的生活禅。
3.本书风靡日本、台湾、韩国,日文原版书一经出版,立即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销量已经突破20万册。
|
內容簡介: |
明明没什么好担心,却老是杞人忧天!
明明后悔也没有用,却仍然耿耿于怀!
明明不该生气,却忍不住动怒!
明明无法强求,却不甘心放手!
明明事事无法尽善尽美,却总要苛求面面俱到!
为什么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困在同一种情境无法自拔?
一旦纠结的滋味不断啃噬你时,该如何做出选择,实现心平气和、幸福过一生的愿望呢?
日本超人气僧侣小池龙之介以自身的体会,精炼出 25 个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纠结课题,搭配日本超夯漫画家铃木智子绘制的幽默漫画,从《不纠结的修行》中教你在每一个当下里解放自己,找回平静的自我。
|
關於作者: |
小池龙之介
出生于1978年,日本山口县人。月读寺住持,正现寺(山口县)住持。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系。2003年,创建家出空间网站。2003~2007年期间,开设了兼具寺庙和咖啡馆功能的iedecafe咖啡馆。现在一边进行自我修行一边在月读寺和新宿朝日文化中心等对普通人进行坐禅指导,是日本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大众佛法推广禅僧。
著述颇多,较多作品出版后长期盘踞日本亚马逊畅销榜榜单,荣获韩国2011年上半年全国总榜前三甲,在中国台湾地区也极受追捧。代表作有:《不纠结的修行》《恋爱成就寺》《消除烦恼的练习册》《不思考的练习》等。
|
目錄:
|
第一章调整你的人际关系
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感
Lesson 1直面非议 003
无论你做得有多完美,总会有人对你抱有反感,这是无法避免的
Lesson 2告别幼稚 009
为情所困是因为你总是苛求无条件的爱
爱情测试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
Lesson 3测量与家人的距离 017
尝试着先从家人开始练习
Lesson 4孝敬父母 025
和父母做朋友才能摆脱父母的束缚
Lesson 5让配偶安心 033
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告诉他
尊重对方的自我意识,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
Lesson 6辨识真朋友 039
当你被指出缺点和错误时,正是你改变自己的机会
Lesson 7择良友共前行 047
所谓真正的伦理就是心灵的明晰
人生伴侣也好,闺中密友也罢,绝不能与愚钝之人做伴
Lesson 8经得起分离 053
要知道思念只不过是多巴胺的中毒症状而已
Lesson 9保护自己,远离恶魔 061
冷静观察对方的混乱和痛苦
第二章让纷扰的心平静
?好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会焦躁
Lesson 10严于律己 071
自己尚未实践尚未验证过的事情,就不要去劝诫别人
Lesson 11战胜自己 079
珍惜你的善心,多做善事
当别人有求于你时,无私地给予可以收获内心的安宁
Lesson 12不要撒谎 087
当你想要撒谎的时候,停下来,静静地观察事实就好了
Lesson 13行善积德 095
纠结于痛苦的回忆是在还作孽的债
Lesson 14品味孤独 103
和他人共享的幻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弊害
Lesson 15积极进取 111
怠惰是掩盖自己的痛苦,苟延残喘
Lesson 16接受限制 119
一旦有了选择的余地就会纠结、容易生气
Lesson 17活在当下 127
把自己的悲喜寄托在周围人的褒贬上是很危险的
积蓄能量,时刻保持内心的充实
第三章认识真我
??彻底认识现在的自己是告别纠结的第一步
Lesson 18拒绝美化 135
体会死亡,可以获得安宁
要认识到人原本只不过是一个肉体而已,把多余的无谓的贪恋清零
Lesson 19凝视自己的身体 141
不要活在梦幻和小说之中,要审视此时此刻的现实
Lesson 20不要对外表过于讲究 149
如果只是一味坚持自己喜欢的服饰风格,容易把自己固化成特定的精神类型
Lesson 21平静你的呼吸 157
养成持续关注呼吸的习惯,培养意念的力量
Lesson 22识破大脑的幻觉 165
让欲望放任自流,只会加剧病情的恶化
Lesson 23意见分歧 173
执着于自己的意见,就会难以接受眼前的现实
自己说得很清楚,为什么传达不到
Lesson 24戒骄戒躁 181
欲求无法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破坏欲
要修炼出一颗不被外界变化所左右的平常心
Lesson 25准备迎接死亡 187
比悲伤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慈悲的心
|
內容試閱:
|
前言:
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说如此奇葩的话:我喜欢用一颗纠结的心来折磨自己。
无论是谁,至少从主观意志上来说,我们都不想自己为难自己。
可事实上,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经常会为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生气的事情而大动肝火,为一些根本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杞人忧天,为一些根本不需要反悔的事情而悔恨交加。人就是这样,经常做事与愿违的事情,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深层心理中,一直有自虐的冲动在起作用。
在折磨自己、为难自己的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出大量让我们感觉不愉快的脑内麻药。在这些麻药的刺激下,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烦躁不安等各种负面情绪,但从心灵的构造来看,还是喜欢获得大量的刺激,所以,即使是不愉快的刺激,也会受到欢迎。
比如说,遇到工作开展不顺利、被别人翻白眼瞧不起、自尊心大受打击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感觉很糟糕,都会想尽快摆脱这种心境,让自己马上打起精神来。但实际上,一个小时后,甚至半天时间过后,可能还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大脑里还在翻来覆去不停地想:惨啊,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太不可饶恕了。从今以后大家都不会再信任我了
原本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了一次小挫折而已,在大脑里却不断重复、反复回味,这只能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喜欢这种折磨的。我认为这是与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具备一些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有关。对于自身的生存有负面影响的事情,人类会本能地想要逃离以保命。当我们身处不愉快的境地时,大脑内部会反射出制造不愉快感的命令,也就是不断向我们发出危险啊,快逃啊之类的警告。而从生物的构造来讲,发射这种不愉快的信号是对生存有益的。因此,可以说,大脑本能地感知并发出各种不愉快的信号未必不是件好事。
这些让我们感到纠结痛苦的信号能够帮助我们回避危险,对我们的生存是有益的,这些都是事实。那么,为什么我们每个个体会因此而将只经历过一次的负面信息反复回味、深刻记忆,甚至发展到了自虐的程度?从这一点来看好像还是有点说不通。
为了记住那些对自身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反复刺激自己,重复制造痛苦的神经反射,如果这样做有助于回避危险也就罢了,可是如果为了工作上曾经的小挫折懊悔不已,今后凡是遇到重要的工作就不自信,反而会多出很多困扰。在人际关系上同样如此,偶尔被朋友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就因此而产生逃避心理,最终也会影响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上的自信心。
这样一想,原本是有助于回避危险的痛苦的神经反射,一旦失去控制,放任自流,就会发展成对痛苦的回忆挥之不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养成逃避的习惯。这样岂不是更危险?
一旦痛苦的神经反射不断地被激活,甚至成瘾,情绪就会变得很容易兴奋,动不动就纠结着急,动不动就躁动不安,动不动就生气发怒,于是,心灵的宁静就完全被破坏了。
这种让心灵陷入如此不快状态的脑内麻药,其实就相当于有毒的白粉,即使你原本很讨厌它,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陷进去。这种瘾一旦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作孽。
随着痛苦之瘾越陷越深,心境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表现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无法淡定,无法游刃有余。这点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原本是为了保命而设置的人体的痛苦本能,在带有麻药性质的神经的腐蚀下,一旦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必须要控制,我们非常有必要尝试着通过一些心灵练习来让自己不再纠结。这就是本书的中心主题。
如何摆脱内心的痛苦,如何走出纠结的心境,关于这方面,佛陀释迦牟尼曾留下大量的经典智慧语录。在本书中,我们将以佛陀的经典语录为线索,探寻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告别纠结,愉快生活。
距今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时,被称为觉悟者。在当时的印度,他曾经到处游历,传授各种修身之道。
佛陀传授给他的弟子们的教诲都收录在《四谛八正道》里,所有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到痛苦的病原菌再进行治疗。换个说法,其实就是终止痛苦、告别纠结的心灵练习法。
在一个名为卡萨的村庄里,当地的村民们曾问佛陀:如何判断谁说的是对的,谁说的是错的,能告诉我们判断的基准是什么吗?佛陀简洁而又明快地回答:如果是增加痛苦的那就是错的,如果是消除痛苦的那就是对的。
也就是说,在判断世事时,真正重要的尺度,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用身心去体会痛苦的增减就可以了。用痛苦这张试纸来测试,如果能做出让自己摆脱痛苦的选择,我们就能稳定心态,走向幸福。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会有意识地去感受痛苦的信号,也不会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身心去体会,我们总是很随意地行动,很随意地说话,很随意地思考。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习惯于无意识地去行动、去说话、去思考。
正是因为这种无意识的、任意随性的习惯,让我们总是陷入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的消极的思考模式中,并让自己的言行也随之模式化。
比如说,当我们不知不觉在别人面前天花乱坠地吹了一通之后,往往会不停地反悔,觉得自己表现得太轻浮了。这种消极的思考模式除了增加痛苦之外毫无益处。
再比如说,有时候当我们想拒绝某项委托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说一大堆虚伪的话:我真是很想帮您,可是今天确实太不巧了,工作特别忙,所以真的很遗憾。(真实的心声:其实我很闲,但我就是不想帮你的忙。)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实虚假谎言和真实心声的矛盾也会增加我们的痛苦。
再举一个例子,当你坐在椅子上工作感觉到疲劳时,不知不觉中就不那么在意自己的姿态了,背越来越弓,而弓背其实只会增加颈椎的负担,让你更容易感觉疲劳。
如此这般,思考模式也好,言行方式也罢,如果放任自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朝着增加痛苦的方向发展。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正视自己痛苦的现实,反而在头脑中产生一种这样应该会更轻松的错觉。
在这三个例子中,只要后悔了,今后就不会再犯类似错误了用谎言来掩盖的话,对方就不会觉得很难受了把背弓起来就能感觉到紧张感消除了,这些全部都是错觉。
事实上,这三种想法都是在增加痛苦。大脑内部所深信不疑的轻松感爽快感,完全是在无视身心所处的现实状态的前提下产生的错觉。如果停下来,下意识地留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你马上就会意识到其实真实的感受只有痛苦。
如果此时能够直面现实,让自己意识到痛苦的真实存在,错觉就会逐渐地瓦解。而一旦摆脱了错觉的控制,意识到现实中的痛苦,自然而然地也就会转变,不再随意地说话、任意地行动和思考。
因此,重要的是,摆脱头脑中已形成的成见和偏见,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小细节中,先让自己有意识地去辨别痛苦的体验。
于是,你就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原本喜欢的思考和言行模式实际上非但没有让自己过得更轻松,反而让自己更痛苦了。不仅仅用大脑,而且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痛苦,才能逐步改掉自己惯有的思考和言行模式,才会获得身心的放松。
这种告别痛苦的练习,就是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那些产生不快感的神经反射。
当你意识到原来自己曾经在不知不觉中有过这么多痛苦的体验,你对痛苦的认识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一半了。
那么,给予我们这一心灵练习法之灵感的佛陀又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大多数词典和教科书上都写着,他是佛教的鼻祖迦毗罗卫国的王子,29岁时抛妻弃子出家修行,35岁在坐禅中开悟,80岁临死之前还在指导弟子之类的文字。
本书没有把佛陀当作佛教的鼻祖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来神化、来膜拜,也不想把读者朋友们限定在佛教这一框架之中。佛陀本人就非常抗拒对他的个人崇拜。他曾多次强调:千万不要过于依赖我,要根据你们自身的感觉来体会判断。
也就是说,本书不是佛教书籍。本书旨在通过聆听佛陀这位古代大师所留下来的言行录,力图从中找到值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学习的、对我们的生存有益的工具。佛陀的教诲,无非是帮助我们渡过那条名为纠结的河流的竹筏,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把佛陀的教诲当作一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的工具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穿越这条名为纠结的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