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二十国集团(G20)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84%,一次能源消费量超过全球的8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80%左右,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提高能效对于各国加强能源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善环境状况、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倡议牵头制定《G20能效引领计划》(G20 Energy Efficiency Leading Programme),旨在引领和推动G20能效提升工作,同时也希望G20成员在全球能效提升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给《G20能效引领计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指导下,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下,开展了G20能效引领计划研究课题工作,重点对G20中长期能效提升战略目标、能效合作重点领域、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也是我国首次主动牵头推进全球能效领域合作的研究。 二十国集团(G20)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84%,一次能源消费量超过全球的8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80%左右,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提高能效对于各国加强能源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善环境状况、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倡议牵头制定《G20能效引领计划》(G20 Energy Efficiency Leading Programme),旨在引领和推动G20能效提升工作,同时也希望G20成员在全球能效提升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给《G20能效引领计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指导下,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下,开展了G20能效引领计划研究课题工作,重点对G20中长期能效提升战略目标、能效合作重点领域、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也是我国首次主动牵头推进全球能效领域合作的研究。
本书是G20能效引领计划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负责撰写,共分五章。*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内容和思路,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第二章研究分析了G20整体及主要成员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效现状,梳理了G20成员已有的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重点对G20整体的中长期能效提升战略目标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了G20成员对能效目标的关注点,提出了G20能效提升目标任务,强调把能效提升作为各成员的优先任务,鼓励各成员根据各自情况采取更积极的能效计划、政策和措施,大幅提高G20能效水平;第三章研究分析了G20能效合作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利益关切和各成员的诉求,对交通工具、联网设备、能效融资、建筑节能、能源管理和发电6个既有能效合作重点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深化,并拓展了超高能效设备、双十佳、区域能源系统、能效知识分享框架、终端用能数据和能效度量5个新增的重点领域工作,明确了每个重点领域工作的长期愿景及实现的途径;第四章研究分析了G20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的现状,创新提出了G20能效合作原则,明确了G20能效合作的实施机制安排;第五章明确了研究结论,并对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能效合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由张建国负责执笔,第二章由白泉负责执笔,伊文婧参与第二章*节的撰写。张建国负责全书统稿、审定。
|
關於作者: |
张建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1983-199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长期在能源领域工作,曾任能源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太阳能学报》和《太阳能》杂志副主编、日本亚太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政策、建筑节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节能减排、国际能源合作等领域多项文件研究和起草,合作出版专著15部。研究成果获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优秀研究成果奖表彰。
白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士。兼任中国低碳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等职。
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节能低碳、能源科技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节能规划等国内课题研究,亚洲开发银行低碳校园框架与实践等国际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3次、省部级三等奖2次。在国内外重点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独著或合著著作10余部。
|
目錄:
|
前言
综述 1
一、G20能效提升目标研究 4
二、G20能效合作重点领域研究 7
三、G20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研究 9
四、建议 11
第一章研究背景、内容和思路 1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5
二、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18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8
第二章G20能效提升中长期目标研究 21
一、G20能源消费和能效现状分析 23
二、G20成员已有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和温室气体减排
目标 34
三、G20能效提升中长期目标定量分析 39
四、G20成员对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的关注点 48
五、G20各方最终达成一致的能效提升目标 49
第三章G20能效合作的重点领域研究 51
一、G20能效合作现状分析 53
二、G20成员对能效合作的诉求 56
三、既有G20能效合作重点领域的深化 57
四、新增G20能效合作重点领域研究 60
第四章G20能效合作的实施机制研究 65
一、G20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现状分析 67
二、G20能效合作原则研究 68
三、G20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研究 69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73
一、结论 75
二、建议 76
附录一G20能效引领计划(中文、英文) 79
附录二G20能源部长会议北京公报能效部分摘录
(中文、英文) 161
附录三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能效部分摘录
(中文、英文) 167
参考文献 172
图表目录
图2-1G20能源消费和全球能源消费的关系 23
图2-22015年G20成员一次能源消费量 24
图2-32015年G20成员一次能源消费量增幅 24
图2-42015年G20成员能源相关碳排放情况 25
图2-52012年G20成员单位GDP能耗水平 26
图2-61965201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量 27
图2-719902012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 28
图2-819652013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量 29
图2-919902013年美国能源强度变化 29
图2-1019652013年欧盟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量 30
图2-1119902013年欧盟能源强度变化 31
图2-1219652013年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量 31
图2-1319902013年日本能源强度变化 32
图2-1419852015年俄罗斯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量 33
图2-1519902012年俄罗斯能源强度变化 33
图2-16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可持续能源发展的三个目标 41
图2-17世界和G20成员的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 42
表2-1G20成员已宣布的能效提升目标 34
表2-2G20成员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INDCs)目标 38
表2-3联合国提出的能效提升目标 43
表2-4国际能源署对G20未来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变化前景的预测 44
表2-5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的未来能源强度下降目标 46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二十国集团(G20)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84%,一次能源消费量超过全球的8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80%左右,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提高能效对于各国加强能源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善环境状况、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倡议牵头制定《G20能效引领计划》(G20 Energy Efficiency Leading Programme),旨在引领和推动G20能效提升工作,同时也希望G20成员在全球能效提升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给《G20能效引领计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指导下,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下,开展了G20能效引领计划研究课题工作,重点对G20中长期能效提升战略目标、能效合作重点领域、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也是我国首次主动牵头推进全球能效领域合作的研究。
本书是G20能效引领计划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负责撰写,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内容和思路,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第二章研究分析了G20整体及主要成员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效现状,梳理了G20成员已有的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重点对G20整体的中长期能效提升战略目标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了G20成员对能效目标的关注点,提出了G20能效提升目标任务,强调把能效提升作为各成员的优先任务,鼓励各成员根据各自情况采取更积极的能效计划、政策和措施,大幅提高G20能效水平;第三章研究分析了G20能效合作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利益关切和各成员的诉求,对交通工具、联网设备、能效融资、建筑节能、能源管理和发电6个既有能效合作重点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深化,并拓展了超高能效设备、双十佳、区域能源系统、能效知识分享框架、终端用能数据和能效度量5个新增的重点领域工作,明确了每个重点领域工作的长期愿景及实现的途径;第四章研究分析了G20能效合作实施机制的现状,创新提出了G20能效合作原则,明确了G20能效合作的实施机制安排;第五章明确了研究结论,并对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能效合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由张建国负责执笔,第二章由白泉负责执笔,伊文婧参与第二章第一节的撰写。张建国负责全书统稿、审定。
基于本课题研究成果起草的《G20能效引领计划》(G20 Energy Efficiency Leading Programme)、《2016年G20能源部长会议北京公报》(G20 Energy Ministerial Meeting Beijing Communique)中的能效部分内容,已被国家能源局采纳,应用于201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G20能源部长会议;《G20能效引领计划》已被2016年G20能源部长会议审议通过,并在2016年9月5日发布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中核准(详见本报告附录)。《G20能效引领计划》的后续实施,将有助于我国企业通过G20能效合作平台,增进对其他国家节能政策和产业发展环境的了解,更好地寻找能效合作的商机,促进我国企业开拓跨国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和节能服务市场;通过参与G20能效合作的优先领域活动,有助于国内企业更好地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节能经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一流的节能专业人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研讨咨询、分析研究、多边沟通、报告撰写等活动,多次参加G20可持续能源工作组会议及其他国际能效合作活动,并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节能中心、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的指导,得到了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国际机构专家的支持。特别感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王善成副司长、赵怀勇处长、蒋靖浩副处长给予的悉心指导,以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徐少山处长、胡楠高级工程师、张恩瑞工程师,世界资源研究所能源项目苗红主任,国际能源署Melanie SLADE高级项目经理,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组织Benot LEBOT执行主任、黄艾琳项目助理等专家提供的大力支持。
由于时间和研究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