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朱荫贵
杨琰的博士学位论文几经补充修改,以《政企之间:工部局与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研究(18801929)》为题,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为中国近代能源史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园地增添一支新花,可喜可贺!我相信,这部视角独特立意鲜明的著作,在为能源史和近代经济史研究做出新的探索的同时,也能激发起更多研究者对能源史的兴趣和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回顾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整个全球都产生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无论是早期矿物能源取代植物能源,还是此后的电力能源取代矿物能源,无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和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提高。能源的应用和演变,直接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次能源的变化和转折,都称得上是一次革命。今天,世界上正在兴起新能源革命浪潮,这无疑是人类将迈向新时代的又一里程碑。可以相信,新能源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将一举超越历代能源的变革而载入史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生活的便利,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和价值。
回顾历史,在惊叹能源变迁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迄今为止,相对于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改变,我们对能源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途径、动力、遭遇的阻碍和发生发展的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等等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着眼点不普遍,着力点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杨琰的这部著作,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我国电力产业发生发展的成果基础上,确定以近代上海的电力产业为深入分析的对象。之所以如此,是她观察到上海的电力产业在我国电力产业中具有明显的起步最早、规模最大、西方印记、畸形发展的几大特点,其起步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集中和典型地反映了电力这种新型能源产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我国出现具有的多重色彩和多种作用。
近代电力产业在上海的发展脉络是:从欧美引进技术,由西人在华营运的外资电业开始兴起。英商于1882年在公共租界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电力企业上海电气公司(Shanghai Electric Co.),为公共租界提供电力照明,成为中国电力事业之嚆矢。至1929年为止,该公司三易其主,历经了1888年经营破产,重组新申电气公司(New Shanghai Electric Co., Ltd);1893年工部局收购新申电气公司,设立工部局电气处(Electrical Department of Municipal Council),自营公共租界内电气事业;1929年,美商上海电力公司(Shanghai Power Co., Ltd)收购电气处全部资产,取得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域电力专营权的历史沿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公共租界的带动下,电力照明业渐次向法租界、华界推进。法租界的上海法商电车电灯自来水公司、华界南市电灯厂、内地电灯公司、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闸北水电公司渐次创办,经营与发展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电力照明产业。
也就是说,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半个世纪,上电和工部局电气处作为近代上海电气事业的领路人,经历了从筹设、成立、经营、改组、出售、公营至出售的发展过程,引导和推动着整个上海电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承载着产业本身的电力企业,经历了从成立、受困、规模化的历史进程,这也代表着上海电力照明产业从技术引进、发展受挫、初具规模到普及之路。
在这期间,电力产业主要还是作为照明工具的变革产业出现的。或者换句话说,这期间电力产业的主要用途是在民众照明的领域中发挥作用。上海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开埠之前家庭照明以豆油或菜油燃灯,近代西人寓沪后,逐步引进了煤油灯、煤气灯和电灯。一方面,每一次照明工具的更替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相较于之前的照明方式更为明亮、便利,符合近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每一次照明系统的更替都伴随着新旧之争。上海道台就曾专门颁发过《禁用火油灯示》;煤气灯缔造之始,谣诼繁兴;电灯出现的时候,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上海道台又发布告示,禁止使用电灯。
在这部书中,杨琰客观的指出,近代上海的电力照明产业,发轫于一个特殊的由西人承担租界治安、秩序和市政管理的社会情境中,国人抑或中国官府的意愿,已不能成为电力事业创办发展与否的先决条件。因此,近代上海虽与欧美国家基本同步跨入了电力照明时代。但是,也因为这种特殊情境的制约,反而突出了产业经营者电企的作用,其本身的经营状况、管理方法、技术条件和其中产生的政企关系,成为影响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前,杨琰博士对上海电力照片事业的有关前期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总结出了此前研究的几方面不足:
首先是史料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多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上海市档案馆的租界档案尚未整编完成,无法利用,上海市政协1991年征集到的数篇有关上海电业发展的文史资料,也要在2001年出版的《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8辑)中才得以刊布。受限于资料的缺乏,已有的研究成果难免存在浮于表面和难以深入的弱点。
其次,同样受研究资料限制,既有研究成果或倾向于在通俗层面,以描写老上海风貌的情境中述及近代上海电的光临;或从中西物质与精神文明冲突、融合的观点论述照明工具新旧更替的规律,并在其中穿插有关煤气公司、电气公司成立的情况。经济史视域下尚无专题研究,不足以展现产业本身的发展面貌与特点,更未能彰显电力产业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最后,既有研究仅是将电力照明产业,视为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史框架中的初生之犊,笼统述之,其研究初衷大都鉴于电业本身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电厂主营电力照明产业时期,规模有限、业务单一,不足以论证经济史视角的研究初衷论证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议题,因此将该产业作为工业化进程的发端一笔带过。
在对前人研究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后,杨琰博士对自己的研究做了清楚的规划:
首先她基于上述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的演进历程及其特点,选取了从1880年至1929年这半个世纪为考察时间段,原因是这段时期是世界电力应用体系形成的年代,也是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从兴起到形成规模的阶段;在空间范畴上,以公共租界电力照明产业兴起与演进为主线,勾勒出该产业在近代上海发展的历程是从公共租界兴起,渐次向华界推进的发展特点。
其次,作者在资料方面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她系统梳理分析了上海市档案馆所藏的关于近代上海电业和电企的一手英文档案资料,为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的专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7本《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力委员会会议录》(Electricity Committee Minute Book),时间跨度从1908年至1929年,记录了作为电气处的管理机构工部局电力委员会的开会记录,包括讨论发电量、设备、厂址、电价、电网、技术、职员的工资、福利等多方面内容。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关于市政电气的材料,19151932》(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Report of the Special Electricity Committee),主要包括:1.1913年5月电力委员会关于电气处地位讨论的报告;2.18931914年工部局电气贷款数据;3.电气特别委员会的八次会议详细记录;4.1915年上海工部局电气特别委员会报告;5.电力委员会管理职责规定及其与工部局的关系,涉及委员会成员、工资、独立管理权限、任期、年度报告账目、预算、会议等方面的内容。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出售电气处材料》(Sale of Electricity Department),主要收录了19061908年工部局打算出售电气处,与一些电气公司的信件往来;18821929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Annu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收录了上海电力公司的年度公司报告。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28本),这是一部完整记录上海公共租界管理机构工部局董事会历次会议召开情况的会议录,从1854年7月17日工部局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到1943年12月17日工部局解散前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历时90余年。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也为我们提供了连续90多年来关于上海公共租界电力事业发展状况比较系统与多侧面、多角度的历史纪录。
同时,该书再辅以民国年间出版的电气事业统计资料,以《申报》《北华捷报》《点石斋画报》《中国电力》等为代表的报刊资料,以及工业史、地方文史资料等,对这一产业的历史进行专题研究,从而呈现出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是怎样在近代上海一步步建设起来,又是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迎来电力照明时代的这一历史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