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本书由茶文化卓越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周重林领衔打造,作为茶文化畅销书作家,周重林秉承一贯风格,在茶山与书山中,躬身探寻茶的真谛,人的真谛,自然的真谛。 ★沿袭《茶叶边疆》风格,阅读轻松,图片精良,既是了解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的资料,也是一本极具阅读美感的图书。 ★古六大茶山地处边地,自然条件复杂,本书的团队深入一线,一步一字,填补了古老茶山没有书的空白创作团队多年在茶山一线调查采访,他们写茶、喝茶,作者在书写茶山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带领读者回到茶本身,告诉你一片普洱茶是怎么长出来的,教会你如何去品尝普洱茶的艺术。
|
內容簡介: |
写易武、写茶山、写普洱茶的书每年都有推出,但可惜的是这些书籍要么偏重历史文化不讲茶,要么只讲品茶艺术而不讲历史文化,对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缺失。这本书试图借普洱茶之眼,对易武和古六山这个小区域进行层层解剖,让读者看到大时代席卷之下的茶山演变。这本书想要探寻的是,在普洱茶的视野之下,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时空里来回穿梭的,有茶、有人、更有一代代人的守护。这本书将展开茶山图景,色香声味俱全。
|
關於作者: |
周重林:中国当下卓越的茶文化研究者与传播者。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江山》《民国茶范》《茶叶边疆》等。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文艺复兴百人集;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2017年,其企业获得云南省十佳茶文化传播企业。其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大的自媒体之一。张宇:祖籍云南大理洱源牛街,白族。现为吉普号CEO,引l一帮专业、热爱、偏执的普洱茶新青年,用年轻人新锐的理性和极zhi,死磕普洱茶的古老迷雾。2016年创立茶山黑话系列,制作第1部云南普洱茶业内纪录片,用自己的实践和探索,理性的为茶友详解普洱茶迷雾背后的客观存在。
|
目錄:
|
目录
三古:古树、古法与古道
古茶树:涅槃与重生
原来传说中的普洱茶古法制作真的存在
茶马古道与古六大茶山
古道上的隐喻:易武段茶马古道的行者沉思
古六大茶山考察散记
革登孔明遗种处
莽枝牛滚塘江西湾
易武茶业寻踪
易武:普洱茶再次复兴地
刮风寨掩映在亿万万种生活方式里
不谈麻黑,何以谈易武
美女蛇与大漆树
在弯弓、薄荷塘,像战地记者一样收茶
倚邦买茶记
倚邦老街:地下的石雕,地上的沉浮
攸乐:格里罗果,盐槽,凉拌茶,包烧茶
古六大茶山词条
古六大茶山
易武七村八寨
革登茶山
攸乐茶山
莽枝茶山
倚邦茶山
蛮砖茶山
牛滚塘
曼松
贡茶
斗茶会
20132018易武斗茶会获奖名单
马帮、摩托、皮卡车
火烧茶园
土司
改土归流
傣族
布朗族
瑶族
克木人
香堂人
苦聪人
石屏人
泼水节
开门节
关门节
赕佛
瑶人度戒
杀猪饭
诸葛亮
鄂尔泰
曹当斋
柯树勋
袁嘉谷
李拂一
范和钧
瑞贡天朝牌匾
断案碑
福元昌号原址
易武公家大园石碑
曼庄大碑
金瓜贡茶
勐腊茶
易武大叶茶
适制性
树林茶
国有林
橡筋茶
望天古树
猫耳朵
育苗移栽法
茶籽直播
粗茶和细茶
谷花茶
雨水茶
老茶头
黄片
干仓、湿仓、自然仓
越陈越香
七子饼茶
饼、砖、沱
分等
拼配
装筒
蒸茶
揉圆
紧饼
包扎
晒青茶
老帕卡
竹筒茶
古六大茶山品鉴之易武
喝不懂古六大茶山茶,还谈什么山头茶
99易昌
慎言800 茶王树
藏巅
易武山茶
易武正山
易武弯弓
藏锋
六山茶集
易道
融峰
萬物
雨婷小姐姐教你怎么泡古六大茶山的茶
创作人
|
內容試閱:
|
前言
古六大茶山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也是一个用茶叶编织出的奇妙世界。易武、倚邦、莽枝、蛮砖、革登、攸乐,当我们读出这些名字的时候,也召唤出了它们背后的传奇历史。
古六大茶山是中华大地的极边之地,也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人类到这里繁衍生息之前,茶树就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开始了漫长的进化之旅。比起世界茶树起源地这个称呼更值得骄傲的,是一代代人对茶树的驯化和利用。这本书要讲述的,就是在时间的洪流之中,茶与人的相遇。
本书的创作人以85后为主,他们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茶农、茶商、茶作家都参与了这本书的创作,这是一次很尽兴的跨界合作。资深的老茶客常说,拼配是普洱茶的精髓,它带来了普洱茶滋味的丰富与协调。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讲究拼配,我们融合了各方特点,希望为读者呈现出丰富、多元、协调的古六大茶山口感。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像普洱茶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岁月流逝中越陈越香。
或许你会问,写古六大茶山的人很多、书也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加入?我们看过很多关于古六大茶山的文献,也走过茶山上的很多村寨,更是认识了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茶农,每一次踏入,这片土地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与认知。数百年来,古六大茶山吸引人的不仅是茶叶,它还时刻闪耀着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人性光芒。
在过去,守山人一辈子都在想着如何走出大山。这一代的守山人出去了,又回来了。这本书写到了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守山联盟小伙伴,他们因茶留在了故乡。书里的一些篇章,是关于他们成长的故事。在这群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茶山的复兴、希望以及未来。
这本书里的古六大茶山不再遥远、冰冷,它传递着一群人的温暖与热爱。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只有看清了茶山正在发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古六大茶山风起云涌的昨天。
历史上,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开辟,古六大茶山的茶叶翻越了高山大河,抵达藏区、抵达中原,一片茶叶筑起了一个难以攻破的味觉疆域。1729年,云南巡抚沈廷正向朝廷进贡茶叶,其中包括大普茶、中普茶、小普茶等,普洱茶从此进入贡茶行列,才有了后来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提到的普洱茶名遍天下,味酽,京师尤重之。
从18世纪开始,茶叶就成为这片区域与外界强有力的连接。这片柔软的树叶,如坚韧的刀锋雕刻着这片土地的轮廓。山坡上一棵棵野火烧不死,春风吹又生的古茶树见证了这段历史,树林里那些斑驳的石碑也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20世纪上半叶,时局动荡不安,古六大茶山的茶业逐渐由盛转衰。内忧外患之时,做茶人收起了石磨,收起了蒸锅,很多人甚至离开了古六大茶山。直到1994年的一天,一群台湾茶人来易武寻根溯源,人们才依稀想起了这缕几乎被遗忘的茶香。在一拨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逐渐在古六大茶山恢复。沉寂了多年的普洱茶又迎来了它的大时代,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又一次打败了时间。
我们把1729年普洱茶进入宫廷成为贡茶以及1994年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的恢复看作是普洱茶的两次复兴。这两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塑造了今天的普洱茶,也是在这两次复兴的庇荫之下,才有了我们这本书要谈论的第三次复兴。普洱茶的第三次复兴,没有具体的时间起止,没有代表事件,它是一种自觉与趋势,它已经到来,它正在发生,它将会改变你的生活。
在古六大茶山,茶是生活,是历史,也是信仰。山民在歌谣里吟唱茶叶,在树林里祭祀茶树,在山坡上追忆茶圣。这里虽然偏远,但绝不封闭,得摘山之利,异乡人在古六大茶山安居乐业。江西湾、五省大庙、石屏会馆,古六大茶山一直在收留流离失所的人,一波又一波失去故乡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故乡。江西人来了,留下了江西湾的古茶树;四川人来了,留下了倚邦山的小叶种;石屏人来了,留下了易武街的酱油香豆豉。古六大茶山的茶汤里,浸润的是历史的机遇与选择,流淌的是民族融合的血液。
古六大茶山历经了数百年的兴衰迭代,如今的古六大茶山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加令人瞩目。透过古六大茶山这个万花筒,我们看到了普洱茶第三次复兴带来的机遇与变革,以及身处其中的爱与恨,希望你也能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