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NT$
602.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危局
》
售價:NT$
383.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星雲大師出家八十年,佛光山開山五十年,培養僧眾弟子一千三百人,全球五大洲建寺院道場三百間。對漢傳佛教的振衰起敝,對整個佛教現代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人間佛教的弘揚和實踐。
九十二歲的星雲大師,寫過一首著名的偈,三個版本反映他人生的三個階段:
一:願心廣大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平生何所願,佛光普照五大洲。
二:願力已成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
三:走入眾中(成為佛陀座下佛教徒之一)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他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作為光山的未來指引。他的傳承者已在全世界為光大人間佛教續添新猷。本書是十一位法師及開山長老的訪談,記述近半世紀師徒「佛教靠我,捨我其誰」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星雲大師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二○一七年五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六十五冊,收錄畢生著作。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同體與共生、平等與和平、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策劃者簡介
高希均
南京出生,一九四九年來台,一九五九年赴美讀書。於一九六四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一九六四―一九九八)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等。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顧問。一九八○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二○○二年又創辦「小天下」少兒讀物,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之傳播。二○○二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二○一三年獲亞洲大學名譽博士;二○一四年獲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除英文著述外,中文著作在台出版逾二十種,其中三種獲金鼎獎,在大陸出版著作有七種。
王力行
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四川重慶。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在廣播、廣告世界中摸索興趣。直到一九七二年,自美返國後,進入《綜合月刊》,踏上雜誌之路。先後擔任《綜合月刊》編輯、《婦女雜誌》主編。一九七八年赴港,負責《中國時報》香港辦事處。一九八○年返回台灣,任《時報雜誌》副總編輯。一九八一年,《天下》雜誌創辦,擔任副總編輯。一九八六年任《遠見》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天下遠見出版公司發行人。現任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總編輯。著有《請問,總統先生》、《愛與執著》、《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鬧中取靜》、《三人行看台灣新價值》、《字裡行間》、《思維遠見》、《與時代的對話》,均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
目錄:
|
策畫序「人對,事對」的集體創作高希均、王力行
【卷一】大師的話
佛光山未來展望星雲大師
【卷二】人間佛教的集體創作──佛光山法師訪談錄
堅定教育的信念──慈惠法師(佛光山長老,開山寮特助)
跟在師父旁邊做事做了一輩子,現在終於體會,只要照著做,會做成的。但是中間不能把它做偏掉,偏掉就不行了。
創新文化的妙意──慈容法師(佛光山長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
師父教導我們出家人,誦經念佛不是念給佛聽的,社會人士大家都是未來佛。要想出人能接受或是有興趣的方法,譬如用體育也能弘法,在佛教界過去沒有人這樣做。
人生有法無礙──心保和尚(佛光山寺第九任住持)
大師真正「無我」,所以「真空生妙有」。他因無我而能承擔,而能集眾人的因緣「集體創作」,大師最後也是走入眾中,成為佛陀座下佛教徒之一。
難行更要前行──慧傳法師(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佛光山寺都監院院長)
大師對做一件事情的認真執著,用一句台灣話叫做「追到走投無路」。他看我們已經做不起來了,就會自己去想辦法,也不用什麼計畫書,不用畫圖,什麼事情對他來講都舉重若輕很簡單。
珍視善緣的力量──蕭碧霞師姑(佛光山長老,佛光山司庫顧問)
師父同時做很多事,他不休息,拚命做。他生病以後我們提醒他要照顧身體,太累了就去小睡一下。他就說:「要睡,以後可以睡很長。」他那個意志和生命力,連醫生都佩服。
當下就是最好的──滿謙法師(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暨台北道場住持)
在海外做事都要請示師父的,如果必須自己下判斷甚至馬上決定,開始時膽顫心驚,後來慢慢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切為了佛教,為了大眾,答案就很容易浮出來了。
散播歡喜自在的種子──滿潤法師(佛光山日韓教區總住持)
師父很早就提出在地人加入人間佛教弘法,甚至可以讓日本人做住持。信徒不接受這種先進想法。師父就講,如果沒有當年印度的和尚培養中國僧人,後來就不會有漢傳佛教,佛教到哪裡,都一樣要本土。
有信仰就能承擔──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
我問師父:「為什麼我們要花那多心力去做這件事?」師父說:「為了佛教。」其實每次他的回答都如此。慢慢的我才體會到,師父的身心血液裡,真的就只有「為了佛教」這一件事。
多蓋一所學校,就會少一座監獄──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總住持)
去亞馬遜拜訪神父的時候,師父說:「你好像很喜歡辦這個教育。」我說:「是。」師父說:「好,這個教育就叫『如來之子』,你就讓孩子學習語言、學習電腦、學習技能、學習道德,但不可以改變人家的宗教。」
善用集體創作新平台──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我不明白師父為什麼認為,我的出家之路會走不下去?有一天他說:「我送你十二個字,你要每天反覆去想,而且這麼做。」我說:「好。」師父就說:「十二個字,做做做,苦苦苦,等等等,忍忍忍。」
傳遞佛法大智慧──覺元法師(佛光山藏經樓堂主)
建完南台別院,我問師父可不可以請求閉關。「閉關?」師父眼睛瞪好大:「你才三十出頭,要閉什麼關?天地就是你的關房,眾生就是你的老師,關房就這麼小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