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書城自編碼: 32554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英]约翰·巴特沃斯[John Butterworth] 杰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4128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7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古罗马800年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02
《 思维的模式(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怀特海代表之作,现代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思考指南) 》
+

NT$ 324
《 思维的方式 》
+

NT$ 364
《 批判性思维实用指南:决定该做什么和相信什么 》
+

NT$ 359
《 明辨力从哪里来——批判性思维者的六个习性 》
+

NT$ 351
《 批判性思维工具:30天改变思维定势,学会独立思考(修订扩展版) 》
+

NT$ 518
《 观念的冒险(修订版)-汉译经典名著 》
編輯推薦:
本书是剑桥国际高中高级水准(A Level)思维技能课程后面简称CIE思维技能的教材。剑桥国际A level考试有相当成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其颁发的证书在世界上有较高的认可度,被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本书的价值不仅是帮助有志留学的学生通过A level的考试或者获得考试证书,而且还能真正提高阅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非A level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本书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有助于他们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有助于提升所属群体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內容簡介:
本书是剑桥思维技能测试的指定教材,涵盖了剑桥AS和A Level考试大纲的所有评价目标和内容,同时还适用于BMAT和TSA等入学考试。本书谈论的是高阶思维技能,并以剑桥思维技能测试的两部分为基本框架批判性思维关注的是分析、评价和构建论证,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问题解决关注的是筛选信息、寻找解决步骤和相似性,多以数学题的形式出现。虽有不同的形式,但两者都是基于逻辑的运用。本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你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成为有效的思考者!
關於作者:
?约翰巴特沃斯John Butterworth和杰夫思韦茨(Geoff Thwaites)是两位富有经验的权威作者,由二人合著的《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Thinking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是剑桥AS和A Levels课程认可的教材,完全覆盖了剑桥AS和A Levels课程思维技能训练教学大纲,并于2016年推出第二版,进行了大幅度的内容更新与修订。
彭正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西方教育哲学、德国教育、知识论及批判性思维等研究。
邓莉,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教育、21世纪技能、OECD国家教育政策、国际教育动态等研究。
方蓉,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硕士。
吴井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硕士。
目錄
丛书总序
第1章 思维和推理
1.1 作为一种技能的思维
1.2 批判性思维介绍
1.3 没有问题,只有解决方案
第2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
2.1 主张、断言和陈述
2.2 评价主张
2.3 论证
2.4 识别论证
2.5 分析论证
2.6 复杂论证
2.7 结论
2.8 理由
2.9 假设
2.10 缺陷和谬误
第3章 问题解决:基本技能
3.1 什么是问题?
3.2 怎样解决问题
3.3 筛选和使用信息
3.4 数据处理
3.5 寻找解题方法
3.6 通过搜索解决问题
3.7 寻找规律
3.8 假设、理由、解释和推论
3.9 空间推理
3.10 必要性和充分性
3.11 选择和使用模型
3.12 选择和决策
第4章 应用性批判性思维
4.1 推论
4.2 解释
4.3 证据
4.4 可信度
4.5 两个案例研究
4.6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
4.7 引入更长的论证
4.8 运用分析技能
4.9 批判性评价
4.10 以进一步论证作出回应
4.11 自我评价
第5章 高阶问题解决
5.1 将技能整合起来运用想象力
5.2 建立模型
5.3 开展探究
5.4 数据分析和推论
第6章 问题解决:更多技巧
6.1 使用其他数学方法
6.2 图解法
6.3 概率,树状图和决策树
6.4 问题解决了吗?
第7章 批判性推理:高阶水平
7.1 条件与条件句
7.2 可靠性和有效性:体验逻辑学
7.3 非演绎推理
7.4 统计推理
7.5 决策
7.6 原则
7.7 显微镜下的论证
7.8 批判性写作
参考答案
附录
鸣谢
索引
译者后记
內容試閱
丛书总序
培养作为21世纪技能核心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庄子》
21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现了21世纪技能导向的教育改革运动,越来越多地从重视基础性读写算的3R技能(Reading,wRiting,aRithmetic)转向重视面向所有人的高阶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的4C技能(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以应对全球竞争、人工智能和知识社会带来的迫切挑战。作为21世纪技能核心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日益被认为是21世纪个体生存力、社会创新力、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以及个体自由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也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后现代诸种思考如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批判主义,并未产生一种后现代社会。柏林墙的倒塌反而预告了现代性的全球扩展。这种全球扩展又进一步受到全球贸易和技术进步特别是数字革命的推进,从而产生了一种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一种新的现代化形式。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推动了以21世纪技能为导向的全球教育改革运动。知识经济正在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对技能水平的要求。在工业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迅速扩张,劳动力市场需求也相应发生改变,对劳动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扩展,又迫使各国革新和提升自己的劳动力培养水平,以维持和改善其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相对位置。未来劳动力水平成为了各国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关注。各国在全球性PISA测试中排名的焦虑,就是其表现之一。因此,OECD指出,个人和社会在21世纪的生存法则就是掌握21世纪技能。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3R技能已经不能胜任新时代的要求了。于是,自21世纪以来,很多工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推出不同版本的21世纪技能框架,并由此形成了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运动。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环球教育中心(Center for Universal Education at Brookings)2016年对113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所做的调查,与过去相比,在全球范围内,正规教育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广泛的技能(超越传统学科知识),这113个国家的教育对技能的重视程度如下。

很多国家或组织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界定本国或组织所认可的21世纪最为重要的技能或能力,来引领学校变革和课程教学变革。各国的21世纪技能框架虽然彼此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三个部分:4C技能;ICT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这些技能基本上具有三个主要特征:横向的或通用的,不与特定的领域直接联系,但与很多领域相关;多维度的,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与高阶技能和行为相关,涉及应对复杂问题和突发情况的能力。[[[]邓莉,彭正梅.美国学校如何落实21世纪技能21世纪学习示范学校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09):52.]]从国际教育史来看,这些技能中具有革命性的部分就是4C技能。因此,我们还可以把21世纪技能改革运动理解为从21世纪之前的知识性和基础性的3R运动变革为21世纪技能性和高阶性的4C运动。
作为高阶技能的4C,正是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所迫切需要的技能。2012年,全球最大的管理教育机构即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进行了一项针对关键技能的调查(AMA 2012 Critical Skills Survey),在被调查的768位企业管理者中,有90%以上的管理者认为4C技能最重要或重要(表1)。当技术越来越聪明时,作为人的独特的4C技能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其中,批判性思维技能最重要。

批判性思维技能居于21世纪技能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21世纪技能框架的核心是作为道德成熟和理智成熟的个体为自己思考并承担起自己的学习和行动责任的能力,这种自我反思是自主性、互动地使用技术以及在异文化中交流三个组成部分的共同核心或更高阶的部分。在美国的21世纪技能框架中,生活与职业技能就是个体要适应多种不同的角色和职责,要在具有模糊、多变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必然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的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的核心是个体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能;在学习与创新技能的4C技能中,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沟通与合作。在对各国21世纪技能框架的进一步梳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批判性思维技能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上。
美国教育战略家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提出21世纪的七大生存技能(Seven Survival Skills),同样把批判性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1.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2.合作与领导力;3.机敏与应变力;4.首创精神与企业家精神;5.有效的书面与口头沟通能力;6.信息的获取与分析;7.好奇心与想象力。瓦格纳这份源于商业领袖、政治家、学者、教育家所提出的21世纪技能清单,显示了他们担心21世纪的学生不会思考。
在不断走向计算机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对人知识习得数量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仅靠积累大量知识难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难以培养创新人才,只有知识不会思考的人脑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没有思考和高阶技能,知识只是死的知识、惰性的知识,要成为活的知识,要导向知识的深层理解、善于思考并在新情境中使用知识,就必须导向高阶技能,导向批判性思维。这样一种超越基础知识、培养高阶技能的转向,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范式和课程领导范式的变革。[[[]邓莉,彭正梅.美国学校如何落实21世纪技能21世纪学习示范学校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09):52.]]
因此,美国教育研究机构课程重构中心(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 CCR)对美国面向2030年的课程变革做了细致规划,提出从四个维度即知识、技能、品格和元学习来重构面向2030年的美国课程。知识维度强调要更加针对地与真实世界相关,以提升思考的基础和现实性;技能维度着重发展以4C为核心的21世纪技能;品格维度强调从价值观和信念来帮助学习者做决策;元学习维度包含元认知和成长型思维,强调对学习的反思性的调控。[[[]Fadel C., Bialik M., Trilling B..Four-dimensional Education:The Competencies Learners Need to Succeed[R].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2015:43.]]这四个维度课程的核心就是批判性思维。
相应地,21世纪技能的教学和评价也是以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比如美国的21世纪学习示范学校(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Exemplar Schools)使用21世纪技能量表来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表3)。该量表既是教学工具,也是评价工具。教学主要是基于项目式学习,评价任务力求让学生的推理和思维可见。在21世纪技能中,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和决策紧密相关,学习者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规划学习与研究、管理项目、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决策。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和创造力的前提,沟通与合作也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技能成为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运动的核心,不仅有着其所强调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政治意义,同时也在显示,从人类批判精神的发展史来看,这种核心恰恰也是人的更高发展的核心,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普遍提高。
二、迈向理性的普遍使用:批判性思维精神史的考察
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源泉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苏格拉底的教学实践。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批判的生活是不值得生活的。他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去追问别人所主张的信条,他发现,即使那些权威所声称的信条,也有很多证据不充分、思维不清晰和逻辑不一致性。苏格拉底之后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怀疑主义者都强调系统且理性的思考,借以超越表象,探讨事物表面之下更为深层的现实。
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开始对宗教、艺术、社会、人性、法律和自由进行批判性思考。其中明确探讨理智误用的是培根于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该书可以被视为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本教科书。培根强调,理智是人的最高级部分,能指导意志的活动。因此,学问和知识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在他看来,学问受到轻蔑有三种原因:宗教狂热和猜忌;政治傲慢;学者本身的错误和不成熟。
笛卡尔于1628年写成的《指导心灵的规则》,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本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他强调直觉和演绎是人类理性的运用方式,是获得一切真知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思维要清晰和精确,思考的每个部分都需要进行质疑和检验。
托马斯﹒莫尔在其《乌托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模式,认为现存世界的每个领域都要受到批判。霍布斯认为每个事物都应该基于证据和理性来进行阐释。洛克则强调为了捍卫人的基本权利,政府应该接受其公民的理性批判。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认为,所有的权威都必须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检验,一切都必须经由理性的称量,并在理性的法庭面前寻求自己的合法性。
波义耳的《怀疑派的化学家》批判了之前的化学理论,把化学从炼金术中脱离开来,使之成为一门科学。之后,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以及牛顿都批判了自我中心的世界观,强调明智的、基于细心收集证据的推理。
在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经济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则指向了理性自身。随后的19世纪,马克思开始批判性思考资本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的批判。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把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人类文化史和生物生命的基础。弗洛伊德把批判性思维应用到人的无意识领域。
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W. Sumner于1906年出版了关于社会学人类学基础的研究成果《民俗论》,记述了人类思考中的社会中心倾向以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灌输的工具。他发现,学校按照一个模式来培养所有学生,使所有学生接受所谓的正统观念,而这些正统观念充满了大量的错误、一知半解和肤浅的概括,因此,要对任何被接受的信条和主张进行检验和验证,以发现它们是否符合现实。萨姆纳进而指出,批判能力是教育的产品,是一种精神的习惯和力量,是人类福祉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对抗谬见、欺骗、迷信和对我们自己和生活环境的错误理解的唯一保障。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良好批判能力的公民。
杜威在其1910年出版的《我们如何思考》中深入地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和教育过程的关系,把它界定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对其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按照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来界定教学过程,把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密切联系起来。杜威在其1938年的《逻辑:探究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工具主义的批判性思维观,即探究观。第一,探究是一种有机体的成长行为和生存行为,是有机体与环境互动的根本方式及工具。第二,探究不是盲目和随意的,而是一种受控的或定向的、带有逻辑性的转变,从一种不确定的情境转向一种其成分的差异和关系都是确定的情境,从而把初始情境的各要素转换为统一的整体。第三,这种为达到某种结果的有控制的探究努力,存在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常识探究,也包括科学探究。第四,探究的逻辑并非一种超越性和先验性的工具,而是在各类探究行为中所产生的并不断发展的工具,是可以改善和发展的,具有人为性和契约性。逻辑探究的结果,即作为有根据的可断言性的知识,也是动态的、过程的,也具有工具性。
从这个角度,杜威把民主作为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联合的反省思维。民主是一种理智保障,保障个体和群体的经验交流和经验开放。因此,民主的程度的标准,也就是保障反省思维的标准:群体内成员有意识地分享的利益是否丰富和多样,与其他团体的相互作用达到何种程度的充分和自由。形成反省和探究的共同体,是杜威终身的教育和社会理想。
杜威之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成为教育的基本目标,批判性思维还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中,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实践贡献较大的学者有恩尼斯(Robert Ennis)、麦克佩克(John McPeck)、保罗(Richard Paul)、谢夫勒(Israel Scheffler)和西格尔( Harvey Siegel)等。在这些人的推动下,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培养在美国获得长足进展。
在1970-1997年期间,美国出现了批判性思维运动,在研究和实践上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主要由哲学家主导,专注于逻辑、论证和推理,批判性思维被发展为一个独立领域,并出现了以批判性思维理念为基础的考试模式。不过,这个时期主要从相对狭隘和技术的角度来看待推理和逻辑,忽视了逻辑的广阔运用。第二次浪潮出现在80年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批判性思维,并形成了松散的群体。有从认知心理学、批判教育学和女性主义来研究批判性思维,也有从生物学、商业和护理等角度来研究和实践批判性思维,并探讨了被第一次浪潮所忽视的要素:情感、直觉、想象和创造力。总的来说,第二次浪潮要比第一次更加综合,更多从传统的逻辑和修辞之外来看批判性思维。但由于缺乏共享的智力传统,第二次浪潮呈现出一种模糊的综合性,比较松散,不够整合,不够一致,也不够深入和严谨。但是,有关批判性思维的会议和倡议文件最终促使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发展。其中在高等教育层面尤为显著,很多大学开始增设批判性思维的通识课。而在中小学,美国部分州的教育部门开始将批判性思维纳入到课程框架中,教师也开始修改他们的教学计划。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和培训项目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
第三次浪潮开始于90年代,试图超越严谨而不综合的第一次浪潮与综合而不严谨的第二次浪潮,尽管真正的理论建树不多。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出版的一项关于批判性思维专家共识的研究。来自教育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46位专家基于量化研究方法,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两方面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理论建构,达成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专家共识。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是:有目的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这种判断是理解、分析、评价和推理的结果,也是基于证据、概念、标准和情境的考虑而得出的。在此以后,批判性思维的专家与学校的教师合作开展了很多研究项目,批判性思维研究的重心下移逐渐成为90年代后的主流。
这里可以把新世纪以来21世纪技能改革运动对批判性思维的强调视为第四次浪潮。不过,这一次主要是从经济竞争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把批判性思维技能视为21世纪个体生存和社会繁荣的第一技能,并把它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因此,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一直是人类进程的基本部分,至少在不同社会的精英阶层的教育中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批判性思维这个21世纪技能同时也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于公元前3世纪所提出的技能。当然,不同的是,今天的思维技能更加具有跨学科性、多维性、合作性和高阶性,并且是对每个人的要求。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已不再是偶然的、附带的教育和教学的点缀,而必须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普遍的刻意行为。如果要致力于更加公平和有效的教育,那么,我们就必须普遍教授儿童如何去思考,帮助所有儿童去习得批判性思维技能。也就是说,在柏拉图时代,作为精英阶层的奢侈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在21世纪的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走向每个人。
马克思认为,人并不满足于像畜类那样吃饱饭,还要求富有尊严的和创造性的劳动和生活,人类必然会克服其所经历的异化,迈向自由的境界。在康德看来,人的自由其核心是精神的自由,使用理性的自由。人,作为大地之上唯一有理性的被创造物,其自然禀赋的目的在于使用其理性;其自然禀赋将会充分地发展出来,这是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相反,人类若是也像他们所畜牧的羊群那样温顺驯良,羞于或怯于使用自己的大脑,就难以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出比自己家畜的生活更大的价值来。在当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技能作为21世纪第一技能意味着理性的普遍使用,意味着人的自由和高贵的更高发展。
毫无疑问,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帮助个体娴于批判思考,善于收集、分析、总结和评价信息,同时能够辨别和鉴别错误信息、自己的固执片面、所属社会和文化中不自觉的狭隘和偏见以及政治集团故意的意识形态烟雾,那么,在今天这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在这个流动的、不确定的时代,在这个日益复杂、日益多元以及日益令人困惑的世界里,他们就会拥有一双慧眼来把这个世界来看个清楚明白,去过一种属于自己的明智的幸福生活,并能理智和明智地促进共同体、社会、国家和全球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今天,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连家庭主妇也不禁轻轻地自问,我到底该买什么呢?
毫无疑问,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被视为21世纪成功地生活、成功地工作的第一技能,并被纳入到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之中,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毫无疑问,那些还不重视批判性思维、没有把它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国家,包括中国,应该认真地对待它,思考它,以自己的方式跟随这一浩浩荡荡的潮流,提升其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提升人之作为人的高贵性,实现大自然隐蔽的计划。
......

彭正梅
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2017年10月1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