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編輯推薦: |
司法制度研究适逢国家积极推进法治建设之机,本书的研究对于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具有参考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景性地呈现了当前中国司法制度评价体系的概况,基于实践合理性对我国司法制度评价的体系、法理基础、现实演进以及评价的方法、主体、程序等进行了全面评析,初步建立了司法制度评价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又重点对法治评估、司法功效评估、案件质量评估、改革项目试点评估、法院重大案件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度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倡导建立符合中国司法传统、体现中国司法特色的司法制度评价机制,就深化我国司法改革、推进司法现代化的进程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
關於作者: |
高志刚,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司法制度。近年来在《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论坛》、《当代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司法实践理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参著《经济法》(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法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等多部。
|
目錄:
|
总序1
序1
上篇司法制度评价的理论基础
绪论3
第一章司法制度评价的体系概述18
第一节评价的内涵界定:何为评价18
第二节评价的系统分析:要素构成26
第三节评价的内容体系:评价什么28
第四节评价的目标检视:何种标准30
第二章司法制度评价的法理基础36
第一节基于回应的司法制度评价36
第二节回应型司法的理论基础38
第三节回应型司法的实践合理性分析42
第四节回应型司法制度的理性构建47
第三章司法制度评价的现实演进53
第一节国外司法制度评价综述53
第二节国内司法制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64
第三节国外司法评价对我国司法制度评价的借鉴意义75
第四节司法评价的发展趋势80
第四章司法制度评价的方法体系84
第一节价值分析方法与分析实证方法84
第二节社会学评估方法87
第三节经济学评估方法91
第四节综合评估方法的运用93
第五章司法制度评价的体制机制99
第一节司法制度评价主体的建构99
第二节司法制度评价的对象109
第三节司法制度评价的标准112
第四节司法制度评价的程序116
下篇司法评价的制度框架和运作机制
第六章整体评价:法治指数评估与司法功效评估123
第一节法治指数评估评析123
第二节司法功效评估机制研究139
第七章局部评价:司法改革试点评估运作机制分析163
第一节司法改革试点评估现状及问题164
第二节司法改革试点评估的主体、原则和方法167
第三节司法改革试点评估的运作机制173
第八章管理评价:司法绩效考核与案件质量评估177
第一节基于行政管理的司法绩效考核177
第二节基于审判管理的案件质量评估184
第三节司法绩效考核与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整合194
第九章专项评价:针对司法若干领域的评估198
第一节法院重大案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98
第二节司法公信力评估212
第三节司法透明指数评估220
第十章价值评价:司法群众路线实践合理性反思231
第一节司法群众路线引发的分化和对立231
第二节司法群众路线的现实演进与理性反思233
第三节建构现代司法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236
第四节新时期司法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探析238
余论司法评价发展路径的理性展望243
参考文献248
后记257
|
內容試閱:
|
伴随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推进,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正面临着深刻的历史转型。在司法制度运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持怎样的政治立场、伦理意涵与社会意图,通过制度评价来回应现代性的挑战,引领现代司法制度的建构、改革与发展;应该采取怎样的评价模式与研究进路对司法改革包括各种试点改革的实效进行评价;应该如何准确把握社会转型期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从健全评价标准、评估指标和推进机制入手,辨析司法评价体系对改善司法作用发挥的可能性与限度,揭示社会结构及其他理论对司法制度发展的影响力,回应社会对于司法的诉求,都需要我们在对司法制度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做出回答。
近年来,法学界时有关于法治评估的著作和论文出世,但专以司法评价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深入论述的并不多见。在司法制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着眼于宏观的制度建构,而缺少对制度运行效果的评价和思考。在司法评价实践探索的初级阶段,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方法上也都存在诸多争议和难题,尚缺乏对我国司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合理性的伦理关照,导致司法制度评价的现实实践和公众认识产生了严重分裂。志刚在本书中从整体性反思的角度理解司法评估及其知识理论的立场和视角,试图对司法制度评价这一理论命题的限定及其实践合理性进行追问,颇有理论建树之功。本书的出版,应该说是对这一研究领域理论空白的填充,当为法学界同侪所关切。在我看来,其贡献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首次在实践合理性的视域内提出了司法制度评价体系的概念,尝试建构一个解释司法制度评价体系的分析框架,并试图把这一框架应用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司法制度的改革。本书对在司法的结构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需要通过评价进行反思的司法的内在脉络和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回应型司法为理论起点,全景性地呈现了当前我国司法制度评价体系的概况,对我国司法制度评价的体系、法理基础、现实演进以及评价的方法、主体、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司法制度评价的理论体系。这是司法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对于司法评估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本书将司法评价的视野拓展到多个方面,既有总体性的法治评估、功效评估,也有局部性的司法改革试点评估、体现审判管理水平的绩效评估、案件质量评估,对当前法院推行的案件社会风险评估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司法公信力评估、透明度评估、司法群众路线的实践合理性等也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无疑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在评价反馈修正的渠道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本书在多个层次和多个向度探索适合我国司法现实的评价指标体系、主体构建、评价方法、运行程序等一系列的流程,司法制度评价的体系日趋完善。司法制度评价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作,或能弥补冒进改革之缺失,克服各自为政的弊端,建立司法改革的反思和反馈机制,实现在制度评价基础上的良性运行。
第三,本书试图通过司法制度评价体系的建构,将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对司法和秩序危机的拯救过程中,通过经验研究为司法变革和解决社会问题开辟新的道路。通过司法评价体系的建构,有效化解当前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强化司法促进秩序生成和社会整合的机制。在评价方法的理解和选择上,努力将诸多评价方法进行组织和整合,使其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和综合性。其试图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将评估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综合性的制度安排和治理对策层面,实现评估基础理论的创新,在科学的评估技术和评估方法的指引下,将制度安排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
志刚十余年前入我门下攻读博士,勤勉沉稳,潜心向学,时有佳作见诸期刊。本书于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中,把握制度评价之于司法制度发展的重要价值,发掘推进法治建设具体路径的深刻见解,既有对现代司法理念、法律价值的探讨,又有基于法社会学方法的司法过程、目的和效果的表述;既研究司法制度理论基础抽象上的一般性,也突出了我国司法制度评价实践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丰富性、独特性的一面,对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司法效果的测量和反馈修正机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当然,实现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纵深性拓展,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对国外司法评价体系的借鉴和研究,加强司法改革中主体行为、影响司法改革的各种因素、评价标准等各种问题的研究。这也为我们开放出一系列极富实践意义,也与我国司法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理论命题,期待志刚在此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是为序。
郑成良
2018年5月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