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张灏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史研究专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张灏先生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常能见人所未见,一语中的,其一生的工作,对于当下中国的问题是一份极好的思想资源。
|
內容簡介: |
此次出版的《转型时代与幽暗意识:张灏自选集》一书,是张灏教授对八十载治史生涯的回顾,精选其学术文章二十六篇成书。该书分为五个部分轴心时代 、幽暗意识、近代思想史上的转型时代、五四与大革命和传统与现代化,收录了作者有关中国近代思想史等领域的专业研究。
|
關於作者: |
张灏, 1937年出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部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意义与秩序的追求,1895-1911》、《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
目錄:
|
序...............1
轴心时代
世界人文传统中的轴心时代...............3
古典儒学与轴心时代的突破...............20
重访轴心时代的思想突破:从史华慈教授的超越观念谈起...............30
幽暗意识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43
幽暗意识的形成与反思...............59
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再认与反省...............64
儒家经世理念的思想传统...............87
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105
政教一元还是政教二元?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政教关系...............125
近代思想史上的转型时代
转型时代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上的重要性...............151
思想的转变和改革运动(18901898)...............163
一个划时代的运动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215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225
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236
五四与大革命
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267
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285
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307
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316
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以传统批判现代化,以现代化批判传统...............329
民族的民主《梁聚五文集》序...............342
一条没有走完的路为纪念先师殷海光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347
殷海光与中国知识分子纪念海光师逝世三十周年...............353
附录
崔卫平:人最大的敌人是人自己张灏访谈...............359
陈建华:张灏教授访谈录...............367
我的学思历程...............379
回响与交流...............395
|
內容試閱:
|
序
现代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话在我多年来的历史论著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这些论著表面看来似乎庞杂无统序,但它们直接或间接都与我对时代的感受有密切的关系。
这份时代的感受最初浮现是1949年我离开中国大陆的前夕。其时我十二岁,心智尚很幼稚,当然无法理解当时时局巨变的意义。但山雨欲来的气氛已开始浸入我的直觉,留下一些朦胧但强烈的印象。
那年春天,国共和谈破裂,中共大军直逼长江,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学校也随之停课。就在停课那天,无事可做,我和几个朋友年少不知愁,随着一位同学到他家去玩。他的父亲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家就坐落在南京城北的高级住宅区,那儿都是一座座花园豪宅。使我吃惊的是,我们这一群大孩子居然能在他家及附近的深院大宅里穿梭式地随意来往奔跑,不但无人阻挡,而且也看不见一个人。当我向这位同学问起原因时,他淡淡地回答:他们都跑了。我这才猛然发觉,几天之内,南京已变成一座空城。一座空城?这是为什么?一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开始浮上心头。
不久我们也跑了,父母带着我去了上海。在上海短短的两个月,我借读位于市郊的上海中学。因为学校距离市区相当远,学生都是住校的寄宿生,只能在周末回家。记得每个周末我来往于市区与郊区之间,总看到军车穿梭不停,田野间到处都是士兵忙着建筑防御工事,一片四郊多垒、战祸临头的景象。学校有夜自修的制度。那些日子我每晚上罢初中部的夜自修,在回宿舍的途中,穿越校园,看到高中生已经自动停止夜自修,大伙儿一群群的围坐在草地上,人影幢幢中,飘散着团结就是力量那首进步歌曲。歌声低沉而激越,气氛凝重而兴奋,远处依稀可辨的是田野间黑压压的碉堡,与不时传来的哨兵口令声。这些景象我完全不能理解,但本能地使我感觉一场大风暴就要来临。
随后我们去了台湾。那时的台湾正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政治气压极低,在我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我的时代感受与政治意识难免有些压抑与扭曲的影响,但离开南京和上海前所留下的那些感觉与景象,却仍然不时地出没在我的脑际,在那里发酵,在那里潜滋暗长,像地下水一样灌溉着我的时代感。由于它的驱使,我进了台湾大学历史系。也由于它的牵引,我在校园里找到了殷海光先生,投入他的门下。大学毕业后我去了美国,海外辽阔的学术天地与思想视野,终于使我长年累积的时代感凝聚成多年来求学的中心问题:如何探索这时代大风暴的思想根源与背景?
近十年来,这探索留下了一些踪迹,就是这里搜集的文章。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讨论近现代思想与文化变迁的文字。特别是有关我所谓的转型时代(18951925)的论述,这不是偶然,因为长久以来,我认为转型时代是中国近现代大变动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