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人理论假设,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北京城市创新人的情况,同时总结了国际创新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以及对于我国创新城市建设启示。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由三篇构成。*篇是创新人理论,主要提出了创新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首先对人性假设进行了回顾,进而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创新人的问题。这三个视角分别是微观个体决策框架下的创新人、绿色发展框架下的创新人以及历史演化框架下的创新人。第二篇是首都"创新人"大数据研究报告。以首都北京为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首都"创新人"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部分人群有三大特征:总量巨大(规模特征),以青年人为主(结构特征),工作地点集中、"职住分离"(空间特征),并提出了四项建议:人才即财富,知识即资本,城市即居民,治理即服务。第三篇是从人本角度分析了波士顿、纽约、伦敦、斯德哥尔摩、新加坡、首尔、奥克兰和特拉维夫等国际主要创新城市的经验,同时总结提出了对中国城市创新发展和"创新人"发展的启示和建议。内容上三篇各自独立,*篇是理论,第二篇是实证,第三篇是借鉴。但逻辑上又相互联系,*篇是提出理论,第二篇是验证理论,第三篇是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创新人"的提出能深化和厘清人们对于创新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国创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发展。
|
關於作者: |
关成华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近年来关成华教授围绕发展经济学、绿色经济、中国真实进步和创新理论与政策等领域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组织》《北京社会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等专业期刊上。他主持并开展了中国-欧盟政策对话支持项目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专题研究、前海区域合作模式和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课题研究,还是《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等年度报告的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