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小说课堂》2018年新版
小说是这样一种文体,感性、复杂、神秘莫测:可宏大,可精巧;既能塑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又与你所身处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虚构中展现着真实,令人惊叹!
王安忆是这样一位作家,她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作家,作为小说家,她构思的故事是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中的,有着明确的线索和逻辑。同时,她对小说的体验和理解,也是扎实而严密的。
对于热爱文学和有志创作的读者朋友们,本书将带来特别的阅读体验。
|
內容簡介: |
《小说讲堂》是作家王安忆的讲义汇编集,收入了她在大学课堂上开设小说课程及在不同场合讲座小说及文学课程时的18篇讲稿。
讲稿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小说话题来展开:有对具体小说名篇的解读和分析,如《解读〈悲惨世界〉》《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有对小说作家风格特质的专门赏析,如《虚构谈苏童小说》《喧哗与静默谈莫言小说》;更多的则是对小说创作环节中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关于小说与电影、小说的情节、小说的异质性、经验性写作,等等。
这些话题所涉及的问题都很专门,但由王安忆讲来,则风格轻松、感受细腻、论述严谨,这要得益于作为小说家的作者对于小说文体的深刻理解和多年创作实践的积累。
如果说,文学家都是以感性为主的,那么同样的,王安忆对小说的评论及分析,也是感性色彩浓重的,重在体验和感受,而非理论归纳。这种体验式和赏析式为主的分析*是非学院化的。
阅读这本书,乐趣和所得就在于,你会从一个小说家的眼中来重新定位这个文体,发掘和重塑小说的核心与构成,理解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相互依存的谜一样的关系,增进阅读小说的乐趣,产生创作小说的欲望我甚至想,对王老师在复旦大学这门课的考试就是让学生写一篇小说来作学业汇报,可能读者们看完本书,也会有此感受并跃跃欲试呢。
|
關於作者: |
王安忆
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在《儿童时代》社任编辑。1980年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