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机械设计基础》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大局下,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前提,重点加强应用技能与理论的结合培养的原则,加大实验、实践的力度,结合大连工业大学的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打造的贯穿式立体化精品教材。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以提高学生毕业应知应用能力为宗旨,按照企业对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重点内容配备了视频、音频、动画;借助二维码技术,为每章节设置了多个二维码,通过扫一扫方式,让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学习,实现了教学中的互联网 碎片化。
|
內容簡介: |
《机械设计基础》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大局下,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前提,重点加强应用技能与理论的结合培养的原则,加大实验、实践的力度,结合本校的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打造的贯穿式立体化精品教材。《机械设计基础》共分十五章,重点介绍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及间歇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连接,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机构的平衡等内容。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的
对象和内容 1
第二节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
步骤 3
一、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4
第三节 机械零件计算准则 5
一、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5
二、机械零件设计应满足的基本
要求 6
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 7
一、机械零件常用材料 7
二、钢的热处理 9
三、选择机械零件材料的原则 10
第五节 机械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及
标准化 11
一、工艺性 11
二、标准化 12
本章小结 12
知识拓展 12
复习思考题 13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4
第一节 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简图的
绘制 14
一、机构的组成 14
二、运动副的分类 16
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7
第二节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1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21
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1
第三节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
事项 22
一、复合铰链 22
二、局部自由度 23
三、虚约束 23
本章小结 25
知识拓展 26
复习思考题 26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28
第一节 概述 28
第二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
应用 29
一、曲柄摇杆机构 29
二、双曲柄机构 30
三、双摇杆机构 31
第三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 31
一、改变相对杆长、转动副演化成
移动副 32
二、选用不同构件为机架 32
第四节 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及
几个基本概念 35
一、铰链四杆机构中有曲柄的
条件 35
二、压力角和传动角 36
三、急回运动和行程速度变化
系数 37
四、机构的死点位置 38
第五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39
一、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设计四杆机构 39
二、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
机构 40
三、按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
四杆机构 41
四、按给定点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
机构 43
五、运用连杆曲线图谱设计四杆
机构 44
六、连杆曲线的绘制 44
本章小结 45
知识拓展 45
复习思考题 45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间歇机构 48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48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 48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49
第二节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 51
一、凸轮机构的运动循环及基本
名词术语 51
二、从动件运动规律 52
三、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55
第三节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56
第四节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60
一、凸轮的廓线方程 60
二、刀具中心轨迹方程 61
第五节 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61
一、滚子半径的选择 61
二、压力角的校核 62
三、基圆半径的取值对凸轮机构的
影响 63
第六节 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64
一、间歇运动机构 64
二、组合机构 71
本章小结 72
知识拓展 72
复习思考题 73
第五章 齿轮机构 75
第一节 概述 75
第二节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77
一、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77
二、共轭齿廓 78
第三节 渐开线齿廓 78
一、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 78
二、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80
第四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及其
啮合传动 81
一、齿轮轮齿各部分的名称和
符号 81
二、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82
三、一对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83
第五节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变位
齿轮 86
一、仿形法 86
二、范成法 87
三、根切及避免根切的最少齿数 88
四、变位齿轮 90
第六节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90
一、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
及主要啮合特点 90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和
正确啮合条件 91
三、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和
最少齿数 93
第七节 锥齿轮机构 95
一、锥齿轮的特点和应用 95
二、锥齿轮齿廓的形成 96
三、背锥和当量齿轮 96
四、直齿锥齿轮啮合特点 97
第八节 蜗杆机构 98
一、概述 98
二、蜗杆机构的正确啮合条件 98
三、蜗杆机构的主要参数和几何
尺寸 99
四、蜗杆机构的传动比及转向 101
五、蜗杆机构的滑动速度与
效率 101
本章小结 102
知识拓展 102
复习思考题 103
第六章 轮系 105
第一节 轮系的类型 105
一、定轴轮系 105
二、周转轮系 105
第二节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06
一、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106
二、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 106
三、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 107
第三节 基本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08
一、周转轮系的组成及类型 108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09
第四节 混合轮系的传动比 111
一、区分基本轮系 111
二、列出基本轮系传动比方程 111
三、联立求解 112
第五节 轮系的功用 114
一、实现大传动比的传动 114
二、实现远距离的两轴间传动 114
三、实现变速、换向传动 114
四、实现分支传动 115
五、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15
本章小结 115
知识拓展 116
复习思考题 117
第七章 齿轮传动 120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
准则 120
一、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121
二、设计计算准则 122
第二节 齿轮材料、许用应力及齿轮
精度 123
一、齿轮的常用材料 123
二、许用应力[] 124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126
第三节 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127
一、轮齿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 127
二、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28
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130
第四节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
计算 131
一、强度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31
二、主要参数选择 132
第五节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
计算 134
一、轮齿间的作用力 134
二、强度计算 135
第六节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38
一、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138
二、强度计算 139
第七节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139
一、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
准则及常用材料 139
二、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40
三、蜗杆传动强度计算 141
四、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 143
第八节 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143
一、齿轮的结构 143
二、效率及润滑 145
本章小结 147
知识拓展 147
复习思考题 148
第八章 带传动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带传动类型和传动形式 150
二、带传动的优缺点 151
三、V带传动 151
第二节 V带和V带轮 152
一、V带的结构和规格 152
二、带轮 153
第三节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155
一、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55
二、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157
三、带的弹性滑动、打滑和传
动比 158
四、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
准则 158
第四节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59
第五节 同步齿形带传动简介 165
一、同步齿形带传动的特点 165
二、同步齿形带的应用 166
三、同步齿形带的结构 166
本章小结 166
知识拓展 167
复习思考题 167
第九章 链传动 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一、链传动的组成 169
二、链传动的类型及特点 169
三、链传动的应用 170
第二节 传动链和链轮 172
一、传动链的类型和结构 172
二、套筒滚子链链轮的结构 174
第三节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
参数选择 175
一、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 175
二、参数的选择 175
第四节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76
一、主要失效形式 176
二、额定功率曲线图 177
三、设计计算 178
第五节 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181
一、链传动的布置 181
二、链传动的润滑 182
本章小结 183
知识拓展 184
复习思考题 184
第十章 连接 186
第一节 螺纹连接的基础知识 186
一、螺纹的形成 187
二、螺纹的分类 187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 188
四、螺纹的特点和应用 189
第二节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
自锁 190
一、矩形螺纹 190
二、非矩形螺纹 191
第三节 螺纹连接和螺纹连接件 193
一、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193
二、螺纹连接件 194
第四节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195
一、螺栓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和
计算准则 195
二、螺栓的材料及许用应力 195
三、松螺栓连接强度计算 197
四、紧螺栓连接强度计算 197
第五节 设计螺纹连接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203
一、螺纹连接的预紧 203
二、螺纹连接的防松 204
三、影响螺栓连接强度的因素 206
本章小结 209
知识拓展 209
复习思考题 210
第十一章 轴 212
第一节 轴的类型和材料 212
一、轴及其分类 212
二、轴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 213
三、轴的材料 213
第二节 轴的结构设计 214
一、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215
二、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216
三、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217
第三节 轴的工作能力计算 218
一、轴的强度计算 218
二、轴的刚度计算简介 222
三、轴的振动稳定性概念 223
第四节 轴毂连接 223
一、键连接 223
二、花键连接 227
三、销连接 228
四、过盈连接及成型连接 229
本章小结 229
知识拓展 230
复习思考题 231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232
第一节 摩擦、磨损基本知识 232
一、摩擦 232
二、磨损 233
三、润滑 234
第二节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236
一、向心滑动轴承 236
二、普通推力滑动轴承 237
第三节 轴承材料和轴瓦结构 237
一、轴瓦材料 238
二、轴瓦结构 239
第四节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校核
计算 240
一、非液体摩擦径向轴承的计算 241
二、非液体摩擦推力滑动轴承的
校核计算 242
第五节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及其他滑动
轴承简介 243
一、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 243
二、含油轴承 244
三、尼龙轴承 244
本章小结 244
知识拓展 245
复习思考题 246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247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
和代号 247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 247
二、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48
三、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249
四、滚动轴承的代号 249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其选择
计算 251
一、失效形式 251
二、轴承寿命的计算 252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258
一、轴承的固定 258
二、轴承组合的调整 260
三、滚动轴承的配合 261
四、轴承的装拆 261
五、滚动轴承的润滑 261
六、滚动轴承的密封 262
本章小结 263
知识拓展 263
复习思考题 264
第十四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265
第一节 联轴器 265
一、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265
二、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266
三、弹性联轴器 268
第二节 离合器 269
一、牙嵌离合器 269
二、摩擦离合器 270
三、电磁粉末离合器 271
四、超越离合器 272
第三节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273
一、类型选择 273
二、型号和尺寸选择 273
本章小结 274
知识拓展 274
复习思考题 275
第十五章 机构的平衡 276
第一节 机构的平衡 276
一、完全平衡 277
二、部分平衡 279
第二节 刚性转子的平衡 281
一、绕固定轴回转构件的惯性力
平衡 281
二、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282
三、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283
第三节 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285
一、静平衡实验 285
二、动平衡实验 285
三、现场平衡 287
第四节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287
第五节 挠性转子动平衡描述 288
本章小结 289
知识拓展 289
复习思考题 290
附录A 常用标准 293
参考文献 296
|
內容試閱:
|
前 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等本科院校也逐渐演变成研究学术型和应用就业型两大类。作为知识传承载体的教材,在应用就业型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应用型教材比较缺乏,其发展远远滞后于应用就业型人才培养的步伐,这势必影响人才的培养。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大局下,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前提,重点加强应用技能与理论的结合培养的原则,加大实验、实践的力度,结合大连工业大学的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打造的贯穿式立体化精品教材。本书由大连工业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组织编写,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非机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以提高学生毕业应知应用能力为宗旨,按照企业对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重点内容配备了视频、音频、动画;借助二维码技术,为每章节设置了多个二维码,通过扫一扫方式,让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学习,实现了教学中的互联网 碎片化。
本书通过互联网式的碎片化教学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国家的教学改革事业起到启航者的作用。本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实现了教师的精品课程与教材编写的结合,也向精品教材方向迈近了一步。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刘艳秋第一、第六、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章,王蔓第五、第七、第十、第十五章,胡建忠第二、第三、第四、第八、第九章。全书由刘艳秋主要负责,初家鹏主审。
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编写的时间,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