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艺术设计概论

書城自編碼: 32450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尚争妍王珊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98698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NT$ 302.0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NT$ 307.0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NT$ 359.0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售價:NT$ 826.0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NT$ 354.0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NT$ 302.0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NT$ 411.0
元宴
《 元宴 》

售價:NT$ 97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66
《 电力电子技术 》
+

NT$ 324
《 艺术概论教程(第2版) 》
+

NT$ 274
《 建筑装饰材料 》
編輯推薦:
1.理论具有针对性。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岗位对其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本书重视艺术设计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概念、原理表述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书在注重吸收新知识、采用新准则、强化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便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本书配有大量图片。图片与艺术设计领域密切相关,供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设计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探讨;课后设置了相关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提出解决方案,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內容簡介:
本书针对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能力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等方面而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要讲述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②理论讲解和图片欣赏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本书主要内容有:导论,现代主义之前的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艺术设计的范畴,设计的要素、方法和程序,设计美学,设计的趋势。本书可作为本科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对艺术设计知识有兴趣的人士的自学用书。
目錄
1.1
 艺术设计概述. 1
1.1.1
 设计从造物开始 1
1.1.2
 造型观念的发生 2
1.1.3
 作为文化的艺术设计 5
1.1.4
 艺术设计的概念和范畴 6
1.2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 7
1.2.1
 人的需求 7
1.2.2
 市场需求 8
1.2.3
 设计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9
本章小结. 10
习题. 11
2.1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12
2.1.1
 陶瓷工艺 12
2.1.2
 青铜工艺 17
2.1.3
 玉、漆、木、染织等工艺 19
2.2
 西方古代的艺术设计. 25
2.2.1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工艺美术 25
2.2.2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27
2.2.3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29
2.2.4
 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 32
2.2.5
 欧洲近代的工艺美术 33
本章小结. 36
习题. 37
3.1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兴起. 38
3.1.1
 现代设计的文化与技术环境 38
3.1.2
 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 39
3.2
 包豪斯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41
3.2.1  包豪斯与格罗皮乌斯 41
3.2.2  基础课程与设计教学 43
3.2.3  大师与杰作 43
3.3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与现代设计. 45
3.3.1  美国的现代设计 45
3.3.2  其他国家的现代设计 47
3.4 后现代主义设计. 48
3.4.1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 48
3.4.2  大众文化与波普艺术设计风格 49
本章小结. 50
习题. 51
4.1 设计的分类. 52
4.2 工业设计. 53
4.3 视觉传达设计. 53
4.4 环境艺术设计. 54
4.5 染织与服装设计. 55
4.6 动漫设计. 57
本章小结. 59
习题. 59
5.1 设计要素. 60
5.1.1  设计材料 60
5.1.2  设计构成 61
5.1.3  设计师 62
5.2 设计方法. 63
5.2.1  方法论与设计方法论 63
5.2.2  现代设计方法 64
5.3 设计程序. 64
5.3.1  设计分析 64
5.3.2  设计实现 65
本章小结. 66
习题. 66
6.1 功能美. 67
6.1.1  功能与功能美 67
6.1.2  功能美的表现 68
6.2 形式美. 70
6.2.1
 形式与形式美 70
6.2.2
 形式美的规则 71
6.3
 技术美. 73
6.3.1  技术与技术美 73
6.3.2
 技术美的体现 74
本章小结. 75
习题. 76
7.1
 信息化社会与设计. 77
7.2
 新型消费者. 78
7.3
 缔造创新型文化. 79
本章小结. 80
习题. 81
內容試閱
第1章 导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定义、特征、范畴和意义。
2.理解艺术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3.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明确它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1.1 艺术设计概述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类开始学会了制造工具。人类造物的开始也是设计的开始,是人类文明的开端。正如《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指出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也就是说,动物的生产只是和它的生命本能有关,而人则能做到脱离肉体本能欲望来进行生产,人能够用自己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即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凭借感觉系统有意识地改造和创造器物。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熟,科学和审美、道德尺度、价值判断以及社会意义等都越来越成为对造物行为的要求、限制和评判标准,并且也在不断改造和创造着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
石器是人类最早的造物。现今发现人类最早使用和制造的石器距今约200 万年前,20 世纪30 年代英国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见图1-1)发现了数量众多、样式各异的石器,这些石器大多是用砾石制成的软砸器(见图1-2),还有盘状器、球状器和多面体器等,这种造物非常原始简陋,但是都是经过思考而有意识制成的。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使原始人类能够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中与自然和野兽作斗争,发展生产,维护生存。也就是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起,人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人完成了自身的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会设计的人。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代又分别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上百多万年的时间长河中慢慢学会了对石器进行进一步加工,这标志着人类的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了进一步发展,人类逐渐总结和把握了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对形体、造型的认识,同时人的美感意识也萌生了出来。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已经从原初的粗石器过渡到趋于精致的细石器。如1973 年在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郊的余
姚市河姆渡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见图1-3),其中出土的石器类型更加多样,而且更趋向于专门化、定型化,甚至还出现了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的新型工具,比如,石箭、石刀、骨刀、骨针、骨鱼钩等(见图1-4)。
图1-1  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
图1-2  奥杜威峡谷中的软砸器
图1-3  中国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
图1-4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和骨制品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工具为标志。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广泛地采用磨制技术制造石器,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工具的坯胎后,再经磨制进一步加工,这就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和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美观。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是,考古出土的骨镯、骨珠、骨雕残片、骨牙串饰以及一些有装饰的工具表明磨制石器的出现(见图1-5),除了使刃部更加锋利的实用功能之外,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看出,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形成了设计意识,这种原始的对石器的设计揭示了人类在早期造物活动中萌生的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基本的设计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造物即造型,一部人类的造物史也是一部器物的造型史。从造型的角度审视造物的历史不难发现,从原始人类打制石器开始,人类就有了对形的认知和感受,并且实际上,人类对形的认知应该是早于造物的。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而大部分物质是有形的,人类和自然界的物质实体打交道,必然会时时刻刻感受到形的存在。不管是占主导地位的视觉,还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都帮助人类探察着世界的种种形状、特征和变化。从感觉到知觉,从意识到认知,进而到通过造物对形态加以改变和塑造,人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造型观念。
图1-5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物品
人类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形的感觉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可是人类能感觉到形,并不意味着能够创造形。也就是说,即使心中有形,要在造物中体现出来也是需要技巧的。而这种技巧的取得,与人类的心智,或者说心手合一创造器具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时常能够在任何一本艺术史书中看到原始人类在洞穴古岩壁上留下的图形(见图1-6),不管是出于神秘的宗教原因还是实际的功用原因,都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对形的有意识地把握和表现。之后,人类除了能够绘制平面图形外,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对形的认知能力和造型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此,立体器物、器具的形也逐渐被人类所掌握。
原始陶器的设计是人类造物史和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的
方式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由人创造的器物。在长期的实践
中,人类掌握了黏土经火烧后的变化,从而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变化来烧制陶器,并且黏土在水的作用下可
塑的性质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被获知。考古发现的原始社会用黏土塑造的动物形象,就可以看成是人
类在进化过程中造型意识的积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陶器经历了一个由器形简单、制作粗糙、品种少、火
候低到器形复杂、制作精致、品种增多、火候高的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以蒸煮食物的炊器和食
器为主;中期炊器和食器种类增多,且出现了盛器;晚期又出现了饮器。早、中、晚三个时期陶器的品质、
颜色、种类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成型方法由泥片贴筑、泥条盘筑发展到轮制成型的半机械方式,烧制方法
也由平地堆烧发展成使用陶窑烧制。此外,陶器的装饰也成为陶器造型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加固陶坯的作
用,而且也发展出了不同的地域和时代审美特征(见图1-7 和图1-8)。
图1-7  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盆和船形彩陶壶
图1-8  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的涡纹彩陶罐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鬲
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造型,人类对形态的感知和掌握经历了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历程,可以说人类今天发达的造型能力,以及这个充满形态各异的物的人造世界,都是在原始人类开始绘制岩画、打制石器、烧制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造物到造型,人类的设计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文化和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的源头始于造物,造物标志着文化的诞生。一方面设计的历史在佐证着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设计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文化世界。
什么是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苏联学者卡冈认为: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各种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范围,即包括社会的人的能动性形式的全部丰富性。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阿兹曾把文化分为三类:物质文化、社会关系以及艺术宗教、伦理等方面。可见,文化包含着不同的方面,对文化的解释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不管角度如何,普遍意义上他们都承认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系统里的一个子系统,文化实质上就是人化,即人的劳动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始于造物的艺术设计具有两重性质,一是属于物质;二是属于意识。属于物质是因为从器物到建筑, 从工具到用具,衣、食、住、行、用的所有物品和自然物一样都具有物质属性;属于意识源于它们和自然物的区别,它们是根据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具有人工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和人的需求、社会价值等方面发生联系。
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大范畴的基本形态,它首先是物质的,但是设计过程却是设计各种形态的文化内容,因为设计是以观念的构思构成的产品的表象,可见的、输出的物质产品只是整个设计过程的目的和结果。设计过程不仅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价值为依据,同时还要综合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最终将文化在内容与形式、功能与价值的平衡下整合在器物上。
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手工艺生产阶段,设计和生产还没有各自独立,手艺匠人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意识,通过自己的亲手加工来完成产品。这时候的手工艺往往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因此与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比较接近(见图1-9)。
图1-9  手工艺时期莫里斯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在大机器生产出现以后,生产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了,设计和生产也各自独立。这个时候,科技、审美、市场等因素在更大的范围内影响着设计活动,时至今日,设计和人的生活方式、社会需求、生态环境等都发生着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可见,设计不只是作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更是以一种不可估量的方式渗透在文化系统的方方面面。
设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是改变客观世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劳动,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反映着人的需求、意志和经验,与判断、直觉、思维和决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广义的设计外延可以延伸到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领域;狭义的设计专门指有关美学的实践领域, 甚至只限于实际应用范畴之内的构思和创造。
从词源上看,Design 来源于拉丁语Designara,之后从拉丁语演变到英语的数百年里,Design 一词的词义内涵和重点不断发生变化,18 世纪以前,Design 的词义仍然被限定在艺术范畴之内, 17681771 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其解释是: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在此意义上Design 与构成同义,可以从平面、立体、结构、轮廓的构成等方面进行考虑,当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时,就产生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直到工业革命以后,设计观念开始发生了改变,Design 的词义也开始突破纯艺术的范畴而趋于宽泛。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赋予了Design 新的内涵,重点指的是漆工、陶工和金工等与图案相关的手工制品的表面装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将设计纳入学科体系,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基本形成。
1974 年第15 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对Design 的解释是:美术方面,设计常指拟订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心中或者制成草图或模式的具体计划。产品的设计首先指准备制成成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设计通常要受到四种因素的限制:材料的性能、材料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整体上各部件的紧密结合、整体对于观赏者与使用者或受其影响者所产生的效果。产品设计图案就是应用艺术作品。在美术中,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过程,而在建筑过程中设计则仅是体现适当观念与经验的简明记录。在建筑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艺术性和工艺性有融合为一的趋势,这也就是说,建筑设计师、工艺工人、制图员或工艺美术设计师既不能仅仅根据公式进行设计,又不能如同画家、诗人或音乐家那样自由设计。在各种艺术特别是艺术教学方面,设计一词含义广泛,尤其指构图、风格和装潢而言。用作构图时,设计指物件所具有的各种内在关系的体系(人们以分析的眼光,认为这种体系是脱离物件的部分或整体而孤立存在的)。拉斐尔所作《圣母立像》的设计,就是取的这个意义。新古典派的设计是指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设计。满地花纹设计图案,就是布满一定面积而规律性地反复出现的装饰花样。
20 世纪初,Design 的概念传入我国,当时被翻译成图案美术工艺工艺美术等,那时候没有使用艺术设计这个术语;80 年代所谓的工艺美术既包括传统手工形态的工艺美术,又包括现代设计;至于艺术设计被放进教学研究领域,则是90 年代以后的事。Design 与汉语设计 一词在本质上倒是一致的,与汉语意匠、图案等词义相近。
设计的范畴与分类因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社会审美标准及艺术形式的变化所致,与时俱进。基础的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见图1-10)、视觉传达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览展示设计)(见图1-11)这四大主导专业,它们作为设计艺术大系统的子系统,构建了各自的学科体系,形成了设计艺术大系统的核心层面。正是由于艺术设计的学科范围是不固定的,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这导致设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展。比如,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会需要艺术设计的深度参与。
图1-10  设计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于1929 年在
图1-11  中国当代设计师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巴塞罗那椅
1.2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
柳冠中先生说,设计是一种人类生存与大自然共生最早的智慧,也是人类社会关系进化分工的智慧;设计是人类远早于科学艺术的一种需求与行为。①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造物行为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并且创造出了人类的文明。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由动机支配,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根源于人的需要。那么,既然造物与需求有联系,人和动物都会造物,但是为什么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曾指出: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己本身看作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②
因此,发端于原始造物的设计行为满足的也不仅仅是人的天然欲求,在更大限度上,它满足的是人类自己创造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见图1-12),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不同需求导致人类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上述五种需求的内在规定性。
最初的造物源自人类的生存需求,人类制造出不同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使自己适应自然环境,发展生产。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自觉地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需求,开始重视生活用具的审美性特征, 不再满足于物的功能性需求。并且随着意识的增强,各种渗透着不同文化内涵、宗教思想,体现着等级秩
①.柳冠中.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J].设计,201312.
②.马克思.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序、社会意识的造物开始出现。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的历史,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在不同语境下生成的设计物, 其中包括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以及巴洛克风格的服饰等,不论在现代人看来它们是奢华还是怪异,不论其背后的意识支撑是贵贱还是尊卑,它们都是所属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有人说, 这样的设计不符合真正的设计理想,它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产物。在现代主义之前,设计的合法身份就是建立在包含政治、经济体系在内的广义的社会制度之上的,可是这仍然在满足人的需求,即便满足的是统治者的需求,即便这不符合普世性的现代设计理想。
由此看来,造物的丰富性是以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为支撑的,从人的需求的丰富性来看,人的需求又往往是自己创造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延展。人类在满足需要中实现自我佐证,不断进步的设计行为构成着我们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着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着新的需要,所以,伯格森才会说人才是进化的条件和结局。
设计是一种艺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设计不同于其他纯造型艺术,它是人类有计划、有理性、合乎特定目的的造物行为,是一种功利性的经济行为,是艺术有价的市场行为。所有的设计目的都是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它的产生就是依据其绝妙的实用性。虽然设计有其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但设计的根本价值并不体现在自我表达和美学探索上。
设计和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商品交换的市场也随之产生和扩大。在手工业商品时代,也就是18 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的商品生产时代,设计并没有独立成为一种职业或者行业,设计与生产是合二为一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厚,设计更多地为小范围的日常需要或者特权贵族的需要而存在。当然,设计与市场之间依然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设计适应着小范围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产品功能和样式也往往跟随市场的需要。
18 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商品越来越丰富,市场随之扩大,在经历过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猛增、产品粗糙的探索阶段之后,设计终于从生产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而不可或缺的部门, 更好地帮助产品适应着市场的需要。这个时候,市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品交换的场所,它也具备了调节功能,成了经济竞争的场所。另外,它还具备了反馈功能,成了信息汇集的场所。商品的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决定着其能否通过市场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需求成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和衡量尺度。
对于现代设计而言,设计与市场的关系极为密切,市场需求就是消费需求。为了使设计的产品流通到消费者那里并被接受,设计师就必须综合考量设计产品的适用性、价格水平、消费者真实需求、使用舒适度与方便性、美感等问题,因此,市场调研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设计与市场的博弈中,设计既有对市场的适应,同时又有对市场、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对市场的适应表现在满足市场需求、使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期待方面;而设计对市场的引导则体现在设计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上,如果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设计、新产品,当它进入市场的时候如果能够博得消费者青睐, 那么就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消费市场。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创造市场的概念也是现代设计兴起之后才被提出来的。举个例子来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 Watch(见图1-13)就是
设计创造市场的成功案例。虽然手机让手表越来越变得可有可无,但Apple Watch 重塑了这种平衡。所有的数据都与iPhone 同步,使得手表成为日常科技产品的中央控制台。新的产品刺激了人们新的欲望, 正是有许多善于创新的设计师,进一步推出新的设计产品,创造了新的消费理念,才开拓了新的市场,引领了新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果以时间为轴,那么每个时代有特定的设计坐标。而这个坐标所依据的往往是它所对应时空的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不管是河姆渡人建造的草毡茅房,封建社会老爷、官员高高所居之庙堂及供太太、小姐闲庭信步的花园府邸,还是当代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时过境迁,所造 之物一直在变,但是设计的本源从来没有变过。每一个物件都存在于当时社会产业链的关系中,社会和技术即便发生大的改变,人类的衣、食、住、行是不变的,草屋、庙堂、府邸、楼房从根本上都是为了遮檐避雨,为了人的居住和生活,也就是说目的是一样的。按照柳冠中先生的说法,设计师对时间、空间应该有一个更宏大的理解。文脉是上下文的界面,它更应该关注下文,当文化存在的语境改变时就需要设计师去创造新的文化。在设计师的概念里,空间不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个场域,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宇都在暗示人们应有的行为。空间设计是一种引导,它要处理放肆和约束的关系,产品设计也是如此。同样,时间
也不是一个静止的点,而是一个过程。做设计绝对不能仅仅讲技术、讲造型、讲时尚,而是要吃透人和社会的概念。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创造,它创造的是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或者说是使用方式。
设计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生活之本意首先是人能在自然界存活,正如人类最初没有设计的原始的
质的生活一样。文明发展以后,人类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有条件地追求生活得更好,这便是设
计发展的基础。从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变化最大、关系最密切的时代应该是设计职业化以来的当代,
设计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在后现代阶段或者说是后工业的当代社会,出现了
很多具有非物质内涵的设计,一方面是智能化产品、虚拟界面的设计等;另一方面还有从使用方式到
情感激发的人机关系角度所做的人性化设计(见图1-14)。这样的设计努力将技术和情感等非物质因素
物化到设计产品中,可以说将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生活成为设计的目的,设计成为人类艺术化生活
的工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