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社会学视域下的翻译家研究、比较文字视域下的福克纳影响研究,以及翻译家的当代翻译文学史地位研究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成果也将为学界的进一步穷其精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翻译家李文俊不同时期的文学译介活动和翻译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做理论层面上的升华。本书在研究中借鉴了社会学理论,为翻译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角度探讨译者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捕捉其生存心态影响下的翻译观和翻译策略,有助于全面考察其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目錄:
|
序 一 查明建 i
序 二 陶洁 v
前 言 viii
第一章 绪 论 001
1.1 李文俊及其对文学翻译的贡献 002
1.2 比较文学与社会学视角下的翻译家研究 016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25
第二章 李文俊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翻译观 029
2.1 翻译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 031
2.2 李文俊的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文学意识 035
2.3 李文俊文学翻译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045
目 录
A STUDY OF
LI WENJUNS
LITERARY TRANSLATION
xii
第三章 李文俊的文学翻译策略
以福克纳的译介为例 089
3.1 谋求世界文学视野与本土文学需求的契合 091
3.2 谋求变通,把控阶段式译介策略 093
3.3 掘一井而汲泉式深度译介:李译副文本
分析 101
3.4 翻译与研究的交互式成果表现 126
3.5 内容与技巧剥离式阐释策略
以意识流译介为例 134
3.6 《喧哗与骚动》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 152
第四章 李文俊与新时期文学
以福克纳译介的接受与影响为例 165
4.1 新时期外国文学场域中译者能动性及受制约
因素 168
4.2 新时期福克纳译介的两部重要作品:
《福克纳评论集》和《喧哗与骚动》 178
4.3 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李文俊影响 181
4.4 国内福克纳研究中的李文俊因素 210
目 录
xiii
第五章 李文俊翻译文学的文本分析 221
5.1 小说翻译 223
5.2 戏剧翻译 256
5.3 诗歌翻译 263
5.4 儿童文学翻译 266
第六章 多维度拓展翻译家的研究空间
李文俊研究的当代启示 271
6.1 研究结果 272
6.2 研究启示:翻译家在当代文学史中的缺位与匡正 276
6.3 研究局限与拓展空间 282
参考文献 283
附录:踽踽独行的朝圣者荣誉学部委员李文俊访谈录 295
|
內容試閱:
|
寻找与寻见
翻译活动旨在努力打破文化藩篱,是建构原著与译著间语言桥梁的一个过
程,当然,桥梁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不同文化、语言间的差异性。从某种角度讲,
译著是原著在另一文化语言背景下的镜像再现,两者可以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
完全重合。在这个遗憾艺术的前提下,无限接近原著的试图构成了译者翻译
活动中精神上的彼岸世界。这个跨度蕴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容纳着
译者自身一切的个人特质,放大了译者之间的差异性。这种有限中的无限滋养出了
优秀的翻译家,派生出了诸如傅雷之于巴尔扎克、草婴之于托尔斯泰、李文俊之于
福克纳等一系列译著、原著、译者之间类似于三位一体的读者印象;同时,这种
几近固化的印象也是翻译家们卓越性的体现。故而,对翻译家的研究是对译者
特殊性与普遍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一种把握与衡量,是个体意义上对翻译理论的印
证,是对他们贯穿于翻译活动中的那种难以言传的通感的实质性感知与探究。
对一位翻译家的评判不仅是翻译专业领域内的结论,从时间的角度讲,
也延伸到了历史经验的范畴。歌德说:没有人能论断历史,而只能以其自
我体验历史,这并非意味着历史的不可知,而是说明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
的价值参考坐标,并将产生不同的结论。诚然,伟大如莎士比亚,也在其身
后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波峰浪谷般褒贬不一的评价。故而,研究当代翻译
家,收集、整理其亲自口述、亲历的第一手材料尤为重要,可以尽量避免因
他者转述所导致的信息丢失与不确定性,为其未来的历史定位提供鲜活
的素材。盖棺论定本质上不应是一种僵硬的理念,而是对时间维度的理
解,包含着对更多清晰历史材料的等待。未来的结论可以参考今日的述评,
也可以无关,但理应建立在尽量翔实的细节基础之上;所谓科学,不是提供
更多的假设与容纳更多的含混不清,而是不断地证伪。
本书缘起于本人2008年的翻译实践。这一年,我与同事受聘于新星
出版社,连续翻译出版了美国南方作家迈克尔马隆(Michael Malone,
1942 )的五部长篇小说。马隆的小说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触及广
泛的社会主题,探寻了美国南部的社会传统、政治体系、法律缺陷及种族
歧视等社会现象。我有幸在一段时间内沉浸于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阅读
与翻译之中,感受南方文学的魅力,感叹南方作家整体阵营的强大,更引
发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急迫。除了威廉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弗兰
纳里奥康纳、卡森麦卡勒斯、尤多拉韦尔蒂等南方作家的代表作交
相辉映,共同呈现出南方文学的魅力景观。其间,我完成了一部专著,撰
写了三篇研究论文,对福克纳、沃尔夫和奥康纳等南方作家在中国的译介
和接受情况进行了研讨和分析,并在此成果基础上,以美国南方文学在
中国的译介研究(19582010)为选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
金项目的支持。2013年,获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资助,我前往美国进
行了为期一年的专业拓展性的学习和研究。
白驹过隙,踉跄前行,一路幸有师长扶持与鼓励。我在撰写本书的
过程中,李文俊先生、陶洁先生和查明建教授或以亲历者身份,或以研究
者身份参与了我的访谈过程,我重新体验了他们曾有的精神活动,追索一
种自身未经历过,不同时代、陌生文化背景下社会活动的感知、想象与理
解,参悟他们对不同语言间冲突性与兼容性的终极探索。我亦在这个过程
中,由彼及此,完成了一次对个人自身精神生态的绿化。
首先,我与李文俊先生相识,有幸请教于前,聆听教诲。我曾先后三次在北
京朝阳区潘家园的李文俊先生府上,与他和夫人张佩芬老师(赫尔曼黑塞翻译研究专家)畅谈。我讶异于李文俊先生在福克纳译介过程中一个人的战争之艰
辛,感叹在这样一个战场上,他虔诚如一位信徒,踽踽独行于他心中的耶路撒
冷在福克纳文学圣殿的朝圣路上,义无反顾,以他那一部部长篇译著、一部
部考据全面的译述之作和一篇篇严谨、耐心的长篇译序,在时代风雨之中携手作
者共铸了中国翻译史上的辉煌一章。
幸会陶洁先生,是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经历中意义重大的一
件事情,这要感谢李文俊先生的引荐。作为威廉福克纳中国之旅的
先驱式开拓者,陶先生对国内外福克纳研究活动进行了细节清晰的回顾,
并在之后的往来信件中进行信息的甄别、改正和预判。其严谨治学与谦和
无争的处事风格令我受教。
作为我博士论文的导师,查明建教授是国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专家,我并没有太多幸运在课堂上聆听他的教诲,这使我更加执着于阅读
他的学术论著和职涯感悟,细细体味一位学者的丰厚学养和严谨治学的风
范。这种学承营养将令我受益终生。查明建教授以宽厚的鼓励和务实的指
导,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亦师亦友。我的科研经历让我自满也自卑,这表
示我有止步不前的怯懦,査教授不在我沮丧或低落的时候夸大研究的难
度,制造读博的紧张压力,却代之以共性焦虑的经验分享,无形之中让我
明白读博的深远意义。他对本书的每一次指导,都高屋建瓴地拓宽我的研
究思路,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具体的解决办法。
《寻找与寻见》是李文俊先生巴别塔丛书中的单册书名,我以之
为题,感念这几个字最能体现李文俊五十余载翻译生涯的理想和追求。对
我而言,从美国南方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到李译福克纳的影响研究,终至
李文俊的翻译思想研究,又何尝不是一段寻找与寻见之旅呢!
本书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资助出版,特此致谢。
王 春
2016年5月
于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