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借助翻译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以法庭口译员是否现身、如何现身和为何现身为主线,深入剖析法庭口译员的角色问题,并探讨口译员面临角色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除了理论分析外,还加入了口译员、法官和律师的问卷调查,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三角测量研究策略,弥补单一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作为对法庭口译员角色的一次跨学科研究尝试,本书力图打破口译研究相对封闭的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的既有成果,初步构建立体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理论框架。
|
關於作者: |
曹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口译方向)博士、专业会议口译员、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翻译专业教研室主任。有多年口译教学经验和同传及交传口译经历,口译教学研究经验丰富,撰写并发表多篇口译研究论文,主编的《新编英汉双向口译教程》获得2015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教材奖,出版专著《从双语能力到口译能力英汉口译综合能力建构》。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缘起和研究假设的提出1
一、 研究问题的缘起1
二、 研究假设的提出4
第二节研究方法5
第三节研究意义与价值7
一、 理论意义8
(一) 丰富口译员角色研究理论8
(二) 深化口译的跨学科研究8
(三) 拓展口译研究方法9
二、 实践价值9
(一) 推动法庭口译行为准则的修订10
(二) 促进法庭口译员教育的完善14
(三) 推动法律专业人士观念的转变16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框架18
第二章法庭口译概论21
第一节口译的定义和分类21
一、 口译的定义21
二、 口译的起源22
三、 口译的类型23
第二节法庭口译的定义和分类25
一、 法庭口译的定义25
二、 法庭口译的分类26
三、 法庭口译的历史沿革28
第三节法庭口译的制度规定29
一、 国外的法庭口译法规制度29
(一) 美洲的法庭口译制度30
(二) 欧洲的法庭口译制度31
(三) 澳洲的法庭口译制度32
(四) 亚洲的法庭口译制度32
(五) 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口译员角色的规定34
二、 我国对法庭口译员角色的规定34
(一) 我国古代对法庭口译员翻译行为的规定34
(二) 我国现代对法庭口译员翻译行为的规定36
第四节法庭口译员的行为准则37
一、 各国法庭口译员行为准则比较38
二、 法庭口译员行为准则分析40
(一) 口译员行为准则之准确40
(二) 口译员行为准则之中立41
(三) 口译员行为准则之隐身43
第五节法庭口译和会议口译的比较44
一、 会议口译与社区口译的不同44
(一) 会议口译的特点45
(二) 社区口译的特点45
(三) 会议口译研究与社区口译研究的区别46
二、 法庭口译的特殊性48
第三章口译员角色研究综述50
第一节口译员角色的含义50
第二节对口译员角色的传统看法51
一、 将口译员视为管道51
二、 将口译员视为文化中介者54
三、 将口译员视为帮助者55
四、 将口译员视为协调员56
第三节国内外口译员角色研究回顾与思考58
一、 文献计量方法和工具61
(一) 文献计量法的优势62
(二) 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63
二、 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立64
(一) 国外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立64
(二) 国内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立65
三、 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分析66
(一) 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来源分析66
(二) 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量分析72
(三) 口译员角色研究场域75
(四) 口译员角色研究方法分析82
(五) 口译员角色研究内容分析86
(六) 口译员角色研究学者分析90
第四节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92
一、 法庭口译研究热点与趋势92
二、 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述评96
三、 法庭口译员角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101
第四章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身份研究103
第一节作者中心论及相应的译者身份104
第二节文本中心论及相应的译者身份105
第三节译者中心论及相应的译者身份106
第四节译者主体性的内涵107
第五节译者的忠实和中立109
第六节译者身份变迁带来的启示111
第五章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112
第一节法庭口译员可能扮演三种角色112
一、 口译员隐身113
二、 口译员作为共同建构者114
三、 口译员现身114
第二节法庭口译中的人称使用和译员角色117
一、 口译使用第一人称的原则117
二、 口译员对第三人称的使用118
(一) 口译员对法庭权力不对称的反应119
(二) 口译员对听者的反应120
第三节法庭口译员的话语角色121
一、 戈夫曼的参与者角色框架121
二、 法庭口译员充当发声者、作者和责任者122
(一) 法庭口译员充当发声者123
(二) 法庭口译员充当话语作者123
(三) 法庭口译员充当话语责任者124
第六章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庭口译员角色探究126
第一节翻译社会学研究126
一、 翻译的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126
二、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转向128
三、 口译员角色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129
第二节社会实践论与法庭口译员角色130
一、 法庭口译的场域130
(一) 场域的涵义130
(二) 法庭场域中的权力关系131
二、 法庭口译员的资本133
(一) 资本的类型133
(二) 资本与支配地位134
(三) 口译员的文化资本和特殊地位135
三、 法庭口译员的惯习137
(一) 惯习的涵义137
(二) 惯习的特征138
(三) 口译员惯习的形成139
(四) 惯习对口译实践的影响141
四、 庭审中的话语资源142
五、 社会实践论视角下的法庭口译员角色144
第三节动态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147
一、 社会学角色理论溯源147
二、 角色的内涵148
三、 法庭口译员角色规范与角色行为151
四、 角色期待对法庭口译员的影响154
(一) 角色期待的涵义154
(二) 角色期待的来源155
(三) 角色期待的清晰度和模糊度157
五、 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冲突及解决途径158
(一) 造成角色冲突的原因158
(二) 角色冲突的解决途径160
第七章口译员角色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163
第一节口译员角色的问卷调查163
一、 研究对象164
(一) 法庭口译员164
(二) 法官和律师165
(三) 被告和证人165
二、 调查工具165
三、 问卷设计166
(一) 李克特量表的使用166
(二) 针对口译员的问卷设计167
(三) 针对用户的问卷设计168
四、 问卷结果和讨论168
(一) 针对口译员的问卷分析168
(二) 针对法官、律师的问卷分析201
(三) 问卷总结206
第二节法庭口译员的深度访谈研究206
一、 研究方法206
二、 受访对象背景信息207
三、 访谈结果的梳理与分析208
(一) 法庭口译员的现身问题208
(二) 法庭口译员的中立立场211
(三) 法律从业人士及证人、被告对口译员的
角色期待212
(四) 不同口译员的认知差异212
第八章结论215
第一节研究总结215
第二节研究局限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217
一、 研究局限217
二、 研究展望219
参考文献222
附录一口译员角色问卷244
附录二口译用户问卷257
附录三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访谈大纲260
附录四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261
附录五法庭口译研究文献数据库293
附录六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314
附录七Critical Link 16目录319
附录八Crossing Borders in Community Interpreting
目录331
附录九Doing justice to court interpreting目录333
附录十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职业道德守则335
附录十一澳大利亚翻译协会道德守则和行为准则342
附录十二国际译联法庭口译员行为守则368
附录十三英国全国公共服务口译员登记局行为准则373
附录十四美国司法翻译协会道德与职业准则394
附录十五美国威斯康星州州立法院自由职业法庭
口译员手册(节选)402
附录十六美国明尼苏达州法院系统口译员行为准则427
图表目录
图11研究线路图20
图31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来源分析67
图32国外口译员角色研究成果数量统计72
图33国内口译员角色研究成果数量统计75
图34国外的社区口译员角色研究场域分析79
图35国内的社区口译员角色研究场域分析82
图36国内外口译员角色研究内容分析87
图37《口译》期刊历年刊登法庭口译研究论文情况93
图38《口译》期刊刊登法庭口译论文研究主题94
图39《口译》期刊学者发表法庭口译论文篇数95
图41翻译研究范式演进和译者身份变迁104
图51口译员隐身模型113
图52口译员作为共同建构者模型114
图53口译员现身模型116
图61角色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162
图71受访者性别情况169
图72受访者年龄分布170
图73受访者学历情况170
图74受访者接受的口译教育或培训类型171
图75受访者口译实践经历分布172
图76受访者工作语言分布173
图77受访者个人年收入情况174
图78与法庭口译员的合作次数统计201
图79可接受的法庭口译员采用的策略统计202
图710不可接受的法庭口译员采用的策略统计203
图711对口译员提供文化和语用信息的态度分析203
图712法律专业人士对口译员的角色定位204
图81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结论217
表21社区口译和会议口译的区别47
表71受访者身份信息表169
表72受访者接受的口译教育培训种类表171
表73受访者一年中的口译实践次数表172
表74口译员背景与角色看法的相关性表176
表75法庭口译员的角色看法表179
表76口译员性别与角色看法表180
表77口译员年龄与角色看法表(一)181
表78口译员年龄与角色看法表(二)181
表79教育背景与口译员角色看法表182
表710口译教育内容与口译员角色看法表183
表711口译实践经历与口译员角色看法表184
表712收入与口译员角色看法表(一)187
表713收入与口译员角色看法表(二)188
表714口译员背景与角色行为的相关性表189
表715口译员角色行为表191
表716口译员教育背景与角色行为表193
表717口译员口译实践经历与角色行为表194
表718口译员收入与角色行为表195
表719口译员人称使用情况表196
表720口译员人称转化原因分析表197
|
內容試閱:
|
法庭口译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交际各方对法庭口译员角色的正确认识是口译员介导的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尽管不少学者已经在口译员角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突出口译员是交际的参与者,但是这些成果至今尚未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人们对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仍然是翻译机器或传声筒,各法庭口译行业组织的行为守则仍要求口译员保持绝对中立和隐身。这不仅对口译员、对交际双方是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保障司法公正。
本书以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为题,借助翻译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以法庭口译员是否现身、如何现身和为何现身为主线,深入剖析法庭口译员角色问题,并探讨口译员面临角色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除了理论分析外,还加入了口译员、法官和律师的问卷调查和口译员深度访谈,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三角测量研究策略,弥补单一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作为对法庭口译员角色的一次跨学科研究尝试,本书力图打破口译研究相对封闭的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的既有成果,初步构建立体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理论框架。
由于法庭口译研究相较其他口译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成果有限。借鉴其他场域的口译员角色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抑或是在研究内容上,都可对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因此,作者选择首先对包括会议口译、社区口译在内的口译员角色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不同于单纯依赖定性评价的文献综述,本书建立了国外和国内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文献来源、文献数量、研究场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者等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口译员角色研究取得的成果,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更加客观地提供一个该领域全景式的研究概览。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聚焦法庭口译员的角色问题,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以及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口译研究的发展和成熟迫切需要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资源。对口译员角色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努力,有助于全面、科学地认识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同于传统的口译研究,除了借鉴翻译学理论之外,作者尝试利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法庭口译员的角色问题,这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创新之处。首先,与会议口译不同,法庭口译属于社区口译范畴,其重要特点之一是与发生在真实场景中的对话和互动密切相关。而对话和互动正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社会语言学理论为我们深入剖析和理解译员角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次,口译并非发生在脱离社会的真空中的。口译活动发生在某个机构中,而这个机构处于社会环境之中。口译员的所有行为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庭口译员角色的本质,我们需要把法庭口译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来看,探索法庭口译员在这种活动中扮演的多面性角色。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将法庭口译员放在社会环境中分析,有助于找到合理的解释。
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从翻译学的视角,指出随着翻译研究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译者中心论三种范式的更替,译者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从隐形人到忠实的仆人再到积极的建构者,译者隐身的迷思得到破解,忠实和中立的内涵得到重新解读。随后,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口译员在翻译时转换人称等现身的表现,并利用参与框架理论,分析了法庭口译员在发声者、作者和责任者之间的角色切换。然后,受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的启发,探讨了可能对口译员的角色行为产生影响的司法场域的权力关系,交际参与者拥有的资本和法庭口译员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惯习。最后,在社会学的动态角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相互矛盾的角色期待、角色行为和角色规范等口译员角色冲突的根源,并从根源入手,提出了角色矛盾的解决途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口译员和用户的问卷和对资深法庭口译员的深度访问,调查现实中口译员和用户对口译员角色的看法以及口译员的角色行为。
本书的研究发现对修订法庭口译职业准则、完善法庭口译员教育以及转变法律专业人士观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关于口译员角色的规定应以功能和目的为标准,给予口译员一定的专业裁量权,为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口译员有权在法庭口译的不同阶段,根据交际目的选择是否现身、如何现身。法庭口译员教育应注重提高学员对口译员角色的深层理解,训练时可模拟庭审时的真实情景,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法官和律师往往是口译效果的评价者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通过相关研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口译员的主体地位,承认口译员是交际的积极建构者,允许口译员利用专业知识判断适时现身,对口译员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整个法庭口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便于对法庭口译和口译员角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拓展阅读,便于研究者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本书将第二章的研究中涉及的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法庭口译研究文献数据库和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文献数据库以及几本国际上较具影响力的法庭口译成果集中发表论文集和期刊特刊目录附在书后,以供参考。此外,附录中还包含各翻译行业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由于会议口译较法庭口译发展更加成熟,前者的职业规范对后者影响颇大,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属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职业道德守则和澳大利亚翻译协会道德守则和行为准则;在继承这些会议口译行业组织对口译员角色规定的基础上,诸如美国司法翻译协会、国际译联和英国全国公共服务口译员注册局等组织专门针对法庭口译员行为作了规定,在法庭口译较发达的美国,许多州也制定了法庭口译员行为准则。这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既存在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集中体现了社会对法庭译员的角色期待,是口译员角色规范的主要来源,对口译员的角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