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瓦尔登湖(博物图鉴版)

書城自編碼: 323908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3996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8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9
《 瓦尔登湖(自然文学三部曲之一,名家翻译,插图典藏。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人类的精神家园,自我修行的心灵“圣经”。) 》
+

NT$ 273
《 瓦尔登湖 》
+

NT$ 356
《 命运晚餐 》
編輯推薦:
专业:基于现代博物学的循证导向研究准确:30+家国内外物种数据库交叉考证丰富:插图选自3万+张作品的博物画库典雅:全彩印刷,高阶纯质纸用材,软精装工艺新书上市期间,晒订单小票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晚成 即可参与定制博物画手机壳活动每月开奖一轮,每轮2个名额
內容簡介:
本书既是著名的自然散文集,也是重要的博物观察笔记,详尽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在这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尝试中,梭罗内心交织着渴望与失望、认可与怀疑、坚定与迷茫,表现了他挑战个人乃至人类界限并以此获得人生力量的态度。
關於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博物学家、思想家。他以隐居湖畔和多次远足的体验写下了无数动人的作品,对美国自然文学写作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关怀自然并具个体生命体验的文体风格,这一写作关注人类在险恶环境下的生存体验与生命本质。
目錄
001 Chapter 1 质朴生活083 Chapter 2 我在何处活,为何而活105 Chapter 3 读万卷书119 Chapter 4 声143 Chapter 5 离群索居155 Chapter 6 访客173 Chapter 7 青青豆叶191 Chapter 8 乡民199 Chapter 9 湖229 Chapter 10 雨中田园241 Chapter 11 更深层的法则255 Chapter 12 与兽为邻273 Chapter 13 温暖的小木屋291 Chapter 14 老居民、冬日访客311 Chapter 15 冬日里的野兽325 Chapter 16 冬天的湖341 Chapter 17 春367 Chapter 18 尾声
內容試閱
序:生活在别处“要做一个哲学家,不仅要有敏锐的思想,不仅要建立起一个学派,而且还要热爱智慧,以便遵照智慧的指引,去过一种简朴、独立、洒脱和虔诚的生活。”《瓦尔登湖》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一本书,在作者的有生之年备受冷遇; 这一本书,是美国自然文学之典范; 这一本书,与《圣经》一同被认为是塑造灵魂的文本;这一本书,让千千万万的人遐思沉醉。1845 年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位哈佛大学 28 岁的毕业生独自来 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湖畔,修建了一座小木屋作为自己的简单住所。 这一住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他离群索居,基本与世隔绝;他自己劳作耕种, 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他不纳税,拒绝任何政府行为,摆脱了社会制度的束缚。 除了必要的劳动,如农事和砍柴,他的剩余时间都用来观察自然,思考生活。 两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文明世界,为我们留下了《瓦尔登湖》这本书。他, 就 是“ 简 朴 生 活” 的 宗 师 —— 亨 利· 戴 维· 梭 罗(Henry David Thoreau)。《瓦尔登湖》于 1854 年出版。全书分为 18 章,以春季开始,历经秋季 和冬季,又以春季结束,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回归至起点,似世间万物 的生生不息。这是一本自白书,平实而宁静,适合独处的人们在静夜时分,万 籁俱寂之时细细品味。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身处社会生活的我们才得以窥探 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此书为镜,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梭罗无忧无虑地穿梭于神秘又奇幻 的大自然里,有一种强烈的投身荒野的激情。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财富、名 利与安逸,摒弃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享乐,过着审慎又自由的生活,与自然融为 了一体。他说:“直观的自然经历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智慧。”他根本不在意外界的眼光,隐逸仅仅是因为热爱自然,喜欢独居的生活。一个人多么美好啊,安静又平和,可以享受从清晨到黄昏的美好时光。梭 罗用了大量的语句来描绘他的生活,有人读起来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但其中 的奥妙恰隐含在这样的平实叙述中。梭罗写道:“有的时候我感到无论是怎样的人,在大自然中,他都能找到 甜蜜温柔、天真和鼓舞人心的伴侣,即使是对愤世嫉俗的人或悲观主义者 来说,也是如此。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中去,阴郁的忧思与厌世悲观之感 总能一扫而去。对于健康无邪的耳朵来说,听闻暴风雨就如同听闻伊奥勒斯的 音乐一般。勇敢而单纯的人不会轻易伤春悲秋。当我沉溺于美好的四季生活时, 我相信,没有什么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他一个人在林间,每日与一些壮美的事物为伴,思考人生的意义。“我喜爱孤独。我没遇见比寂寞更适合于我的同伴了。到异国他 乡身处人群之中,比独处屋内更为寂寞……我们的生活太拥挤,互相影响,彼此干扰。因此,我想我们彼此已失去相互应有的敬意了。”面对现世生活的纷扰、喧嚣、琐碎与附加给我们的各类价值标准与身份认同,对这样外向型的生活我们总有疲惫、厌弃之时。在那样的时刻,我们倾向于追寻一个远方的世外桃源。那里与世隔绝,被自然环抱,充满纯真与野趣。每个人都向往着自己的“瓦尔登湖”,在某一刻寄望于生活在别处。瓦尔登湖是梭罗提供给我们的一个沉静、寡欲、深思、澄澈的梦境。我们 伏于案前,翻阅书页,感受梭罗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纵横与漫游在森林的 深处、湖畔的边缘,感受鸟兽的生趣、神奇的自由。然而我们却很难如同梭罗 一样,放弃一切,深居简出,开辟土地,自己动手养活自己,过隐士一般的清 苦生活。我们与瓦尔登湖的距离,不是脚下的土地与康科德的距离,而是于世俗生 活中到自然当中去的距离。人本天然向往大自然,却又随着在社会生活的成长适应而增添了欲望,烦恼也与日俱增,渐渐地忘记自己本需要的事物。所以, 这也是欲望与本心的距离。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公元前 5 世纪告诉我们“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我们的群居生活使我们陷入了“控制自然”“人定胜天”的对立关系里。人 类开始惯于视自然为改造和征服的对象,试图控制和主宰自然。然而苏格拉底 早已昭示“任何不完美的东西,都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面对大自然的包容与力量,我们会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渺小,而我们的自我 救赎则需要朝向自身去寻找。梭罗知道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通,自然世界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栖息 地。他深谙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但他并未评判自然,而只是感悟自然。他徜徉 在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自然里,用一颗质朴之心观察与体悟大自然诗意而不失 残酷的法则。《瓦尔登湖》放弃了贪欲,表达了生活的本质,呼唤我们的天真与对自然的敏感,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孩童般、牧歌式的愉悦,同时又睿智深邃,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使我们得以掌握自己的生活。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带着一颗瓦尔登湖的心生活。毕竟 对每个人而言,好的地方,就是脚下这个地方。“人有生有死,城市有起有落,文明有兴有衰,唯有大地永存。”译者2018 年 3 月于喻家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