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內容簡介: |
《阴山北麓茂明安草原一隅----内蒙古达茂旗明安镇巴音杭盖嘎查调查报告》
本书全面展示解放以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白音杭盖嘎查自然、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牧民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以便反映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嘎查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情况。
《塔木沁草原上的嘎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调查报告》
东苏旗(即苏尼特左旗)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地处边境,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是内蒙古边境地区蒙古族聚居点的一个典型。作者是从当地走出来的高校老师,对家乡情况较为了解,又多次回乡进行调查,所得基层档案资料较为珍贵。
|
關於作者: |
《阴山北麓茂明安草原一隅----内蒙古达茂旗明安镇巴音杭盖嘎查调查报告》
铁柱,男,蒙古族,1961年6月生,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蒙古族文化和民族史。出版专著、合著等6部,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教育部、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几项,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
《塔木沁草原上的嘎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调查报告》
牧仁,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1978年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边疆民族史、北亚游牧民族历史与文物方面。主持并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3项。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秦汉史论丛》以及蒙古国《游牧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
目錄:
|
《塔木沁草原上的嘎查》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1
第一节 基本情况/1
第二节 历史与建制沿革/2
第二章 自然环境/10
第一节 地理位置/10
第二节 地形地貌/18
第三节 水文气候/19
第四节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应对/21
第三章 经济/44
第一节 牧业/44
第二节 生产生活消费/108
第三节 商品物资交流/130
第四节 生计问题/140
第四章 社会政治/149
第一节 政治体系与结构/149
第二节 社团组织/163
第三节 社会保障/164
第五章 社会生活/166
第一节 人口/166
第二节 社会交往方式/180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183
第四节 社会规范/199
第五节 文化/205
第六节 民族风俗/219
第六章 教育科技卫生/270
第一节 教育/270
第二节 科技与生活/285
第三节 卫生及保健/289
附 录/293
附录1 《苏尼特左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93
附录2 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锡林郭勒盟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
镇转移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办法(试行)/294
附录3 苏尼特左旗农业综合开发2010年乌日根呼格吉勒项目区草原建设项目实施方
案/301
附录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苏尼特羊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
公告》/309
附录5 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要事记录/313
后 记/316
《阴山北麓茂明安草原一隅》目录
序 言/1
前 言/1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自然环境/1
第二节 建制沿革/16
第三节 族系源流/20
第四节 人口/23
第二章 基层组织/27
第一节 嘎查党支部/27
第二节 嘎查委员会/34
第三节 共青团和妇女联合会/38
第三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禁牧/40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40
第二节 实施全面禁牧/42
第四章 经济/60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60
第二节 经商与其他/77
第三节 外出务工/85
第四节 牧民经济收入和支出/86
第五节 贫困问题/95
第五章 社会生活/97
第一节 婚姻家庭/97
第二节 衣食住行/107
第三节 传统节日/146
第四节 传统祭祀/149
第五节 人生礼俗/158
第六章 文教卫生与宗教信仰/161
第一节 文化/161
第二节 教育/182
第三节 医疗卫生/190
第四节 宗教信仰/194
附录1 实地调查日志/197
附录2 主要参考文献/210
后记/212
|
內容試閱:
|
序言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是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内蒙古自治区既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又是中国边疆地区,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子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课题的整体设计,内蒙古自治区需要调查13个典型村。由于多年合作关系,项目主持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决定依托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委托院长于永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毕奥南研究员共同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的子项目。
接受任务后,根据内蒙古地域辽阔、农村牧区基层社会类型多样的具体情况,在选择典型村时,我们考虑了以下几个标准:第一,选择的典型村应该覆盖内蒙古的东西南北。因为内蒙古东西部经济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存在诸多差别,南北风貌也不尽一致,所以典型村的选择如果集中在一个地区,很难反映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全貌。我们认为应该在内蒙古的各个盟(市)范围内,尽量做到每个盟(市)选择一个村(嘎查)。第二,需要兼顾内蒙古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类型。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有城乡结合地区,还有边境地区;有蒙古族聚居区,有汉族聚居区,有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还有蒙汉杂居地区。因此,典型村的选择必须兼顾这些类型差异。
根据上述考虑,我们在内蒙古最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原呼伦贝尔盟)选择了额尔古纳市恩和村。这个村既是中国俄罗斯族聚居区,又是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临界的边境村。从该村社会发展可以观察中国边境地区俄罗斯族经济文化变迁轨迹。
在兴安盟选择了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的国光嘎查。这是清末蒙地放垦后形成的村落,经济形态上经历了由游牧到半农半牧的演变,在民族成分上是蒙汉杂居地区。由于地理区位上处于两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省)之间,经济发展思路值得关注。
通辽市(原哲里木盟)是全国蒙古族人口聚居比例最大地区。我们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