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简称二南),是《诗经》国风*重要的内容,也是《诗经》研究中争议*多的部分。前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宏观的把握和系统性不够,而且资料也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运用文学地理学和文史考证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地方文献史料,对《诗经》中二南的名称、地域及时代进行了辨析。梳理了先秦至近现代二南研究的内容、特点及研究价值。探讨二南诗歌的文化流变,分析楚文化、周文化在汉水流域的交汇与影响。结合二南的具体作品,从婚恋文化、祭祀文化、动植物文化,论析了二南与汉水流域的关系,揭示《诗经》二南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分析了二南与汉水流域诗歌的审美特征。本书还结合《诗经》内容,从民间传说到历史遗迹,选取了在汉水流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褒姒、尹吉甫、仲山甫、召公虎等进行研究。探求褒姒故里,追寻尹吉甫与《诗经》的遗踪,评述仲山甫、召公虎开拓周代南疆的历史意义,并探析汉水流域民歌对《诗经》民歌的传承。
|
關於作者: |
刘昌安,现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负责人。在《西北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唐都学刊》《理论导刊》等刊物上发表《从看古代社会的对偶婚》《驺虞考辩》《麟之别证》《的文化价值及现代意义论析》《论诗的原始文化意义》《论植物的药用价值及文化内涵》《汉水上游神话传说述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研究》1部,合著及参编教材7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