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以文人为主线,讲述中国历代文人,尤其是近现代文人名士在创作、收藏、饮食、交友等方面的往事。作者作为名门后人,能够获得与众多近现代知名文人接触的一手资料,不但亲历视角难得,文字间流露的感怀更令人动容。作者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史研究经验,能够充分挖掘小事件中的深厚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体会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国文人悠久的精神传承。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百花谭文丛的又一新成员,精选了作者近些年来所写的关于谈吃、谈戏、谈收藏、谈风物、谈雅集、谈旧事、谈北京的散文随笔,以文人为主线予以贯穿,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不但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和生命体验,同时对历史对文化不断积累与汲取,以朴实清雅的文字,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
關於作者: |
赵珩,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从事文化史、北京社会生活史、戏曲史研究。曾发表《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阅尽沧桑活昆腔》《唱片琐谈》《关山行旅》《也说左图右史》《明清文人画》《社会群体的另一种记录》等文章,著有《老饕漫笔》《老饕续笔》《旧时风物》《彀外谭屑》《故人故事》等。
|
目錄:
|
文人画琐谈
民国时的北京画坛
月华秋水夜闻歌文人与戏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
也说名人与吃
重阳话蟹肥
薄辣轻酸潇湘味
闲话伊府面
忆灶温
漫话食鸭
儒林杏林亦相通文人与医药
博物君子今何在文人与收藏
琉璃厂旧事
碑帖杂记
温馨的彩笺
尺书鲤素的落寞有感于书牍时代的消逝
书斋案头的精致说文房
徐来小箑清风说扇
文人雅集的最后一瞥
欧美同学会与文化餐厅
京城音乐之声
春在闲情雅趣中
新式婚俗的兴盛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几千年来,文人始终是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个非常雅致的谈资。更有八雅之说: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了审美雅好与世俗生活的有效对接。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曾在宋代文人身上达到了极致,至今余韵犹存。
赵珩先生出身名门,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曾祖父赵尔丰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曾伯祖赵尔巽曾任清史馆馆长,领修过《清史稿》。父亲赵守俨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主持过二十四史点校工作。本人亦曾担任过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因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与不少前辈耆宿及文化人如启功、王世襄、朱家溍等先生多有请益。数十年间,笔耕不辍,写了许多与文人有关的散文随笔,无论是谈吃、谈戏,还是谈收藏、谈风物、谈雅集,抑或谈旧事、谈北京,都涉及了文人,皆非写作时刻意为之,零散于已出版的著作中,没有系统性地结集成册。
鉴于此,我社决定以文人生活为贯穿的主线,广涉文人与画、文人与戏、文人与吃、文人与收藏、文人与雅集、文人与婚俗、文人与生活环境等等,将先生此类散文随笔结集成册,以飨同好。
不同的读者也会各有阅读偏好,有喜欢谈吃的,有喜欢谈戏剧的,有喜欢谈掌故的,有喜欢谈文人生活态度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另外,读者也是不断有代际变化的,一代读者有一代读者的喜好。也许先生以前所出的书,有的读者没有关注到,而这次却因为偏好文人题材而有幸读到了。诚然,这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美好愿景。
百花文艺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