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编著者对作曲家创作这部作品的背景以及特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并对每一个乐章的结构、音乐特点、技能技巧、音乐形象等各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附以谱例说明,让读者一目了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音乐内容、理解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手法、掌握演奏技巧。本稿件适合于专业小提琴学习者使用,也适合于小提琴的专业比赛所用。
|
內容簡介: |
这首《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写于1917年,是德彪西完成的*后的作品,是法国印象主义*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稿件适合于专业小提琴学习者使用,也适合于小提琴的专业比赛所用。编著者在概述中,对作曲家创作这部作品的音乐特点、技能技巧、音乐形象等各方面作了简洁明了的介绍,同时,附以谱例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音乐内容。对于一些思想较深刻的作品,今天的小提琴家们大多追求*接近于作曲家原意的原始版乐谱,而不大会采用后人编订的版本,因为这样的版本很有可能歪曲作品的原意。但在音乐史上,也有很多演奏大师对作品的编订体现出特殊的价值。这个系列便是丁芷诺先生编订的著名小提琴协奏曲解读分析。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
關於作者: |
丁芷诺,江苏昆山人,生于上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的女儿。多年来她改编了深受中外听众欢迎的弦乐四重奏、小提琴齐奏、弦乐合奏等曲目。其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写出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一书,被评为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国家教委教学二等奖。她长期关心小提琴教学工作, 著有相当数量的专论。吴正瑜,丁芷诺的学生,上海爱乐乐团的首席、英国BBC爱乐乐团客座首席。
|
內容試閱:
|
上台演奏是学习小提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而同演奏家们一样,小提琴学习者在舞台上演奏的曲目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协奏曲、奏鸣曲、大型乐曲等。那么作为小提琴学习者教材的乐谱和演奏家使用的乐谱有什么不同呢?演奏家们常常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弓法和指法,这些具有个性特点的弓指法对于还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是否合适呢?是不是名气大的演奏家编定的弓法和指法就一定是最好的呢?不一定!也许这位演奏家手特别大,那么他使用的弓法和指法对手小的人而言就未必合适了。对小提琴学习者来说,需要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引领学生形成规矩准绳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意见。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向我提议能否把您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作一总结,在教学乐谱中体现?我考虑再三,欣然接受。这个契机促使我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进行了回顾、思考,将这些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将其落实在新的教学乐谱上。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摒弃时代久远的老版本中的陈旧指法或者对入门者过难的指法,同时也征集采纳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比较好的弓法和指法。
在相互的沟通中,编辑还提出,希望在乐曲前提供一些有关乐曲背景的概述文字,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一点使我想起一位德国专家所指出的中国小提琴学习者普遍存在的缺点读谱不细,有的学生甚至连速度标记、表情记号都不看,只管拉音符,更不要说对乐曲的历史时代和地域背景的了解了。我想,为每首乐曲写概述虽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这对我国小提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音乐文化缺失现象或许会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