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艾滋病人群情感调适的社会学研究

書城自編碼: 323020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侯荣庭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36269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562.0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售價:NT$ 286.0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售價:NT$ 666.0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售價:NT$ 406.0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售價:NT$ 354.0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售價:NT$ 307.0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售價:NT$ 822.0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售價:NT$ 30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37
《 河南蓝皮书: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18) 》
+

NT$ 579
《 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8) 》
編輯推薦: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艾滋病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学界的重视,但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活生生的人,其日常生活、疾病建构、生存困境、情感呈现及自身重构等社会问题依然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艾滋病的防治与研究,应该是个一体多面的工作,社会科学对艾滋病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对它的研究并不完善。总的来说,主要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方面。描述性研究集中在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和治疗上,基本实现了对艾滋病防治体系现状较为清晰的阐述,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医学和流行病学领域,而缺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不平等性、关系断裂、性别歧视、归属感、回归社会、污名化等方面的现状描述与分析,更缺少对其情感、精神与心理状态、社会态度、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解释性研究,也缺少对专门群体比如同性恋、青少年、吸毒人群、医源性感染人群的关注。
虽然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群是庞大的,但学术界对其的关注与研究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意识到,当医疗手段越来越发达之后,艾滋病逐步从一个致命疾病慢慢向慢性病靠拢,那么,如何从医疗空间过渡到社会空间,进而至生活空间,是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问题。不仅要活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采用生病叙说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30名情况各异的感染者就其生病体验的主观陈述与情感表达入手,将情感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相结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研究感染者的情感跌宕,以主体建构的视角,结合现象学的思考提出情感存在与呈现的动力机制。本书从理论层面来说,并非对特纳理论的简单应用与检验,而是将精神分析理论与情感社会学理论相结合,是一种受精神分析理论启发的质性研究,是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一种补充、完善与本土化。从实践层面来说,本书分析艾滋病感染者的情感存在与呈现,是对日常生活中情感跌宕变化动力机制的探索。既非采用实验室对照下的量化研究,也不是对温和情感的简单描述,而是在自然状态之下对强烈情感反应做出解释性的质性研究,且填补了国内著作对感染者情感研究的空白。
關於作者:
侯荣庭,1983年出生,先后获得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性社会学、精神分析、与吸毒及艾滋病相关的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研究。全程参加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我国艾滋病流行规律、疫情评估和预测方法研究的子课题(三)艾滋病毒经性传播扩散决定因素的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问卷设计,并直接带领调查队伍完成调查具体工作。参加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ILO 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艾滋病流行趋势及行为干预定量调查,任调查组组长。
目錄
第一章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1
第一节
研究主体2
一、艾滋病人群的生存现状2
二、我与艾滋病研究的遭逢6
三、研究主体:生病历程中的情感跌宕11
第二节
研究何以可能17
一、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支持17
二、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18
三、具体层面的操作执行21
第三节
研究伦理的深层考量25
一、以知情同意为前提26
二、严格遵守先无害后受益的准则26
三、时刻铭记调查的严谨性27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视角29
第一节
情感社会学研究30
一、情感社会学的发展历史31
二、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现状33
三、情感社会学的未来趋势41
四、情感社会学的本土化与土生化43
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艾滋病研究46
一、艾滋病研究的国际化46
二、艾滋病防治的本土发展51
三、艾滋病人群的情感研究55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视角58
一、情感社会学理论58
二、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66

第三章
获得性需要缺陷综合征69
第一节
证明自我需要的缺失72
一、核心自我的崩解73
二、潜在身份的失能76
三、角色身份的污名80
第二节
获益交换需要的缺乏83
一、公平就医被拒绝83
二、身份信息被利用88
第三节
群体归属需要的缺陷91
一、初级生活圈的变迁92
二、单位和社区的排斥100
三、亲朋与好友的疏离104
第四节
信任需要的缺场106
一、信任危机:预期行为带来的失落107
二、依赖困境:信任破裂引发的退出110
第五节
真实需要的缺憾113
一、与他者的共存114
二、与污名的遭逢117

第四章
获得性期望不足综合征123
第一节
期望状态的模糊性127
一、角色选择的无奈128
二、地位获得的迷茫139
第二节
期望达成的局限性151
一、新增范畴单元缺少同质性152
二、普遍范畴阻碍清晰性156

第五章
获得性惩罚泛滥综合征161
第一节
体制领域的惩罚164
一、意识形态的限制164
二、符号媒介的排斥168
第二节
分层系统的资本分配不均176
一、布迪厄四种资本的尽失177
二、情感资本的负积累180

第六章
情感呈现185
第一节
情感抑制的形成190
一、失望悲伤的痛苦体验190
二、羞愧内疚的强化改变191
第二节
负性情感的再转化196
一、置换与投射196
二、升华和反向作用198
第三节
情感的外指呈现202
一、社团单元的愤而离场203
二、范畴单元的怒而扩散205
三、宏观结构的持续恶化207

第七章
情感调适:存有与呈现的动力机制211
第一节
存有与呈现的应对视角212
一、冲突与博弈213
二、结构与功能217
三、互动与系统220
第二节
情感调适的社会效应224
一、负性情感与社会变革224
二、正性情感与社会结构226
第三节
研究反思230

参考文献232

后记244
內容試閱
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潘绥铭教授序自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艾滋病以来,人类社会在面对这一挑战的时候,先后出现了四种不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把艾滋病道德化了,认为艾滋病是对于性混乱的惩罚,艾滋病感染者是咎由自取。这种倾向在艾滋病传播的早期非常盛行,到21世纪开始衰亡,目前已经没有多大的市场。第二种倾向是把艾滋病社会性别化,片面地强调男男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自21世纪以来,这种倾向在发达国家日渐式微,但是在我国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第三种倾向是把艾滋病灾难化,过度夸大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与规模,因而错误地宣扬:艾滋病传播必定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带来灭顶之灾。这种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曾经流行,到2010年才逐渐淡化。第四种倾向是唯医学化,认为艾滋病只是一种传染病,仅仅依靠医学和公共卫生手段就足以遏制其传播。这种倾向在防治艾滋病的各个领域中一直表现得很明显。正是为了消除上述四种倾向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社会学者才获得了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历史机遇。早在20世纪末,国际学者、国际组织和具体工作者就发现了这样两个问题。其一,上述的前三种倾向危害较大,但是纯粹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学者与工作者由于学科所限很难与之抗衡,急需更加专业的人员参与进来。其二,艾滋病传播者和感染者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的,医疗与预防的各种工作也开展于其中;但是,同样由于学科所限,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人员也很难解决这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国际上开始呼吁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积极参与到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与工作中来。在我国,这一进程开始于2000年,当时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合作开展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当时艾滋病防治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而且在我国也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引进社会科学家参与这样的工作,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与具体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本丛书的主编之一景军教授牵头,2003年召开了第一次社会科学家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学术研讨会,其中的主力就是社会学家。此后,在长期实践中,社会学为防治艾滋病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的相关论文与出版的书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本丛书仅仅是万紫千红之一抹,志在创立艾滋病社会学这个新的综合学科。艾滋病社会学不仅是把社会学简单地运用于防治艾滋病,而且向着跨学科研究的光明前景前进。目前已经获得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公共卫生学与社会学的不同世界观与方法论开始擦出了火花,人的概念得以拓展,人的主体性意识得以推进,出现了发展数据收集方法的可能性。这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艾滋病社会学已经创建出不同于原学科的世界观。因此,公共卫生领域的人员才能深入各种不同的高风险人群,了解他们的知识、态度、信念与行为,而不仅仅是看病治病。同样,社会学研究者基于新的世界观,开始积极参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治疗的实践,而不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二,在思维逻辑上,双方也找到了具有相通之处的元命题:生理状况与行为特征是互相建构的。正是由于双方都接受了这个命题,公共卫生领域的人员才会努力去探讨感染者与高风险人群的求医行为,而社会学研究者也才会不断主张把预防和治疗妇科病纳入性工作者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之中。第三,在价值取向的层次上,公共卫生学与社会学双方已经超越了关爱生命这一原生的共同点,深入到新的元命题:生命在于存在,也在于质量。因此,很多公共卫生领域的人员已经越界去帮助感染者解决医保或低保问题,而社会学家则深入到感染者用药和治疗情况的探讨。由此可见,艾滋病社会学这个新的学科正在形成之中,本套丛书的出版必将为它增添新的动力。潘绥铭2017年6月29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