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1.作者团队汇聚了甲醇及其衍生物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 2.内容涵盖甲醇及甲醛、二甲醚、乙酸等几十种衍生物的理化性质、生产方法、产品分级、毒性及防护等内容,内容非常全面。
|
內容簡介: |
本书针对甲醇和甲醛、二甲醚、乙酸等20多种衍生物,重点阐述了其理化性质、生产方法、产品分级和质量规格、危险性(毒性)与防护、包装储运、经济概况、用途等内容,对我国甲醇工业在广度和深度上向下游延伸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用性强。本书可供甲醇及其衍生物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的人员使用,同时可供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錄:
|
第1章 甲醇 001
1.1 概述 001
1.2 性能 002
1.2.1 结构 002
1.2.2 物理性质 002
1.2.3 化学性质 002
1.3 生产方法 006
1.3.1 国外甲醇的工业生产方法 007
1.3.2 甲醇合成反应催化剂 009
1.3.3 合成技术的发展 011
1.3.4 中国合成甲醇工艺的选择分析 021
1.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022
1.5 危险性与防护 023
1.5.1 生产过程的污染治理 023
1.5.2 防火、防爆 025
1.5.3 防毒 027
1.6 包装与储运 029
1.6.1 甲醇的包装 029
1.6.2 甲醇的运输 029
1.6.3 甲醇的储存 030
1.7 经济概况 030
1.7.1 中国甲醇工业的发展 031
1.7.2 中国甲醇的消费与市场 033
1.7.3 全球甲醇工业 035
1.8 用途 037
参考文献 037
第2章 甲醛 039
2.1 概述 039
2.2 性能 041
2.2.1 结构 041
2.2.2 物理性质 041
2.2.3 化学性质 041
2.3 生产方法 047
2.3.1 银法甲醛 047
2.3.2 铁钼法甲醛生产 050
2.3.3 生产工艺评述 056
2.3.4 科研成果与专利 059
2.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063
2.5 危险性与防护 066
2.5.1 危险性概述 066
2.5.2 急救措施 067
2.5.3 消防措施 067
2.5.4 泄漏应急处理 067
2.6 环保 067
2.7 包装运输与储运 068
2.7.1 包装运输容器 068
2.7.2 危险化学品包装运输要求 068
2.7.3 储运要求 069
2.7.4 储运的注意事项 069
2.8 经济概况 069
2.8.1 全球 069
2.8.2 中国甲醛行业总体情况 070
2.9 用途 072
参考文献 073
第3章 二甲醚 074
3.1 概述 074
3.2 性能 076
3.2.1 结构 076
3.2.2 物理性质 076
3.2.3 化学性质 076
3.2.4 生化性质 081
3.3 生产方法 081
3.3.1 甲醇液相脱水法 081
3.3.2 甲醇气相脱水法 082
3.3.3 合成气一步合成DME 082
3.3.4 CO2加氢直接合成DME 085
3.3.5 生产工艺评述 085
3.3.6 科研成果(2008~2014年期间) 088
3.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089
3.4.1 产品的分级 089
3.4.2 标准类型 090
3.4.3 产品分析 091
3.5 危险性与防护 091
3.5.1 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091
3.5.2 应急措施 091
3.6 毒性与防护 092
3.7 包装与储运 092
3.8 经济概况 092
3.9 用途 093
参考文献 095
第4章 乙酸 096
4.1 概述 096
4.2 性能 097
4.2.1 结构 097
4.2.2 物理性质 098
4.2.3 化学性质 098
4.3 生产方法 099
4.3.1 甲醇羰基化法 100
4.3.2 乙烯氧化法 100
4.3.3 丁烷氧化法 101
4.3.4 乙烷合成工艺 101
4.3.5 由合成气制乙酸工艺 101
4.3.6 技术进展 101
4.3.7 生产工艺评述 104
4.3.8 专利 106
4.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106
4.4.1 产品的分级 106
4.4.2 标准类型 108
4.5 环保与安全 108
4.5.1 环保 108
4.5.2 安全 110
4.6 包装与储运 111
4.7 经济概况 111
4.8 用途 113
4.8.1 乙酸乙烯 113
4.8.2 精对苯二甲酸(PTA) 113
4.8.3 乙酸酯 113
4.8.4 乙醇 114
4.8.5 丙烯酸 114
4.8.6 其他 114
参考文献 115
第5章 乙酸甲酯 116
5.1 概述 116
5.2 性能 116
5.2.1 结构 116
5.2.2 物理性质 116
5.2.3 化学性质 116
5.3 生产方法 119
5.3.1 乙酸与甲醇直接酯化法 119
5.3.2 甲醇与一氧化碳羰基化法 119
5.3.3 浆料催化精馏法 120
5.3.4 用工业中间产品和副产物的粗乙酸甲酯进行分离提纯 120
5.3.5 三里枫香乙酸甲酯技术 121
5.3.6 乙酸甲酯合成新体系 122
5.3.7 生产工艺评述 125
5.3.8 专利和科研成果 125
5.4 产品的分级 136
5.4.1 乙酸甲酯的产品规格 136
5.4.2 分析方法 137
5.5 毒性与防护 137
5.5.1 危险性概述 137
5.5.2 急救措施 137
5.5.3 防护措施 137
5.5.4 处理原则 137
5.5.5 消防措施 138
5.5.6 泄漏应急处理 138
5.6 包装与储运 138
5.6.1 包装 138
5.6.2 操作处置与储存 138
5.6.3 储运条件 138
5.7 经济概况 138
5.8 用途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6章 甲基丙烯酸甲酯 141
6.1 概述 141
6.2 性能 142
6.2.1 结构 142
6.2.2 物理性质 143
6.2.3 热力学性质 143
6.2.4 化学性质 143
6.3 生产方法 144
6.3.1 丙酮氰醇法(传统ACH法) 144
6.3.2 改进丙酮氰醇法(MGC法) 145
6.3.3 乙烯羰基化法(BASF法) 146
6.3.4 丙酸甲酯法 146
6.3.5 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 147
6.3.6 其他方法 147
6.3.7 生产工艺评述 147
6.4 产品的分级 148
6.5 毒性与防护 149
6.6 储运 149
6.7 经济概况 150
6.8 用途 151
6.8.1 PMMA 152
6.8.2 表面涂料 153
6.8.3 ACR和MBS 153
参考文献 153
第7章 丙烯酸衍生物 154
7.1 概述 154
7.2 性能 155
7.2.1 结构 155
7.2.2 物理性质 156
7.2.3 化学性质 157
7.3 生产方法 159
7.3.1 丙烯直接氧化法 159
7.3.2 丙烯腈水解法 160
7.3.3 乙炔羰基化合成法 160
7.3.4 其他合成方法 161
7.3.5 甲醇和乙酸甲酯直接合成丙烯酸甲酯 161
7.3.6 生产工艺评述 162
7.3.7 科研成果与专利 164
7.4 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类型 168
7.4.1 产品的质量规格 168
7.4.2 产品的标准类型 168
7.5 毒性与防护 169
7.6 储运 170
7.7 经济概况 170
7.8 用途 171
7.8.1 丙烯酸 171
7.8.2 丙烯酸酯 171
参考文献 172
第8章 甲酸 173
8.1 概述 173
8.2 性能 174
8.2.1 结构 174
8.2.2 物理性质 174
8.2.3 化学性质 175
8.3 生产方法 176
8.3.1 甲酸钠法 176
8.3.2 丁烷(或轻油)液相氧化法 176
8.3.3 甲酸甲酯水解法 177
8.3.4 甲醛和氯化铵反应法 178
8.3.5 甲酸甲酯氨化法 178
8.3.6 甲醛一步法 179
8.3.7 技术进展 179
8.3.8 生产工艺评述 180
8.3.9 专利和科技成果 181
8.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182
8.4.1 产品的分级 182
8.4.2 标准类型 182
8.5 毒性与防护 184
8.5.1 危险性概述 184
8.5.2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 184
8.5.3 急救措施 185
8.5.4 消防措施 185
8.5.5 泄漏应急处理 185
8.6 包装与储运 185
8.6.1 包装方法 185
8.6.2 运输注意事项 185
8.6.3 储存条件 186
8.7 经济概况 186
8.8 用途 186
参考文献 187
第9章 甲酸甲酯 188
9.1 概述 188
9.2 性能 188
9.2.1 结构 188
9.2.2 物理性质 188
9.2.3 化学性质 188
9.3 生产方法 190
9.3.1 甲醇羰基化法 190
9.3.2 Leonard工艺和SDBethlehem工艺 191
9.3.3 甲醇和甲酸酯化法 191
9.3.4 甲醇脱氢法 191
9.3.5 合成气直接合成法 192
9.3.6 生产工艺评述 192
9.3.7 专利和科技成果 193
9.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201
9.5 毒性与防护 201
9.5.1 对环境的影响 201
9.5.2 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理 202
9.6 包装与储运 203
9.7 经济概况 203
9.8 用途 204
参考文献 205
第10章 氰化氢 206
10.1 概述 206
10.2 性能 207
10.2.1 结构 207
10.2.2 物理性质 207
10.2.3 化学性质 207
10.3 生产方法 211
10.3.1 甲酰胺法 211
10.3.2 安氏法(Andrussow process) 212
10.3.3 BMA法(德国Degussa公司法) 212
10.3.4 火焰法(日本东压法) 213
10.3.5 技术进展 213
10.3.6 生产工艺评述 215
10.3.7 专利 217
10.4 分类标准 219
10.4.1 中国有关分类标准摘录 219
10.4.2 中国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219
10.4.3 国外国际相关标准 219
10.5 安全与防护 219
10.5.1 预防事故 219
10.5.2 毒性与职业危害 221
10.5.3 急性HCN中毒抢救方案的比较 223
10.6 包装与储运 223
10.7 经济概况 224
10.8 用途 224
10.8.1 羟基乙腈产业链 224
10.8.2 氰化钠产业链 226
10.8.3 丙酮氰醇产业链 227
10.8.4 氯化氰产业链 228
10.8.5 精制HCN产业链 228
参考文献 230
第11章 乙二醇 231
11.1 概述 231
11.2 性能 232
11.2.1 结构 232
11.2.2 物理性质 232
11.2.3 化学性质 232
11.3 生产方法 233
11.3.1 石油路线 234
11.3.2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进展 236
11.3.3 生产工艺评述 240
11.3.4 科研成果和专利 244
11.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251
11.4.1 产品的分级 251
11.4.2 标准类型 252
11.5 毒性与防护 253
11.5.1 危险性概述 253
11.5.2 急救措施 253
11.5.3 消防措施 253
11.5.4 泄漏应急处理 253
11.6 操作处置与储存 254
11.6.1 操作注意事项 254
11.6.2 储存注意事项 254
11.7 经济概况 254
11.7.1 全球概况 254
11.7.2 我国乙二醇的概况 255
11.7.3 产业化发展现状 255
11.8 用途 258
参考文献 259
第12章 甲硫醇 260
12.1 概述 260
12.2 性能 260
12.2.1 结构 260
12.2.2 物理性质 260
12.2.3 化学性质 260
12.3 生产方法 261
12.3.1 氯甲烷-硫化碱法 261
12.3.2 硫脲-硫酸二甲酯法 261
12.3.3 硫氢化钠-硫酸二甲酯法 262
12.3.4 甲醇-硫化氢气相催化反应法 262
12.3.5 CO或CO2-硫化氢催化合成法 263
12.3.6 CS2-甲醇催化合成法 263
12.3.7 卤代烃和碱金属硫氰化物或硫代硫酸钠反应法 263
12.3.8 甲硫醇钠盐部分水解 263
12.3.9 CS2与H2反应法 263
12.3.10 二甲基亚砜分解法 264
12.3.11 高硫合成气一步法 264
12.3.12 生产工艺评述 264
12.3.13 专利 265
12.4 产品的分级 266
12.4.1 甲硫醇的产品规格 266
12.4.2 标准类型 266
12.5 毒性与防护 266
12.5.1 危险性概述 266
12.5.2 急救措施 266
12.5.3 消防措施 267
12.5.4 泄漏应急处理 267
12.6 包装与储运 267
12.6.1 包装 267
12.6.2 操作处置与储存 267
12.6.3 储运条件 267
12.7 经济概况 267
12.8 用途 268
参考文献 269
第13章 聚甲醛树脂 270
13.1 概述 270
13.2 性能 271
13.2.1 结构 271
13.2.2 结晶度 271
13.2.3 力学性能 271
13.2.4 化学性质 271
13.2.5 电性能 273
13.2.6 热性能 273
13.2.7 燃烧性 274
13.3 生产方法 274
13.3.1 均聚甲醛生产工艺 274
13.3.2 共聚甲醛生产工艺 275
13.3.3 生产工艺评述 275
13.4 改性研究现状 277
13.4.1 增强研究 277
13.4.2 增韧研究 278
13.4.3 耐磨改性研究 279
13.4.4 耐候性研究 279
13.4.5 阻燃性研究 279
13.5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280
13.5.1 树脂牌号 280
13.5.2 标准类型 280
13.5.3 产品分析 281
13.6 毒性与防护 281
13.6.1 毒性 281
13.6.2 职业病防护措施 282
13.7 包装与储运 282
13.8 经济概况 282
13.9 用途 283
13.9.1 汽车工业 283
13.9.2 水暖和灌溉器材 284
13.9.3 消费品 284
13.9.4 电子电器 284
13.9.5 家电、工具及五金件 284
13.9.6 其他行业 285
参考文献 285
第14章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286
14.1 概述 286
14.2 性能 288
14.2.1 结构 288
14.2.2 物理化学性质 288
14.3 生产方法 289
14.3.1 光气法 290
14.3.2 非光气法 292
14.3.3 主要技术难点 294
14.4 产品质量规格 294
14.5 危险性与防护 295
14.5.1 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295
14.5.2 中毒 295
14.5.3 应急措施 295
14.6 毒性与防护 296
14.7 标志、包装与运输 296
14.7.1 标志 296
14.7.2 包装 296
14.7.3 运输 296
14.7.4 储存及熔化注意事项 296
14.8 发展趋势 297
参考文献 298
第15章 1,4-丁二醇 299
15.1 概述 299
15.2 性能 300
15.2.1 结构 300
15.2.2 物理性质 301
15.2.3 化学性质 301
15.3 生产方法 303
15.3.1 雷珀(Reppe)法 304
15.3.2 丁二烯乙酸法 305
15.3.3 环氧丙烷法 305
15.3.4 顺酐直接加氢法 306
15.3.5 顺酐酯化加氢法 306
15.3.6 反应研究进展 306
15.3.7 生产工艺评述 307
15.3.8 科技成果与专利选编 310
15.4 产品的分级 315
15.4.1 HuntsmanDavy和BPLurgi的产品规格 315
15.4.2 标准类型 315
15.5 毒性与防护 315
15.6 储运 316
15.7 经济概况 316
15.8 用途 317
参考文献 318
第16章 甲基叔丁基醚 319
16.1 概述 319
16.2 性能 321
16.2.1 结构 321
16.2.2 物理性质 321
16.2.3 化学性质 322
16.3 生产方法 324
16.3.1 发展现状 324
16.3.2 叔丁醇与甲醇醚化法 324
16.3.3 生产工艺评述 325
16.3.4 科技成果与专利 325
16.4 产品的分级 327
16.4.1 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328
16.4.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企业标准 328
16.5 危险性与防护 328
16.5.1 对环境的影响 328
16.5.2 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及防护对策 328
16.6 储运 330
16.7 经济概况 330
16.7.1 MTBE在全球范围命运迥异 331
16.7.2 MTBE在我国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1
16.8 用途 331
参考文献 332
第17章 二甲氧基甲烷 333
17.1 概述 333
17.2 性能 333
17.2.1 结构 333
17.2.2 物理性质 333
17.2.3 化学性质 335
17.2.4 生化性质 335
17.3 生产方法 335
17.3.1 间歇法工艺 336
17.3.2 液相缩合法工艺 336
17.3.3 催化反应精馏法工艺 336
17.3.4 高浓度甲缩醛生产技术 338
17.3.5 甲缩醛精制技术 339
17.3.6 最新研究进展 339
17.3.7 生产工艺评述 341
17.3.8 专利和成果 341
17.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346
17.4.1 产品的分级 346
17.4.2 消耗指标 346
17.5 危险性与防护 347
17.6 毒性与防护 347
17.7 包装与储运 348
17.8 经济概况 349
17.9 用途 350
参考文献 352
第18章 甲醇汽油 353
18.1 概述 353
18.2 甲醇与汽油的理化性能对比 354
18.3 甲醇汽油与汽油的性能对比 355
18.3.1 理化性能 355
18.3.2 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 357
18.3.3 排放污染物对比 357
18.4 甲醇汽油相关政策与标准 358
18.4.1 甲醇汽油政策 358
18.4.2 甲醇汽油标准 359
18.5 甲醇汽车与甲醇汽油的推广应用 361
18.6 甲醇汽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363
参考文献 364
第19章 甲醇燃料电池 365
19.1 概述 365
19.2 甲醇重整燃料电池(PMFC) 365
19.2.1 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365
19.2.2 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应用 367
19.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370
19.3.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370
19.3.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 371
19.3.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市场前景 374
参考文献 374
第20章 甲醇制汽油 376
20.1 概述 376
20.2 生产工艺概况 378
20.3 国内生产 381
20.4 MTG项目的竞争力分析 382
20.5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383
20.5.1 问题 383
20.5.2 前景预测 384
参考文献 384
第21章 聚甲氧基二甲醚 385
21.1 概述 385
21.2 研究背景 385
21.3 基本性质 386
21.4 产品性能 388
21.4.1 氧含量高 388
21.4.2 热值高 388
21.4.3 十六烷值高 389
21.4.4 沸点和闪点优势 389
21.4.5 互溶性好 389
21.4.6 发动机无需改造 390
21.5 生产工艺 390
21.5.1 甲缩醛与三氧杂环己烷 390
21.5.2 甲缩醛与三聚甲醛工艺 390
21.5.3 甲醇与甲醛为原料合成DMMn工艺 392
21.5.4 甲醇与三聚甲醛为原料合成DMMn工艺 394
21.5.5 高浓度甲醛与甲缩醛生产技术 396
21.5.6 生产工艺评述 399
21.6 不同行业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分析 400
21.6.1 煤化工行业 400
21.6.2 石油行业 401
21.6.3 军工行业 401
21.7 产品质量标准编制工作进展 401
21.8 污染物产生水平 402
21.9 包装与储运 402
21.10 经济概况 403
21.11 用途 403
参考文献 403
第22章 碳酸二甲酯 406
22.1 概述 406
22.2 性能 407
22.2.1 结构 407
22.2.2 物理性质 408
22.2.3 化学性质 408
22.3 生产方法 408
22.3.1 光气法 408
22.3.2 酯交换法 409
22.3.3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409
22.3.4 CO2直接氧化法 410
22.3.5 碳酸二甲酯(DMC)精制技术 412
22.3.6 生产工艺评述 413
22.3.7 科研成果与专利 415
22.4 产品的分级 422
22.5 危险性与防护 423
22.5.1 健康危害 423
22.5.2 应急处理方法 423
22.6 储运 423
22.7 经济概况 424
22.8 用途 425
22.8.1 DMC代替光气作羧基化剂的应用 425
22.8.2 DMC代替DMS作甲基化剂的应用 426
22.8.3 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426
22.8.4 非反应性用途 427
参考文献 427
第23章 甲醇蛋白 429
23.1 概述 429
23.2 特征与营养评价 430
23.2.1 特征 430
23.2.2 营养评价 431
23.3 生产方法 431
23.3.1 甲醇蛋白生产工艺技术 431
23.3.2 生产工艺评述 434
23.3.3 专利 435
23.4 分类标准 439
23.5 经济概况 439
参考文献 440
第24章 甲醇制氢 441
24.1 概述 441
24.2 性能 441
24.2.1 结构 441
24.2.2 物理性质 442
24.2.3 化学性质 442
24.3 生产方法 446
24.3.1 甲醇制氢的方法及化学反应原理 447
24.3.2 甲醇制氢的工艺流程 448
24.3.3 甲醇重整器 450
24.3.4 甲醇裂解工艺技术改进 451
24.3.5 生产工艺评述 451
24.3.6 专利和科研成果 453
24.4 分类标准 461
24.4.1 产品规格 461
24.4.2 分类标准 462
24.4.3 标准规范 462
24.5 环保与安全 463
24.5.1 废气 463
24.5.2 废液 463
24.5.3 废渣 463
24.5.4 运行管理 463
24.5.5 氢气的排放 463
24.6 充装与储运 464
24.6.1 充装 464
24.6.2 储运 464
24.7 经济概况 465
24.8 用途 465
参考文献 465
第25章 二甲基亚砜 466
25.1 概述 466
25.2 性能 467
25.2.1 结构 467
25.2.2 物理性质 467
25.2.3 化学性质 467
25.2.4 溶剂特性 469
25.3 生产方法 470
25.3.1 硫酸二甲酯-硫化钠法 470
25.3.2 二硫化碳-甲醇法 471
25.3.3 硫化氢-甲醇法 471
25.3.4 造纸黑液法 472
25.3.5 DMSO作反应物的研究进展 473
25.3.6 生产工艺评述 477
25.3.7 专利 478
25.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479
25.4.1 产品的分级 479
25.4.2 标准类型 479
25.5 毒性与环境影响 480
25.5.1 毒性 480
25.5.2 环境影响 481
25.6 安全生产与防护 481
25.7 包装与储运 482
25.8 经济概况 482
25.8.1 我国 483
25.8.2 国外 483
25.9 用途 483
25.9.1 在石油加工中的应用 484
25.9.2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84
25.9.3 在合成纤维中的应用 484
25.9.4 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485
25.9.5 在医疗中的直接应用 485
25.9.6 在农药、化肥中的应用 486
25.9.7 在染料中的应用 486
25.9.8 在涂料中的应用 486
25.9.9 在防冻剂中的应用 487
25.9.10 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 487
25.9.11 在合成树脂中的应用 487
25.9.12 在焦化副产中的应用 487
25.9.13 在稀有金属湿法冶炼中的应用 487
25.9.14 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487
25.9.15 在金属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487
参考文献 488
第26章 甲醇制芳烃 490
26.1 概述 490
26.2 性能 491
26.2.1 结构 491
26.2.2 物理性质 491
26.2.3 化学性质 492
26.2.4 生化性质 492
26.3 生产方法 492
26.3.1 石脑油路线 493
26.3.2 甲醇芳构化路线 494
26.3.3 甲苯甲醇烷基化路线 496
26.3.4 生产工艺评述 497
26.4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498
26.5 危险性与防护 499
26.5.1 健康危害 499
26.5.2 应急措施 499
26.6 毒性与防护 500
26.6.1 毒性 500
26.6.2 防护 500
26.7 包装与储运 500
26.8 市场与经济概况 501
26.8.1 市场情况 501
26.8.2 经济情况 506
26.9 用途 511
参考文献 512
第27章 甲醇制烯烃 513
27.1 概述 513
27.1.1 乙烯(ethylene) 513
27.1.2 丙烯(propylene) 515
27.2 生产方法 517
27.2.1 蒸气热裂解 517
27.2.2 催化裂解 518
27.2.3 C4制烯烃技术 518
27.2.4 重油催化热裂解技术 519
27.2.5 石脑油催化裂解技术 519
27.2.6 丙烷脱氢 519
27.2.7 甲醇制烯烃 519
27.2.8 低碳烯烃生产技术对比 520
27.2.9 UOP公司MTO技术 521
27.2.10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MTO技术 522
27.2.11 中国石化SMTO技术 524
27.2.12 神华SHMTO技术 525
27.2.13 Lurgi公司MTP技术 526
27.2.14 中国化学清华大学FMTP技术 527
27.3 产品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527
27.3.1 乙烯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527
27.3.2 丙烯的分级和质量规格 527
27.4 危险性与防护 529
27.4.1 乙烯的危险性与防护 529
27.4.2 丙烯的危险性与防护 529
27.5 毒性与防护 529
27.6 包装与储运 530
27.7 经济概况 530
27.8 用途 537
27.8.1 乙烯的用途 537
27.8.2 丙烯的用途 537
参考文献 538
|
內容試閱:
|
甲醇是极其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优质补充能源和近代C1化工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作为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性,甲醇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甲醇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甲醇生产大国,深度开发下游产品已势在必行。深度开发下游产品对发展中国甲醇合成工艺,推动甲醇衍生物深加工向高附加值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为了满足我国甲醇和甲醛行业同仁多年来的夙愿,2008年,北京苏佳惠丰化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共同编撰《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一书,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本书充分借鉴了2008年《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一书和相关资料,采用其中成熟的理论、工艺和实用技术,结合当今新的理论、工艺技术和实用技术,在查阅和参考许多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力求内容正确、可靠、有科学或实践依据。
本书充分反映了甲醇及其衍生物当代发展水平、技术成就及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技术。力争将2008年至今甲醇及其衍生物工业的发展、生产理念和工艺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配套技术全面纳入新书之中。
本书针对我国甲醇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管理部门这些主要群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并把先进技术尽量描述得清楚、具体,给出丰富的实用数据或实例。该书有很强的实用性,希望对甲醇生产企业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对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发展有所帮助和启发。
本书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工业应用为背景,结合当前新的发展动向和生产与消费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甲醇及其衍生物的工业合成方法和基础研究成果。全书共27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甲醇的工业合成方法及进展,并对全球甲醇的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第2章至第27章分别讲述了甲醇的重要衍生物:甲醛、二甲醚、乙酸、乙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衍生物、甲酸、甲酸甲酯、氰化氢、乙二醇、甲硫醇、聚甲醛树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甲醇汽油、甲醇燃料电池、甲醇制汽油、聚甲氧基二甲醚、碳酸二甲酯、甲醇蛋白、甲醇制氢、二甲基亚砚、甲醇制芳烃、甲醇制烯烃的工业合成方法和发展动向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生产和消费情况。
本书第2、5、8、21章由江苏湖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引先生审核;第11章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月丽女士审核;第14、26、27章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处处长高级工程师郑宝山先生审核;其余章节由北京苏佳惠丰化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先生审核。产品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化性质由煤炭总医院副主任药师张黎莉女士审核。
本书由周万德先生、向家勇先生、李峰先生等最终审定。
由于甲醇化学与化工的多学科性和新的内容不断出现以及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纰漏甚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同行指正。
本书完稿之时恰逢我国甲醇工业60周年和北京苏佳惠丰化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华诞之际,谨以此书献给全国甲醇与甲醛行业和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在此向为本书做出贡献的同仁和部分文章的共同作者表示感谢!
编 者
2018年5月
|
|